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
|
|
|
|
|
|
貝多芬田園交響曲賞析:一個『人』與『自然』的觀點 蘇友瑞
http://blog.chinatimes.com/psycho/Archive/2007/12/06/223917.html 20007-12-06
『人』 與『自然』的關係是一個重要的生命價值觀;在東方思想價值體系中,人與自然往往是一種『人企圖溶入自然』的關係;最明顯的就是華人文化中的『逍遙』傾向。 另一方面,在西方思想價值體系中,『自然』往往意謂著一個有位格的上帝 ── 一個獨立自主的個體,容許人與之進行對話與爭辯的上帝;於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往往帶出一種『人與自然對話』的特色。
從這樣的一個觀點,我嘗試分享欣賞貝多芬著名的第六號交響曲『田園』。我個人認為,這首交響曲『並沒有具體用音符描述各種田園對象』,我們是透過音樂得到如此的感覺,無以名之,恰好很類似田園風光,故名之為田園。
※ ※ ※
貝多芬『有標題』的音樂作品往往只能勉強說是從『一種與標題有關的情緒』出發,而不能說是真正標題音樂。以鋼琴奏鳴曲『悲愴』而論,雖然是貝多芬自訂標 題,但是以第二樂章優美的慢板而言,就不像在白描『悲愴』了。同樣的,田園交響曲固然可以如動畫名片『幻想曲』那樣把整個田園風光完全白描出來,然而,以 第五樂章後半部那種指向後期風格的第一小提琴十六分之一音符綿延不斷並且與一個富節奏性的對位主題同時進行,這裡就絕對不可能與田園風光有任何白描意含 了。
使用『人與自然』的角度來賞析這首音樂,是基於對貝多芬全部作品的巨觀角度。貝多芬中期作品的確遠比不上後期作品有那麼強 的衝突性,一個只有強烈情感卻沒有強烈心靈衝突的貝多芬,中期作品對大自然的觀點必然是『溶入』、『樂以忘憂』的心情,這剛好是田園交響曲的主要情感表 達,也是大多數古典音樂愛好者都能聽出來的樂曲意含,無怪動畫『幻想曲』以田野精靈來詮釋這首樂曲。但是,基於西方文化價值系統的深層特性,仍然可以在這 首音樂中時時找到『人與自然對話』的可能。
※ ※ ※
田園交響曲第一樂章之美, 美在木管的生動運用。我們以第一樂章前1 分06秒為例:樂章一開始以第一小提琴演奏出第一主題,34.0秒後豎笛開始承接這個主題,35.1秒接著雙簧管承接主題後,完整呈現第一主題,樂團逐漸 加強音量到達一個高峰,於是從50.0開始,長笛以一個裝飾音斷斷續續如鳥囀般的面對樂團的合奏。這樣子的樂曲風格,會想成田園風光是很自然的事。
第四樂章被稱為狂風暴雨,但是它不止有音樂上簡單的激烈音符而己。一開始就使用旋律性很強的連續斷弓之第二小提琴與中提琴當成對位旋律,與第一小提琴的 簡單旋律成對比。前者旋律在樂曲中段發展成木管與第一小提琴的對話,後者旋律成為樂團強烈合奏時的基礎音型。參考第四樂章 的音樂範例:從第 4秒開始,就是連續斷弓之第二小提琴與中提琴的對位旋律,而第 7秒開始,就是第一小提琴的旋律。
這是田園交響曲『很不田園』 的部份,也說明了田園交響曲並不是一首白描田園風光的標題音樂。貝多芬固然以優美的第二樂章與輕快的第三樂章充分表達田園式的心境,但是複雜的和聲與對位 結構,使第四樂章呈現的是『人』與『自然』因為風暴而產生的對立,充分顯示隱藏在貝多芬田園風格下的心靈是一種人與自然的對話,而非人與自然的融合。
或者應該這樣說,以貝多芬音樂的特質,即使他想表現閒適的田園風光心情,仍然會加上個人強烈的心靈呼喚。而這種強烈的貝多芬特質,正是表現在田園交響曲偶爾產生的複雜對位法結構與和聲結構。
第五樂章重新回到溫和的曲風,在這裡,貝多芬一開始呈現出極為單純的愉悅樂念,在第五樂章音樂範例這一樂段剛好正是這個單純的樂念。此樂段一開始就是本 樂章的第一主題,這個主題在本樂章的後半段採用十六分之一音符切細主題旋律的作曲技巧,然後帶出一個全新的對位副主題由第一小提琴奏出。這樣複雜的對位作 曲法,至少就表現出一種『溫和曲風下隱藏的對立與疑惑』。
※ ※ ※
上述所舉 音樂範例之演奏版本是DG的貝姆版。貝姆的貝多芬交響曲往往力求情感的獨特性。例如以田園交響曲而論,他絕對不會演奏成白描田園風光,但是也不會演奏到像 托斯卡尼尼那樣完全的純粹音樂。可以說,他演奏出田園交響曲的情感,卻不濫情。不過,田園交響曲的詮釋仍以華爾特的演奏為上選,貝姆比起華爾特來說實在缺 乏了一些『詩意』。例如我上述『這個主題在本樂章的後半段採用十六分之一音符切細主題旋律的作曲技巧,然後帶出一個全新的對位副主題由第一小提琴奏出。』 那一段文字所指的樂段,華爾特的第一小提琴在富節奏性的對位主題使用的音色,明顯要比貝姆更輕柔更連續,相對的貝姆就演奏的比較歡欣雀躍,使用了刻劃比較 銳利的斷弓來演奏。比較起來,應以華爾特的詮釋更能掌握貝多芬期待與自然融合的心境。
於是,透過整首田園交響曲從第一樂章到第五樂章之整體結構,我們主觀性的認為這是潛藏在溫和的曲風下,一種『人』與『自然』的對立,一種『與自然融合』或『與自然對話』的張力。
《註》進階的唱片評鑑,請參考:貝多芬《田園》的『多聲部合奏能力』欣賞。
|
|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