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抗日勝利六十週年紀念特刊
 


八年抗戰 > 援华抗日的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
(记者 刘力 实习记者 谢寒)

陈纳德将军(左)和飞虎队队员在一起

“飞虎队” (Flying Tigers) 全称“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成立于1942年4月,1946年4月战争结束后解散,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

1938年8月,根据宋美龄的要求,陈纳德在昆明市郊筹建航校,以美军标准训练中国空军,积极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

1941年,在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陈纳德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当年7月和10月,200多名勇敢、渴望冒险的队员来华对日宣战。

当时日本人控制了中国的港口和运输系统,几乎使国民党政府与外界隔绝。这一小队空战人员驾驶着破旧的老式飞机,尽管经常面临燃料、零件和飞行员的不足,仍不断战胜远比它们规模大、装备好的日本空军。他们空运给养,在缅甸公路提供空中掩护,并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上空与日本人作战。

1942年7月4日,飞虎队被编入美国第十航空队,成为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的骨干力量,1943年3月又被改编为第十四航空队。陈纳德后来升任少将。

在31次空战中,志愿飞虎队以5至20架可用的P-40型战斗机共击毁敌机217架,而自己仅损失飞机14架。由此,“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战机机首名闻天下,其“飞虎队”的绰号也家喻户晓。

截至抗日战争结束,飞虎队共击落敌机2600架,击沉或重创223万吨敌商船、44艘军舰、13000艘100吨以下的内河船只,击毙日军官兵66700名。

从1941年底到1942年7月,“飞虎队”在华作战期间共击落日机近300架,他们中间有24人在战斗中牺牲或失踪。1942年5月到1945年9月,美国志愿航空队以3个中队、数十架飞机的有限兵力,担负中国战场的国际交通大动脉滇缅公路北、南两端的枢纽——昆明和仰光的空中防务,期间还帮助中国运送物资。

飞虎队多数队员均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嘉奖。有10多名飞行员获得美、英政府颁发的飞行十字勋章。 近二十年,不少幸存的原飞虎队员回到中国,不畏艰险寻找飞机残骸和战友遗骨。


军史回眸:合作佳话永留传

(作者单位:周口军分区)(解放军报 2003年12月01日 第5版)

提起中美之间的友好合作,人们自然会想起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派飞行员组成“飞虎队”,飞越著名的“驼峰”航线,支持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那一段历史。温家宝总理最近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总编唐尼采访时,就讲述了这一佳话。

美好的事物是令人难忘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积年佳酿,愈久弥醇。就拿“飞虎队”的故事来说吧,虽然时间过去了60多年,但它依旧为中美两国军民所关注:去年10月,中美两国部分曾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退役将军和老兵聚集华盛顿,共忆当年在中国并肩同日本法西斯作战的峥嵘岁月;今年10月,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大型展览《历史的记忆》在美国俄亥俄州代顿美国空军博物馆展出,展览用大量图片和实物再现了二战期间美国士兵与中国人民并肩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动人场面;今年11月,由美中航空历史遗产基金会发起的“飞虎-驼峰历史追忆团”的3名“飞虎队”老兵重返滇池,在当年战斗过的地方,追忆历史,缅怀牺牲的战友,细述半个多世纪以来美中人民之间的情意;打捞“飞虎队”滇池坠机的工作在此之前就已展开…人们再度关注“飞虎队”,自有因由。

• 首先,“飞虎队”的事迹可歌可泣。1942年4月,美国退伍军人陈纳德以平民身份组建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到中国参与抗战。“飞虎队”战斗勇敢、战功显赫,一些队员牺牲在中国战场。到抗日战争结束,他们共击落日机2600架,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的空中力量。战后,“飞虎队”多数队员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嘉奖,有10名队员获得美、英政府颁发的飞行十字勋章。

• 其次,中美军民在抗战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美国飞行员帮助中国人民打击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以热情和友好相回报,许多中国军民冒着生命危险搭救美国飞行员。60年后回到昆明的机长彼得•怀特说:“那时候,昆明老百姓对我们非常好,走在昆明街头,常常会有不认识的人送给我们水果和食物。”前美国空军上校瑞克斯•巴伯当年在洞庭湖上空遭日军击落后被两名中国男孩救起,多年来,巴伯一直想念救命恩人,60年后终于找到了。另一位美国老兵瑞克与当年为他疗过伤的中国护士半个多世纪来相互记挂、相互寻找,他们的故事感人至深。

• 第三,中美在二战期间的合作佳话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注入了血液。近20多年来,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抗战史实陆续被披露,“飞虎队”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获得高度评价。不少幸存的原“飞虎队”队员回到中国,不畏艰险寻找飞机残骸和战友遗骨。

1996年10月,广西桂林猫儿山发现一架1944年失事的美军B-24远程轰炸机遗骸和
飞行员遗骨。这一发现引起两国最高层领导人的高度关注,续写了中美友好的佳话。
今年10月,湖南省在美国开展寻找“飞虎队”老兵活动,希望美国民众和媒体帮助寻
找60年前在湖南战斗和生活过的“飞虎队”老兵,以重温和延续中美在反法西斯战争
中的深厚情谊。

历史的烟云会随着时光淡却,但历史本身不能被遗忘。英雄的壮举可歌可泣,他们的英名应当被铭记。在上个世纪,中美两国人民曾并肩作战,双方结下了用鲜血铸就的友谊。在21世纪的今天,中美两个伟大的民族应当续写友好合作的新篇章,共创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

让历史的记忆深植于我们心中,让我们以更加美好的愿望走向未来。

图文:参与“驼峰航线”运输的中美工作人员
http://jczs.sina.com.cn


“驼峰航线”是由美国陆军航空兵空运部队与中国民航共同为中国抗战开辟的唯一空中补给线。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经缅甸到中国昆明、重庆。在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间,1000多架运输机曾在这条航线上突破日本的封锁,向中国战场运送了80万吨战略物资,人员33477人。很多原“飞虎队”成员参与了“驼峰航线”飞行。

运输机飞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山峰时,达不到必需高度,只能在峡谷中穿行,飞行路线起伏,驼峰航线由此得名。飞行时常有强烈的气流变化,遇到意外时,难以找到可以迫降的平地。飞行员即使跳伞,也会落入荒无人烟的丛林难以生还,日军飞机的空中拦截也给运输队造成巨大威胁。在这条航线上,中美双方共损失563架飞机,牺牲1500多人。

图为美国飞行员埃里克森-希林、美国副驾驶、中国报务员在昆明机场合影,身后是他们所驾驶的道格拉斯C-53运输机。希林曾担任飞虎队飞行队长,他在“驼峰航线”上执行了700多次飞行任务。

 

 

 
聯絡我們 | 投稿 |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發表意見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