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登入 聯絡我們
本頁 | 隊發展史 | 四十週年 | 興趣切磋 | 文章推介 |高談闊論 | 生活素質| 文化探索| 網站地圖

 

隊友動態

登入
隊員資料


本頁 > 隊友動態

李焯訪灣區隊友雜記

李焯訪灣區隊友雜記

今日,十月卄四日。美西三藩市灣區隊友及隊友家人全體出動歡迎遠道來訪的香港隊友李焯,這天一早由阿胡﹙文焯﹚及林鼎從屋崙過海到三藩市下城區接李焯回屋崙。本來約好在旅館大堂等侯的,但我們到達李焯下榻飯店前面時,剛好碰正三藩市飯店業工會擔牌﹙台山華僑稱示威抗議為擔牌﹚。飯店前面不但人頭湧湧,而且遠遠便聽到聲嘶力竭的怒吼。在這混亂場面中想進入大堂是會有一定困難,若要硬闖進去,可能會被示威人群橫眉冷對一番。正當猶豫著怎樣進入大堂時,我見到李焯,氣定神閒地站在示威人群當中,跟著示威者一齊舉手。開始時我以為他也在支持抗議群眾,當我行近些,才明白他只是左右揮手,想引起我的注意而矣。而不是向上下舉起抗議之手和吶喊。

從三藩市回到屋崙約好見面的茶樓後,不久,彭幼平、盧瑞雲夫婦,陳仲訓的妻子及兩位女兒也相繼出現。加上胡文焯夫婦,李焯,林鼎一共九位隊友又一次歡聚一堂﹙台﹚。自今年六月重聚後,這次已是第四次接待過境隊友了。四個月能吸引四位遠道隊友來訪,一定有它的理由,除了三藩市佔了地理位置上一點優勢,﹙是很多旅程的中站﹚。我想最主要是這次香港重聚,把各散東西的隊友再次聯絡起來。否則就算住在路邊也無人識,無論你多富有也不會有遠親。

這次出席聚會的隊友中,一半以上己多年沒有與李焯見面了。仲訓的家人還是第一次見到李焯。不過當她們聽到李焯述說著她們父親當年在服務隊的舊事時,她們又可像對這位叔叔似曾相識,一點也不陌生。仲訓的兩位女兒已長得婷婷玉立了,大的已婚,小的目前還留在家裏倍伴著母親,兩位都長得很像仲訓,可惜很少有她們在團聚的照片裏,因為照片都是由她們拍攝的。另一位我想向其他隊友介紹的是很多隊友都沒有見過的文焯嫂,她是服務隊任期最長的工程組組長胡文焯夫人,董玉瑛以前的同事,現在灣區接待外來隊友的禮賓司司長。每次灣區服務隊聚會時,無論是訂台、等人、尋人、叫茶點菜、埋單等一?踢的任務,都是由她完全負責的。最奇怪的是她與隊的關係如此密切,不只是文焯嫂、董玉瑛舊同事,連服務隊的一百零八條好漢的資料,都瞭如指掌,經常聽到她糾正阿胡對隊友模糊記憶的錯漏。但她卻不是隊員。從未參加工作營,你說奇怪不奇怪?下次重聚,董玉瑛應好好的向隊友作一詳細交代。為何當年一齊做同事而不拉她入隊。是不是對隊不忠不愛?倘若交代不清楚可能要自我檢討和接受處分。

這次聚會也不例外,和以前服務隊的任何聚會一樣,不會忘記談及工作?、隊友近況,和一些陳年舊事。當然也簡略地討論了下次重聚的時地問題。總之話題涉及面甚廣,不想在此一一轉述了。

李焯這次探訪灣區隊友的時間,剛好是柿子和蘋果成熟的季節。盧瑞雲和文焯嫂帶來了很多自己後院種植的水果,分派給在座各位。平時鄰居和朋友送來的後院自己種植水果,很少能能與市面上的水果相比。如果不是粉質太多不爽口,就是酸澀或無香味。雖然她們都是一番好意,我還是很少接受她們這份心意,一般我都是製造藉口婉拒她們的盛情。有時礙於情面,只好客氣地拿一兩個回家,放在一邊,等到它壞了就丟進垃圾桶。這次我也以已往心情和態度。僅拿了幾個回家,便放到一邊去,讓它坐在一旁,等著進去垃圾桶時間的到來。誰知家人在飯後嚐過後,追問我從那裏買回來的,還開玩笑說:何時學會了挑選水果呢?聽到她們這樣說,我也帶著半信半疑的心情嚐了一塊,的確鮮甜好口,很後悔當時沒有多拿一些。只好厚著臉友打電話給幼平和文焯,謝謝他倆。還好阿胡明白我的暗示,過兩天再送一些過來。希望明年彭、胡兩家水果大豐收,再派給大家。並學會自製果子漿,裝瓶後寄給各地隊友們品嚐品嚐。讓不在附近居住的隊友,也能有口福試一試。

為了更好地盡地主之誼和展示三藩市風光的秀麗,飲茶後,我們一齊駕車到屋崙山頂﹙Oakland Hill﹚,讓李焯觀賞三藩市灣﹙San Francisco Bay﹚和五橋全景﹙Bay Bridge, Golden Bridge, Richmond Bridge, San Mateo Bridge, Dumbarton Bridge﹚。今日灣區天氣剛好雨過初晴,從太平洋進入灣內的濃霧還未完全撤出,較遠一些的景點還蒙上一層薄紗,不過憑欄遠眺著名的金門橋?雨,區加車士監獄島﹙Alcatraz Island﹚,和當年囚禁移民的天使島還不成問題。李焯這次雖然欣賞不到天朗氣清,水秀山明的灣景的最佳狀態。但比起終日塵滿面?無數的維多利亞港,相信他已對灣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倘若維多利亞港有朝一日能沒有污染,他一定會記起眼前這種清明的景象,好像在什麼地方見過。﹙林鼎﹚


免責聲名| 個人資料|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