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抗日勝利六十週年紀念特刊
 


香港淪陷 > 轉載- 香港大學 東江游擊隊 > 丹心救國 – 訪東縱老戰士袁庚

作者:李國強(資料來原:香港各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特刊 – 香港各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籌委會 – 展覽小組)

2005年4月27日,在深圳蛇口,袁武兄陪同我訪問了袁庚先生,在長達三個多小時的會面裡,多少震撼心弦,出生入死的抗日戰爭往事,多少不爲人知的傳奇往跡跡,使我不知用怎樣有力的字句來形容這位抗戰英雄、改革開放的先鋒,深圳特區的先行者…..

抗日戰爭英雄 深圳開放先鋒

袁庚出生于1917年4月,廣東寳安人,現年已經八十八嵗高齡,但眼前的他思路仍然敏捷清晰,儘管無情的歲月消磨了他不少青絲,英雄的長臉上刻上幾道皺紋,微顯老態,但鏗鏘的談吐掩不住他的軒昂氣宇。「踏遍青山人未老」,那雙烔烔的目光,分分秒秒都在顯示他的機敏睿智。他説話聲音依然洪亮,傾吐著60多年前那戰火紛飛年代對民族命運的申請傾訴。我請他為香港各界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活動題字,他一揮而就寫下「丹心救國振興中華」八個字,這是他,也是千千萬萬抗日老戰士的心聲。

在抗戰勝利60周年的前夕,他向我披露了許多不爲人知的往事,他的思潮起伏,的確,這大半世紀來他們經歷多少風雲變幻;從懂事的少年時代起,親身經歷多少國難家仇;列強肆虐,山河破碎,喚起他的民族使命和正義良知,他毅然加入中共,加入遊擊隊、投筆從戎、上下求索、南征北戰、發展特區、振興中華;他是在抗戰艱苦歲月的1939年3月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在參加抗日遊擊隊兩年後,又受延安和曾生派遣參與國際情報工作,並立下重大功勳。

袁庚不姓袁 真名歐陽汝山

在漫長的歲月中,戰鬥環境非常複雜,中共許許多多成員為了革命和戰鬥的需要,都變改了名字,例如為港人熟識的前新華社分社社長周南(1927-),真正本名叫高慶琮,副社長陳達明(1919-)真名梁瑞崐,我眼前這位2003年獲得香港特區頒授金紫荊勳章的袁庚,原來也不姓袁,真名歐陽汝山。

袁庚是廣州名校廣雅中學的畢業生,其後到軍校學習炮兵和通訊,1939年3月加入中共地下黨,同年11月加入曾生領導的遊擊隊,歷任惠楊大隊教官,護航大隊代大隊長,東縱情報科長,後任東縱對外聯絡處長。1945年,他以上校軍銜擔任東江縱隊駐港辦事處主任,與英國海軍夏慤少將洽談日本軍隊受降事宜。辦事處設在九龍彌敦道172號二樓,這裏也是新華社香港分社前身,袁庚後來跟隨東縱隊北撤山東,黃作梅代替其工作,黃作梅後來成爲香港新華社第二任社長。

屢建功勳 改革功臣

1950年,袁庚跟隨陳賡大將(1903-1961)率領的中國軍事顧問團赴越南,成爲胡志明主席的情報、炮兵顧問;1963年4月,參與破獲臺灣特務企圖暗殺赴柬埔寨的國家主席劉少奇的代號「湘江案」,在劉少奇訪柬48小時在金邊機場路上起出了計時炸彈,避開了一場血腥暗殺,立下大功;1966年「文革」爆發,他被投入秦城監獄五年多,經周恩來親自過問才獲釋出獄。

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

1978年10月,由交通部長葉飛上將(1914-1999)推薦,袁庚出任香港招商局第29代「掌門人」,同年向中央建議興辦蛇口工業區,起初是4平方公里,後來增至10平方公里,成爲1949年以後第一塊由「企業自籌」資金建設管理經營的口岸和工業特區;1979年7月20日,蛇口工業區正式運作,袁庚擔任管委會主席;直到1992年離休,這十多年閒的成功經驗,使他成爲蛇口和深圳改革開放的先鋒,為中國改革開放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2003年7月,袁庚獲香港特區政府授予「金紫荊星章」,2003年10月被上海方面授予「中國改革之星」號稱。

1939年10月12日,日本侵略者在廣東省惠陽縣大亞灣登陸,國民黨軍隊抵抗微弱,不出半個月,廣州市及珠三角周圍各縣的大片富饒河山相繼淪陷。在這危難關頭,中共在廣東珠三角一帶和香港挑起了組織和領導人民抗戰的重任。就在日寇在大亞灣登陸的第二天,香港中共黨組織決定由曾生(當時香港海員工會組織部長)帶領一批得力幹部回到東江地區,組織人民抗日武裝,開展敵後遊擊戰。這支抗日武裝力量,開始時叫「惠寳人民抗日遊擊縱隊」,活躍於惠陽、寳安、廣九鐵路中段和香港邊境附近,其後發展成爲廣東人民抗日遊擊總隊,1943年12月,適應形勢需要,改名東江縱隊,簡稱「東縱」,曾生出任東縱司令員,尹林平擔任政委,王作堯任副司令兼參謀長,楊康華當政治部主任。

