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抗日勝利六十週年紀念特刊
 


八年抗戰 > 兩個戰場的地位與作用

資料整理区仕美

“抗日戰爭存在兩個戰場。一個是正面戰場,以國民黨軍隊為主;一個是敵後戰場,以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為主。

研究兩個戰戰場在抗日戰爭中的地位與作用時, 應該從抗日戰爭的全局和全過程各方面著眼。這兩個戰場都是抗戰的重要組成部分。正面戰場担負著較大規模的正規戰任務,抗擊敵人的較大規模進攻。

正面戰場共進行22 次會戰,一部份為反擊戰,作戰綫雖然從華北,華東一直撤退到華南和西南,後撤幾千公里,但這是制定‘以空間換取時間’戰略方針時所估計到了的,達到了分散敵人兵力,消耗軍力,掩護大後方等戰略目的。

敵後戰場担負著在敵人佔領區進行游擊戰爭的任務;由於與正面戰場相隔甚遠,游擊戰爭只能在敵人的深遠後方,在被敵人嚴密封鎖和瘋狂 ’掃蕩’的狀態下進行,游擊軍隊常常陷入彈盡糧絶的境地,生存與作戰極其困難。以八路軍,新四軍為主幹的敵後抗日部隊, 萬建立了晉察冀、晉冀魯豫等十幾個敵後抗日根據地,深入敵後虎穴,依靠郡眾,開展廣泛及發動猛烈的遊擊戰爭。8年間共進行大小戰鬥125165 次,使敵人坐立不安,惶惶不可終日,收復失地100 萬平方公里, 粉碎了日軍以華制華,以戰養戰的企圖,圓滿完成了配合正面戰場,堅持持久戰的戰略任務。

國民黨的高級將領白崇禧曾經說過:‘有人認為打游擊乃保存實力之作法,殊不知敵後游擊,任務極為艱巨,因補給困難,且多半以寡抵眾,以弱抵強,故必須機警勇敢,絶非保存實力者所能勝任’。

1937年12月,日軍佔領中國首都南京,它原以這致命一擊肯定使中國屈膝求饒,但它的妄想落空了。

1938年10月,它又攻佔了在地理上處於中樞位置, 在政治,經濟,交通上堪稱當時中國心臟的武漢,同時又攻佔了中國南部最大的港口城市廣州,但它想置中國於死地的打算又告落空。速戰速決已不可能,它不得不面對最傷腦筋的戰爭持久化。日軍被迫轉入’大持久戰略’,侵華任務區別為確保治安和進行作戰兩種。

從八年的全過程來看,日軍在1938年10 月前的戰場進攻和1944年4月後的第二次戰略進攻期間, 用於正面戰場的兵力較多;中間的5年為戰略保守期,用於敵後戰場的兵力較多。所以兩個戰場牽制的敵軍兵力是大體相當的。如果少了任何一個戰場,日軍就可以把多一倍的兵力投向叧一個戰場,那會做成十分嚴重的後果。

參考資料 : 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 江蘇人民出版社

 

 

 
聯絡我們 | 投稿 |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發表意見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