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抗日勝利六十週年紀念特刊
 


八年抗戰前言

從1937年七.七事變起到1945年8月日本宣佈投降的八年中, 中國各階層的人們最廣泛地動員起來, 形成了規模空前的抗日運動和抗日戰爭。盡管不同的政黨或集團, 互相仍有磨擦, 爭奪,但都把主要力量投到抗日戰爭中去。這样才能使開始時軍力極之懸殊的中日戰事,不但拖延了八年, 而且最後取得勝利。

按照戰事發展, 中日兩方因力量轉變和形勢不同可分為三個階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是日本的戰略進攻階段, 中國方面是戰畧防禦階段, 客觀情况是敵强我弱, 國力相差懸殊; 主觀情況是國民黨軍採取單純的防禦作戰方針, 總的情況是節節敗退。這15個月內,日軍佔領了大片中國土地。但到佔領了武漢, 廣州后,日軍終于停上了進攻。日軍要用15個師團守佔領的地區,約佔總兵力的55%。進攻的兵力12.5個師團, 約是總兵力的45%, 表示着日軍的進攻能力大大削弱了。

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 是中日雙方戰畧相持時期。日本國小, 兵少, 人力, 財力, 物力不足以支持在中國廣闊土地的戰爭。武漢會戰後, 國軍主力撤入西部的山嶽地帶。戰場遼闊, 兵力分散, 中國軍隊採取以退為守的策略, 利用地形與日軍周旋。而且佔領區的八路軍與新四軍又發展快速, 令日軍煩惱不己。故日軍改变戰術, 集中力量, ”掃蕩”佔領區的中国兵力。侵華日軍總司令甚至提出”牛刀子戰術”, 百團大戰后, 日軍更明璀地要求不惜一切手段, 維持佔領區的”治安”。

1944年1月至1945年8月, 太平洋戰爭爆發, 國民黨主力軍主要分佈在中國西南, 西北大后方,日本佔領了中國的大片土地。日軍偷襲珍珠港--美國在北太平洋的重要海軍基地, 自然美國在亞洲支持中國, 與中英並肩作戰。

正是這時, 中国兩個戰場都有了轉守為攻的發展。正面戰場上, 先是空軍經過調整, 加上美國空軍的援助, 不但取回制空權, 而且有能力重創日軍的地面部隊和軍事目標。除此之外, 更派出遠征軍到緬甸和印度, 協助當地盟軍與日軍作戰, 最終打通滇緬公路。

敵后戰場上, 不但可以對日軍展開攻勢作戰, 而且可以提出”擴大解放區,縮小攻佔區”的戰斗号召。敵后戰場的游擊戰亦向運動戰發展。

日軍除了在中國戰場上受到重創和被拖到筋疲力盡外, 在其他戰場亦節節失利, 最後不得不投降告終

 

 

 
聯絡我們 | 投稿 |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發表意見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