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抗日勝利六十週年紀念特刊
 


八年抗戰 > 英雄的張自忠將軍

資料整理楊昌力 內容輯錄自中,港,台各中文網站

八年抗戰,為我中華民族壯烈犧牲的國軍將士不計其數,而官階高至上將者,唯張自忠將軍一人而已。將軍戰歿沙場,迄今65年了,可是他至今依然活在全球華人心坎中,得到兩岸政府同樣的推崇和敬重!為什麼?且讓我們看看他的告部属书/生平事跡:

 

张自忠将军殉国前的告部属书 (仅以此贴献给为国捐躯的百万将士)

作者: (djxx2000) 来自 Tom 论坛

8 月 15 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 60 周年。在此敬录民族英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在与日寇进行决死一战之前的告部属书, 纪念将军和百万在那场可歌可泣的抗战中为国捐躯的将士们:

" 今日之事,我们弟兄们共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敷衍。一切敷衍,我对弟等敷衍,弟等对部下也敷衍。敌人未来,我们是敷敷衍衍地布置。敌人既来,我们也是敷敷衍衍底抵抗,敷衍一下就走。这样的做法,看起来似乎聪明,其实最笨,似乎最讨便宜,其实更吃亏。因为今天不打,明天还要打, 退到任何地方还是要打。完是一样完,牺牲是一样牺牲,不过徒然给敌人现眼,别无代价。所以这条路的结果,一定是身败名裂。不但国家因此败坏在我们手里,就连我们自己的生命,也要为我们自己断送。这就等于自杀。所以这条路是死路,沉沦灭亡的路。我与弟等同生死共患难十余年,感情逾于骨肉, 义气重于同胞,我绝不忍心弟等走这条灭亡的死路。弟等夙识大体,明大义,谅自己也决不肯走这条路!

无疑的,我们只有走另一条路,就是拚!我们既然奉命守这条线,我们就要决心在这条线上拚,与其退到后面还是拚,就不如在这条线上拚才有价值,有意义。我们这一次一定同敌人在这条线上拼到底,拼完算完,不奉到命令,决不后退。我与弟等受国家豢养数十年,无论如何艰难,我们还拼不了吗?幸而我们拼能挡住了敌人,则不仅少数几个人,就连我们全军,亦必然在中华民国享着无上的光荣,我们官兵也永远保持着光荣的地位。万一不幸而拼完了,我与弟等亦对得起国家,对得起四万万同胞父老,我们没有辜负了他们的豢养,我们也不亏做一世军人!

所以这一条路,是光明磊落的路。我与弟等参加抗战以来,已经受了千辛万苦,现在到了最后一个时刻,为山九仞,何忍功亏一篑?故惟有盼望弟等打起精神,咬定牙根,激励部下,拚这一战。我们在中国,以后算人抑算鬼,将于这一仗见之。 "

张军后来被日寇包围于宜城东北的南瓜店。此时张军已伤亡殆尽。。。 张自忠冒险奋勇督战,自辰至午,毫不畏缩,在枪弹密集中,左臂中弹,仍然裹创浴血苦斗,振臂直前。。。所有官兵以及特务大队,全部拼死奋战。到了未刻,张自忠胸部又中弹,鲜血如注,溅染征衣,自知不起,便拔出在南京蒋委员长召见时所赠短剑,预备自刎。随从副官朱增源见了,连忙上前夺下,此时张自忠将军已无法再支,仆地不起,临终仍低声说: “ 你们快走,我自己有办法。 ” 又说: “ 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我良心很安,大家要杀敌报仇啊! ” 话声一落,便壮烈地成仁了。张自忠将军一死,余部多半血战成仁,生还的只有几个人。

。。。 抗战以来(注:时为 1940 年,全面抗战三年后),我军自军长以下,殉国者为数甚多,但以(集团军)总司令地位而殉国者,却以张将军为第一人。

 

簡歷  
1891年8月11日 生於山東臨清縣,20歲考入天津法政學校;
1917年 到馮玉祥軍中,不久升任排長;
1927年以後 任第二十八師師長兼潼關警備司令,第二集團軍軍官學校校長,開封戒嚴司令;
1929 任第十一軍第二十二師師長,第六師師長;九一八事變后,任第二十九軍三十八師師長兼張家口警備司令;
1933年初 奉命參加長城抗戰,喜峰口一役名聲大震;同年夏,參加察北抗戰;
1935年 任察哈爾省政府主席;察哈爾省主席,天津市市長,北平市市長等,以親日假面具負責對日交涉,其民族英雄的形象於一夜之間變成百姓唾棄的漢奸,直到日本洞悉他的偽裝,他才設法脫險,重回徐州,再度帶兵;
1937年 “七七”事變,日軍占領北平後任河南第五十九軍軍長;
1938年 臨沂大捷,升任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後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
1939年 冒險東渡襄河(漢水的一段),攔腰截擊敵軍主力,在田家集大敗日軍,取得了襄東戰役的勝利;
1940年 重創進犯襄樊日軍,五月十六日戰歿沙場,享年五十。

戰績彪炳

話說九一八事變之後,中日兩國實際上已處於戰爭狀態,東北義勇軍馬占山首先奮起抗日,繼有一二八淞沪之戰,長城各口之戰等,均為全面抗日之序幕戰。

序幕戰戰果最突出、最輝煌的,當首推長城喜峰口大捷.當時,廿九軍第三十三師師長張自忠率領千人大刀敢死隊,以急行軍兼程趕赴前線,用大刀、手榴彈為武器,於月黑風高之夜,乘敵不備,殲滅日軍步兵两個連隊,騎兵一個大隊。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驚中外,張自忠獲中央頒授青天白日勛章;於是,抗日英雄的威名,傳遍全國,婦孺皆知。

