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
區仕美資料整理
四合院是封閉式住宅。從外面看,它四面都是墻,只有一個院門通向外界,兩扇大門平時還關閉著,一對門鈸仿佛告誡人們不可擅自闖入。四合院內一大家人可以安安靜靜、和和美美、與世無爭地生活。院內的房子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繫,面向院子中間開放和集中。高大寬敞的北房,冬暖夏涼,由長輩居住,長輩一旦有什麼不適,哪怕颳風、下雨、下雪,兒孫們也可以沿著遊廊到正房去問安。這種房屋佈局,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民居的家庭觀念和東方的倫理道德。
四合院是北京傳統的住宅形式,為什麼稱作“四合院”,這是因為整個建築東、西、南、北四面都有房子,圍合在一起。

北京的四合院有大、中、小三種不同規格。
小四合院
佈局較為簡單,一般是北房 (又叫正房)3間,大多都用隔斷分成一明兩暗或兩明一暗。東西廂房各2間,南房(又叫倒座房)3間,其中最東面的一間開作門洞。大門多是起脊門樓,院內都有青磚墁的甬道與各室相通。老北京人一家兩、三輩人多住這樣的小四合院,其中長輩住正房,晚輩住廂房,南房一般用作客廳或書房。如西四北三條衚同 19號院。

一家子两三辈儿人,住个小四合院,独门独院,非常合适。家长住正房(上房、上屋),晚辈住厢房,南房作客厅后书房。 院子里有砖铺的十字甬路,通到东西南北房搭理屋门,屋门前都有台阶儿。
街门都是东南方,很少在正南方开门,因为庙门都是立在南方的正中,全是清水脊的门楼儿,两扇对着关的街门,各有一个小铁环儿,用它敲门使。
从前,北京人住房讲究很多,俗话说:有钱不住东南房,冬不暖,夏不凉。都乐意住路北的房子,四角整齐的院子,不喜欢倒下台阶,说那是进门跳坑。北京人有四句话:宁住庙前,不住庙后,宁住庙左,不住庙右。
中四合院
一般都有三進院落,正房多是5間或7間,並配有耳房。正房建築高大,都有廊子。東、西廂房各3間或5間,廂房往南有山墻把庭院分開,自成一個院落,山墻中央開有垂花月亮門。垂花門是內外的分界線。民間常說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二門” 指的就是這道垂花門。前院又叫外院,外院東西各有一、兩間廂房,要比裏院的廂房小一些,它多用作廚房或僕人的居室。鄰街是5至7間倒座南房,最東面一間開作大門,接著是門房,再是客廳或書房,最西面的一間是車房。如西四北三條衚同11號院。
五间的是三间正房两间耳房,耳房是单开门,所谓 “三正两耳”。
七间的,在正房和耳房之间,有两个与正房相通的(在山墙开门)套间儿。东西厢房各三间,厢房和耳房之间,有个过道儿,可以通后院。