1941年12月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的第二天,在艦艇和飛機轟炸配合下,越過深圳大舉進犯香港。英軍抵抗了18天後,在1941年12月25日聖誕節宣佈投降,香港從此淪陷三年零八個月。香港淪陷後,曾生領導的遊擊隊,馬上派出第三大隊和第五大隊兩支武裝力量潛入新界、九龍、香港島一帶,組織香港愛國志士,打擊侵略者,拯救愛國者逃離魔掌。這支武裝力量也不斷壯大,1942年2月正式名為「港九大隊」1944年東江縱隊已經發展成爲一支頗具規模的武裝力量,兵員達到四千多人,戰鬥機活動範圍東起海豐、西至珠江東岸,北起河源、博羅,南至香港地區,方圓數万平方公里。他抗擊著這一帶的大部分日軍和僞軍,是粵東南地區的重要抗日力量,港九大隊以不斷襲擊日軍崗哨、巡邏隊和海上敵船,破壞啓德機場油庫和九龍火車鐵橋。光是1944年上半年,東縱主力便與日僞軍進行了一百四十八次較大的戰鬥,殲滅和瓦解日僞軍一千九百多人,營救出香港大批英國俘虜兵和多國僑民。

香港淪陷後,中共廣東抗日遊擊隊既搶救出了大批文化精英,亦迅速展開料營救盟軍人員和國際友人的行動。為了實施這個行動,中共中央副主席、南方局書記周恩來指示抗日力量,專門成立了國際工作組。從1942年2月開始,中共地下工作者和和小槍隊成員,冒著生命危險,出沒于日軍的集中營内外,勇敢機智地將一批又一批英軍官兵和港英政府官員營救出來,並安全地護送到東縱的根據地去。

這個營救行動相當成功,到1944年,被營救出的盟軍人士達上百名之多,當中包括懷特上校、祁德尊少校等英軍軍官。1942年7月,英國在桂林成立英軍服務團,由懷特上校出任指揮官,祁德尊少校出任徽州前方辦事處主任,專事營救戰俘和搜索情報工作。該團在惠州設立料前方辦事處,要求中共遊擊隊協助搜索情報並幫助做營救英軍俘虜。


東縱英雄殺敵,深得民心,威名遠播。在當地民衆心中,東縱是「真正打日本仔」的英雄。而那些被東縱戰士營救出來並跟他們一起生活過英美盟軍官兵,從親身經歷中發現,東縱戰士的確是忠誠戰士,有理想,有抱負,由開闊的視野,紀律嚴明,是一支正義之師。

1945年初,美軍開始戰略大反攻,計劃在中國沿海一帶登陸,建立反攻日本的戰略基地。在重要決戰前夕,中共中央于1945年3月13日及時指示東縱配合盟軍登陸要務,當中調查掌握日軍在華南沿海動態與布防實況,是出兵前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

發現波雷部隊 出色完成使命

日軍對美軍打算在廣東登陸的動向有所覺察,於是急調其機動精銳部隊波雷129師團兼程南下,日軍王牌師團「波雷部隊」(129師團)在湖南打完「衡陽戰役」後,晝伏夜行、關閉電台,特然神秘失蹤。美軍用盡一切手段,始終偵查不到波雷部隊的蹤影。如果這支虎狼之師的駐地正是美軍的登陸點,以逸待勞,伏擊登陸美軍海軍,美軍要付出的代價將是相當沉重的!於是,搜尋日軍波雷部隊的下落,成了盟軍情報機構關注的焦點。經中共中央同意,盟軍派出以歐戴義博士(Werril. S. Ady)爲首的美軍情報人員潛入粵港地區,以美軍資源技術委員會技術代表名義與東江縱隊配合,搜集日軍情報。歐戴義少將懂粵語,曾在廣東陽江一帶以牧師身份掩護進行傳教深入基層,1944年10月,他率領美軍情報組抵達曾生司令的駐地,於是便有了以袁庚爲首的東縱情報處與歐戴義等美軍情報人員的合作。東江縱隊設在江村和東莞的情報站,得到波雷部隊出沒的訊息隨即及時報告,經過中美兩國情報人員精誠合作,終於發現了「波雷部隊」,這支日軍精銳之師果然就在美軍原本擬定登陸點布防,修築了嚴密工事,虎視眈眈。在這次行動中,中國情報英雄為出色完成任務付出了鮮血和生命,東縱優秀戰士鄭重等人在這次偵查事件英勇犧牲了。美軍獲得波雷部隊動向的重要情報後,立即改變戰略決策,出兵搶佔沖繩島,直迫日本本土,使美軍避免了重大傷亡。盟軍總部為表彰粵港兩地抗日軍民這一特殊貢獻,給延安發了電報,表達了由衷的敬意。說東縱聯絡處「是美軍在東南中國最重要的情報站」,對袁庚等人的表現「沒有一個讚揚的字是多餘的」。

 

 

 
聯絡我們 | 投稿 |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發表意見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