一九三八年春,中央任命張自忠為五十九軍軍長.戰事延至徐州外圍,日軍側面進攻臨沂,張自忠受命揮兵前進增援,在臨沂城郊與日軍精銳進行拉据戰。他抱定拚死的決心,曾致電鹿鐘麟:“戰而死,雖死猶生;不戰而生,雖生亦死。”經七晝夜鏖戰,取得臨沂戰鬥的勝利,日軍倉惶後撤時,張自忠繼續追迫,殲滅殘敵,造成抗戰史上有名的「臨沂大捷」。經此一役,張自忠名震中外,中央明令嘉獎,同年十月升為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

一九三九年三月,日軍進攻鄂西,進犯隨縣、棗陽,張自忠再次親自率領两軍團渡海迎戰,大破日軍,擊斃擊傷敵軍超過一萬三千人,再為抗戰史寫下了「鄂北大捷」。

戰歿沙場

1940年5月,日軍集結重兵向宜昌發動進攻。他率部從右翼打擊向棗陽地區進犯的日軍主力。出擊前,召集軍事會議,鼓舞士氣,全軍士氣高昂;與敵激戰,連連告捷。5月7日,率總部手槍營和七十四師的兩個團,從宜昌城東渡襄河,給敵人以極大威脅。日軍調集主力,折回反撲,以飛機大炮配合轟擊,彈如雨下。經過七、八天的苦戰,部隊減員嚴重,糧彈兩缺;五月十六日,被困於南瓜店杏兒山上;十八日,日軍衝上杏兒山,他身中六彈,衛士傷亡殆盡,部屬請他突圍逃生,他堅持不允,屢次爬起衝殺!及至彌留時道:「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對個人,良心都很安慰,大家更要努力殺敵!」一代陸軍戰神,身先士卒,戰至最後一人,為國為民流盡最後一滴血,其英雄氣慨更贏得日軍敬佩!日軍攻佔陣地之後,特為他營造了一口棺木,舉行葬禮;下葬時又集合日本官兵,向張自忠行致敬禮。墳上還插着木牌,上書:「華軍第三十三集團軍司令官張自忠被皇軍擊斃之墓」。

浩氣長存

不久中國援軍趕到,開棺以上將禮服重殮。當靈柩經過宜昌時,全市下半旗,民眾前往吊祭者超過十萬人。靈柩運抵重慶時,蔣委員長特親臨迎靈致祭,并手書「英烈千秋」輓匾以資表揚。張自忠殉國時,年僅五十歲,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聞耗悲痛絕食七日而辭世,夫妻二人合葬于重慶梅花山麓。

1940年5月28日,國民政府為張自忠舉行國葬。中共中央在延安也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并在祭文中給以高度評價;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分別送了輓詞。抗戰勝利後,北平、天津、上海、濟南、漢口等幾個大城市,都以他的名字命名一條街。1956年以來,人民政府幾次撥款重修了南瓜店等地的張公祠、衣冠冢、殉國處紀念碑。在重慶北碚梅花山,還建立了張自忠將軍陵園和張自忠將軍生平事跡陳列館;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張自忠為革命烈士。1995年5月16日,張自忠紀念館在湖北省荊門市龍泉公園落成。  

張自忠將軍 言行錄

張自忠將軍親筆手書:
「為民族爭生存而奮鬥」

1. 「敵人的軍事進攻我們不怕,怕的是經濟進攻和政治進攻。其實他們的政治進攻也是不可能的,像汪精衛那樣的沒有骨氣的人實在不多,他不是在吳佩孚那邊也碰了釘子麼?敵人要我們投降,我們卻要抗戰到底;敵人要我們四分五裂,我們卻要團結到底……。」

2. 「說起來日本有許多中國通,事實上他們是一點也不通,如果通,就不應該忘了估計到中國全民族的抵抗力量了…………。」

3. 「我的帶兵方法沒有和別人兩樣的地方。兵未做,官先做,兵未行,官先行,不只是我們舊西北軍中的口號,也實在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古訓。上操上講堂是官兵,下操下課堂是弟兄,自然就會打成一片了。」

4. 將軍致蕭振贏馮治安兩氏之函,一則曰:「弟仍本久決之心,在不死之前,未戰則盡力整理,到戰爭開始,就以必死之決心,與倭寇周旋,以報國家民族及領袖之大恩大德。」

5. 再則曰:「因戰區全面戰事關係及本身之責任,均須過河與敵一拚,如不能與各師取得聯絡,即奔赴最終之目標(死),往北邁進,勿論作好作壞,一切求良心得此安慰。」

6. 張率部從右方打擊進犯棗陽的日軍主力,出擊前對眾將領說:「我們要同敵人在這一戰線上拚到底,拚完算完,不奉命令,決不後退。」


蔣中正,李宗仁,馮玉祥所題輓詞.


毛澤東為張自忠將軍親題輓詞:「盡忠報國」


位於北碚金剛碑梅花山上。墓碑「張上將自忠之墓」係由馮玉祥將軍親題;
梅花山原名雨台山,借寓史可法揚州梅花嶺殉國並葬衣冠墓之義.

 


張自忠將軍紀念館
 
(杨昌力輯錄自中,港,台各中文網站 )

 

 

 
聯絡我們 | 投稿 |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發表意見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