http://blog.lznews.cn/html/96/596-37408.html
东西厢房的南边,有一道院墙,把院子隔成里外院,都是砖地,雨过天晴的院子,不存水。院墙的正中间有一个月亮门儿,为了不让外院儿的人一眼就看见里院,就在月亮门儿的后边,立一个砖砌的或木制的影壁。有的在院里摆几盆花,摆个大鱼缸,夏天支搭天棚,在院里乘凉。
http://www.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2JENB41&xpos=52
老北京人说:天棚、鱼缸、石榴树。这是四合院夏天的情景。 外院,东西各有鹿顶一间或两间。鹿顶的房子比厢房稍小一些,用做厨房或是仆人们住。 北京的四合院院子比例大小適中,冬天太陽可照進室內,正房冬暖而夏涼,庭院是戶外活動的場所。正房或正廳無論在尺度上、用料上、裝修的精緻程度上都大於、優於其他房屋。長輩住正房,晚輩住廂房,婦女住內院,來客和男僕住外院;符合中國古代家庭生活中要區分尊卑、長幼、內外的禮法要求。
北京的四合院講格局,講款式,講氣派,重傳統,整個院落佈局嚴整、敞亮,使人有雅靜舒適之感,而老北京人一家長幼有序各居其室,作息各得其便。(
大四合院建築雄偉,房屋高大,院落重疊,前廊後廈,抄手遊廊,垂花門,影壁,隔斷都十分講究 ,院內有院,院外有園,院園相通,為大型住宅建築,非一般人所能居住。如府學衚同36號院。
四合院的建筑是典型的北方建筑,也是传统的北京建筑。四合院以其 “ 四合 ” 为主要特点,门房、正房、东厢房、西厢房组成了一个建筑单元。其实,王府的建筑基本上就是四合院式的建筑,也可以说是多个四合院的组合。王府的多进院落,实际上就是一套套四合院落的组合。门房正面是正殿,正殿两边是东西配殿,再往里走又进入了一个大体相同的院落。有人说,北京到处都是四合院,故宫本身就是一个大四合院。那么,王府也应该是一座座仅次于皇宫的大四合院。大四合院在北京的代表建築多為王府或巨商私宅,因此,北京人又將這種層次的院落稱為“ 宅第 ”。
正房是前廊后厦,后边有罩房。东西厢房南边的花墙子中间有一座垂花门,门内是四扇木屏风,东西厢房都有抄手游廊,与垂花门相通。有的花墙子在垂花门两旁,镶上两三个漏窗。正房与厢房之间,有圆月亮门儿,可以从过道到后院去,有的有过厅,可以穿行 。外院,东西各有一道花墙,中间是月亮门儿,四扇绿油漆的木屏风,红斗方字,东边的是 “动壁图书”,西边的是 “ 西园翰墨”。可以从这个门儿到跨院去。南房有穿山游廊,是以山墙开门,接起来的走廊。 如此布局,形成了东西南北互相连通的几个院落。 北京最典型的大四合院是清朝时的那王府(在金鱼胡同)和恭王府(什刹海西街)等几个,壮观气派,还带花园。
大四合院除具備四合院的基本條件外,還要有較高檔的附屬設施,如左右跨院、花園、亭榭、水池、太湖山石、抄手遊廊、兩歇山頂式垂花門、廣亮大門,大門對面有大一字影壁。其院內所有住房多有圍牆封閉,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小院、三合院或小四合院與之配套而成院落,使面積向縱深方向排列或延伸。
北京四合院住宅的大門,從建築形式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由一間或若干間房屋構成的屋宇式大門,另一類是在院牆合隴處建造的牆垣式門。設屋宇式大門的住宅,一般是有官階地位或經濟實力的社會中上層;設牆垣式大門的住宅,則多為社會下層普通百姓居住。
王府大門是屋宇式大門中的最高等級

通常有五間三啟門和三間一啟門兩等。這種大門座落在主宅院的中軸線上,宏偉氣派。北京後海北岸的清醇王府大門,就是一座五間三啟門的屋宇式大門。王府大門的間數、門飾、裝修、色彩都是按規制而設的
位於後海南岸的清恭王府,原是乾隆帝的龐臣和坤的府邸,後來封賜給恭親王,這座王府的大門是三開間,上復綠色琉璃瓦。清代王府有严格的规制,规定亲王府有大门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形成多进四合院,不少府邸有后花园。但许多王府经历沧桑,早已面目全非,只有恭王府是北京现存最完整、布置最精的一座清代王府。著名学者侯仁之先生称之为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恭王府位于什刹海西北角,是一处典型的王府花园,既有中轴线,也有对称手法。 始建于十八世纪末,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清代王府,堪称“什刹海的明珠”。曾属乾隆后期大学士和珅的宅邸,后改赐为恭亲王奕忻的王府。府后有一独具特色的花园,名萃锦园,占地约三万平方米。花园东、南、西三面被马蹄形的土山环抱,园中景物别致精巧。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某些红学家认为此园可能是《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原型。
王府分为平行的东、中、西三路,是世界最大的四合院。中路的三座建筑是府邸的主体,一是大殿,二是后殿,三是延楼,延楼东西长一百六十米,有四十余间房屋。东路和西路各有三个院落,和中路建筑遥相呼应。王府的最后部分是花园,十多个景区各不相同。
清代王府有严格的规制,规定亲王府有大门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左右有配殿,形成多进四合院,不少府邸有后花园。但许多王府经历沧桑,早已面目全非,只有恭王府是北京现存最完整、布置最精的一座清代王府。著名学者侯仁之先生称之为 “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
本世纪初,溥伟及溥儒先后将府邸及花园出售给辅仁大学作为校舍及宿舍。建国后作为北京艺术师范学院校舍及中国艺术研究院办公和教学地点。1982年2月23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建立修复管理机构,1988年6月花园部分对外开放。恭王府的建筑艺术价值较高,恭亲王府包括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总面积达5.7公顷,其中花园面积2.8万平方米。

水塘西岸“凌倒影” (中国网 摄影 卢忠)

山石林木 彩画斑斓 (中国网 摄影 卢忠)
府邸分为中、东、西三路,贯穿着四合院组成。中路的建筑是花园主体。花园的正门五开间,门前蹲着一对石狮,显得格外气派。进门后是一块高五米的太湖石,称做独乐峰,后面的大厅是恭亲王招待客人的地方,中轴线最后的建筑是倚松屏和蝠厅,是消夏纳凉的好地方。东路主要建筑是大戏楼,建筑面积6895平方米,建筑形式是三券勾连搭全封闭式结构。厅内南边是高约一米的戏台、厅顶高挂宫灯,地面方砖铺就。当时除了演戏外,还是举办红白喜事的地方。西路的主要景观是湖心亭,以水面为主,中间有敞轩三间,是观赏、垂钓的好地方。水塘西岸有“凌倒影”,南岸有“浣云居”,园中叠石假山,曲廊亭榭,池塘花木,轩院曲回,风景幽雅。有20余处景区,掩映在奇花异树、怪石修竹之间,极工尽巧,精美入画。还有榆关——既有城门,又有雉堞,相传它的主人站在城墙上,遥望东北的故乡,以排解思乡之情。

世界最大的四合院 (中国网 摄影 卢忠)

中国网 摄影 卢忠

中国网 摄影 卢忠

8月20日,歷時31個月、投資兩億元修繕的北京恭王府府邸正式對外開放。游客踏入府邸便可感受到王府的宏偉奢華。圖為銀鑾殿,清代王府主路上的正殿,是王府舉行重大儀式和慶典的場所。中新社

皇城根下沉澱著數百載民族文化的四合院,大多數變成了「大雜院」,由數十戶分享的老宅裡,原有的建築規制已經面目全非了。不過,還有一些四合院經過整修,成了中外遊客觀賞遊玩的好去處。按照北京舊城保護規劃,「皇城」裡的許多地方被劃為城市風貌保護區,老四合院將有計劃地進行修復、翻建和改造,紫禁城東、西、北側老巷的宅院正在悄悄地「重返」昔日皇城腳下的「尊嚴」。有越來越多的人不惜重金在皇城古老的胡同裡購置著這些既有現代設施又有古老威嚴的老四合院,或享受、或傳世。
鑒於文物的價值在於它是歷史見證, 北京市存在已有三千年的歷史, 作帝都亦有八百餘年, 是風俗民情活生生的歷史博物館。存在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大型建築 (即皇宮, 王府, 城樓, 城雕) 要保留, 更新的建築在格局上應保持原來的風貌 (如胡同, 四合院等) 及藝術格調和神韻。
北京四合院的木雕藝術
用於宅門的雕刻——門簪、雀替、門聯
門簪 - 門口上方,用以鎖合中檻和連楹的門簪(北京四合院、三合院,甚至一些隨牆門的小院出入門上的一種飾物),是木雕的部位之一。門簪雕刻主要用在正面,題材有四季花卉——牡丹(春)、荷花(夏)、菊花(秋)、梅花(冬),象徵一年四季富庶吉祥;有團壽字、「福」字或「吉祥」、「平安」等吉辭,雕法多採用貼雕,雕好後貼在門簪迎面上。
门簪外部做成方形、长方形、菱形、六角形、八角形等样式,正面或雕刻或描绘,饰以花纹图案。北京的门簪尺寸为直径6寸左右,柱高7寸左右。

雀替 - 俗称“牛腿”,也称替木、托木、插角,是位于梁柱或垂花与寿梁相交连接成的近三角形木雕构件。它的作用有三方
面:1.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2.减少梁柱的承重力。3.阻挡和防止横竖构件间角度的倾斜。


http://www.nipic.com/show/1/24/7500767826e18ef0.html
門聯 一 一般都是刻在街門的門心板上,通常採用鋟陽字雕,屬隱雕法,由於大多為書法家手筆,故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在北京,“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使用频率很高的门联,不同的是横批,有用“小康人家”的,有用“ 耕读人家”的,还有用“ 紫气东来”的。这则门联表现出人们对生活知足常乐的态度,既不张扬又不生涩,易读易懂,很受小门小户人家欢迎。
门联是四合院的眼睛
作为老北京最具有代表性特征的四合院,大门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像给人看的一张脸,所以叫做门脸儿,自然格外重视。老北京四合院的大门,皇帝在时,是不允许涂红色,都是漆成黑色的,只有到了民国之后,大门才有了红色。所以,现在如果看到那种古旧破损的黑漆大门,年头一定是足够老的了,要格外珍惜。

“栽培心上地,涵养性中天”:黑漆门,位于薛家湾胡同48号
将功利目的表现在门联上的,以商人为多。旧时,许多商人发财之后,会得意地将 “ 发福生财地,堆金积玉门 ” 之类的门联再配上 “ 招财进宝” 或 “日进斗金” 的横批镌刻在门上。这和店铺门口的商业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异曲同工,是商人们思想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北京是文化之都,城里文人、学者和读书人多,这些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他们宅院的门联自然文气十足。除对仗严谨、字句秀丽外,更显儒家风范。如:“门对千棵竹,家藏万卷书”、“芝兰君子性,松柏古人心”、“立德齐今古,藏书教子孙”、“读书便佳,为善最乐”、“槐华衍庆,树德滋荣”等。
老北京四合院中艺术装饰的品类繁多,大致可分为砖雕、石刻、木器、琉璃制品和彩绘几类,其应用范围广泛,各种饰物都有一定的说辞,寓意十分深刻。传统建筑有一个共同特点,地基要高于地面,柱基要结实。墨子曾有一句话叫: “高足以避潮湿”。据古代营造法式所载: “ 垒砌须弥座之制共高十三砖”,非常符合科学道理。
民间住宅大都采取木材作为屋架结构,为了防止腐烂,讲究的住宅采用条石做地基和铺设台阶,并用石块做成柱顶石。为了美观圆形的柱石刻有各种曲线和图案,有的阶石上还刻有长方形、椭圆形等线条。在四合院所有石刻中,艺术性最强的是那些鼓形、狮子形和雕刻着蝙蝠、寿桃、花瓶等图案的门墩。石阶和柱顶石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建筑物坚实牢固,其次是显示主人身份。过去民间有种说法,叫:“ 台阶越高门槛越难进”。高门楼、高台阶的宅院大都是地位较高的富户,平民百姓难于驻足。主人在门口设置门墩其意是避邪驱恶、看守门户,也是一种幸福美满与吉祥的象征。
砖雕所用之处常见于影壁、门楼和房舍,主要作用是为突出建筑物的豪华与壮美。人们用青砖砌成影壁墙体,中心用灰膏抹成白色的影壁心,顶部留有砖檐。檐子以上到顶部可用砖雕刻成球形、万字形作为边线,檐心雕刻成各种花卉,好像给影壁戴上了一顶美丽的桂冠。而由地基至影心部分同样雕出花卉、走兽等图案。玲珑剔透的砖雕工艺不仅给影壁增添了一种诱人魅力,也意味着居此宅院将会是吉星高照福禄满门。
影壁,南方人称为照壁,旧时人们认为自己的住宅中,不断有鬼来访。如果是自己祖宗的魂魄回家是被允许的,但是如果是孤魂野鬼溜进宅子,就要给自己带来灾祸。如果有影壁的话,鬼看到自己的影子,会被吓走。当然,影壁也有其功 能上的作用,那就是遮挡住外人的视线,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看不到宅内。影壁还可以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
 
一般来说,砖雕的应用要比木雕广泛,所有醒目的地方几乎都有雕刻精湛的砖雕工艺。其中:门头是砖雕比较集中的地方,一些四合院的门头上遍布着精美的砖雕,雕刻题材多为梅兰竹菊、福禄寿喜、富贵牡丹和文房四宝等,一般是根据主人的志趣爱好来选择题材的。



西街25号:原丁家大院,有本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砖雕靠山影壁
http://58.117.128.1:82/xxzy/yongdinghe/dajiatan/new_page_21.htm
用于门楼上的砖雕主要是上檐部位和二侧山尖,图案以花鸟为多,此种造型在广亮门楼或垂花门楼最多见。用于房屋上的砖雕部位多见于砖腿上部檐头,常用花卉做图案。而房舍两山的拨凤砖,主要图形为梅花、抱鼓,也有把砖雕成球体砌成连珠形山檐。另外,房屋脊部的砖雕一般安置在两端,多采用牡丹、莲花等浮雕图案。
人们常用 “ 磨砖对缝”、“ 青堂瓦舍琉璃脊” 来形容四合院的砖瓦结构做工之细腻,其中的砖雕石刻便是这些建筑中受人瞩目的一大艺术奇观。琉璃制品是一种用黏土烧成的陶瓷物,在我国的历史久远而流长。前人们多将此物用于皇宫寺庙等处,可以给人一种富丽堂皇之感。老北京的四合院中凡在屋顶安置飞禽走兽琉璃品者有之,那都是属于官僚贵族的高等住宅,普通民居并不多见。
西街13号:原李家大院,有五里坨保存最完好的屋脊装饰


清水脊街門
在老北京的四合院建筑中,油漆彩画可说是一种让人称绝、光彩夺目的东方艺术。彩绘艺术历史悠久、绚丽多姿、含义精深。从远古的敦煌壁画到明清的皇宫寺院,乃至遍布京城的民居宅舍,油漆彩绘应用之处十分广泛,尤其是老北京的四合院以油漆彩绘为装饰者更是显而易见。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古建中元明时期以前的彩绘经过多次重修,遗存至今的风格几乎已属于清代式样。这些施以四合院廊檐下的彩绘被分为 “旋子彩画”、“ 和玺彩画” 与 “苏式彩画”三大类,它们各有不同的风格和内容,所用之处也有区别。

http://www.shtsj.com/Page%202/shy_19.html
“苏式彩画” 是民间最常见的一种彩绘装饰。多出现于老北京的园林、公园、四合院民宅、各种游廊。这种彩绘因构图灵活,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充斥着一种浪漫之感,颇受百姓欢迎。其枋心面积较为宽阔,既可成方形又可为圆形,格式多变。彩画内容有花卉山水、人物风景、鸟兽鱼虫。这些画中景物与百姓生活十分贴近,欣赏此类彩画能焕发人们美好的意境。另外,枋心中的各种物象采用金线或墨线勾画出轮廓、边缘有直线或曲线连接成万字不到头的外形,画面更逼真而富丽辉煌。藻头部分绘有花卉集锦,两侧是水藻、古币、祥云。箍头的画面很简洁,只有一些纹理或空白,把枋心烘托得主次分明。
“苏式彩画” 吸收了南北画派之所长,不但具有北国的火辣与奔放,又极富江南园林的清秀与雅气,堪称诗情画意,韵味悠长。油漆彩画在四合院中式装修中的应用,不但增加了住宅的气势,加大了建筑物的豪华力度,也给庄重幽雅的中式装修四合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合院中式装修中,“旋子彩画” 是三类彩绘中最为讲究,级别最高的一种
四合院住宅主人地位比较显赫,大多都是皇亲国戚及朝廷要人。“旋子彩画” 的装饰图案都有严格规范。因彩画外边缘有旋涡状花纹,故被称做 “旋子彩画”,其构图分为三部分,中间一段为枋心,左右二段为对称形,称做藻头和箍头。枋心内可画龙画锦并施以重彩,还可以点金,名称有 “龙锦枋心”、“花锦枋心”、“一字枋心” 等类型。

http://www.80870.com/yh-6.html
绘制方法分为七种:即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墨线小点金、金琢墨石碾玉、金线雄黄石、墨线雄黄石、雅伍墨。藻头构图常用长方、椭圆、圭角等形状绘制。箍头部分用金线墨线勾画图案,以青绿色退晕。
在四合院装修油漆彩绘中,“合玺彩画” 的绘制格局与 “ 旋子彩画” 大体相同,但所画内容不一样。以龙为主题的枋心叫 “金枋心”,画有龙凤的叫 “龙凤枋心”,还有以花卉、草虫或其它花纹的 “花枋心” 等。此类藻头多用齿形线条勾成格子、箭头、古币等形状并绘有单色升降式行龙图案或其它花纹。箍头画有灵芝、莲花、坐龙,边线勾以金线或墨线或贴金粉,其画法精细式样很多。“和玺彩画” 的构图为一整二破格局,画法简要明快。多出现在行宫、寺庙及官宦之家。

其中最为多见的和玺彩画为金龙彩画、龙凤和玺、龙草和玺三种 -
金龙和玺纹饰大部分为龙,用于皇帝登基、理政的殿宇和重要坛庙的主殿;
龙凤和玺的主要纹饰为龙和凤,用于帝后寝宫和祭天坛庙的主殿(天坛);
龙草和玺的图案由龙和大草(吉祥草)组成,用于皇宫的重要宫门和主轴线上配殿、配楼及重要寺庙的殿堂。

“旋子彩画” 是三类彩绘中最为讲究,级别最高的一种。它适用的住宅主人地位比较显赫,居住的人群大多都是皇亲国戚及朝廷要人。所以,这些贵府大院的装饰图案都有严格规范。其构图分为三部分,中间一段为枋心,左右二段为对称形,称做藻头和箍头。枋心内可画龙画锦并施以重彩,还可以点金,名称有 “龙锦枋心”、“花锦枋心”、“一字枋心” 等类型。
绘制方法分为七种: 即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墨线小点金、金琢墨石碾玉、金线雄黄石、墨线雄黄石、雅伍墨。藻头构图常用长方、椭圆、圭角等形状绘制。箍头部分用金线墨线勾画图案,以青绿色退晕,因彩画外边缘有旋涡状花纹,故被称做 “旋子彩画”。
http://www.80870.com/yh-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