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抗日勝利六十週年紀念特刊
 


八年抗戰 > 大公報名篇選登 > 北戰場給我們的教訓(節選)

丁作韶2005-7-4
http://www.takungpao.com/news/2005-7-4/ZM-422582.htm

記者從平津到濟南,根據一月多的實地視察及與各軍事領袖各地方民眾各級士兵的談話,覺得有幾點教訓是我們上下應當注意的,或者並且是應當力改的。語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且把個人所得,貢獻在下面。

一,在指揮方面,或未免層次過多。各軍事領袖要時時與中央最高領袖取得聯絡,固不用言。最高領袖之下有戰區司令長官,戰區司令長官之下有集團軍司令,集團軍司令之下有軍長,軍長之下才是作戰的單位。指揮的層次這麼多,命令過於遲滯,往往遺誤戎機,固不用說,最壞的結果,是令出多門,使各軍無所適從。

二,在戰略上,也非變更不可。過去,各軍奉到的命令,只是死守。但因為敵人之長,長在砲火,而我之弱,弱在砲火,我軍死守,敵軍正可以發揮其所長,其結果遂使我軍死守變成了守死。再,用兵以士氣為主。士氣,一鼓作之,再而衰,三而竭。因為死守變成了守死,士氣遂大餒。到了現在,幾不可復用。即勉強再拿到前線上,也只有無謂的增加我們的犧牲,無謂的增加我們的失敗。

三,在軍隊上,凡是屢敗之兵,即應當調往後方,加以教養,過相當時間後,再調往前方應用。某軍長說得好:守不住沙河的士兵,也守不住漳河,更守不住黃河。此理甚明,而國人不察,只要求打打,豈不是自我敗亡。這絕不是當軍長的不願犧牲──不犧牲,國亡了還有什麼;不犧牲,還能作軍閥嗎?不犧牲,能見容於國人嗎?──實在因為驅疲敝之眾,驅戰敗之兵,再到前線一點好處都沒有。就是軍長督著,也沒用處,戰也是不能打的。因此之故,對於久戰的將士,非調到後方教養相當時期再拿到前線不可。

四,在民眾上,須趕快下工夫。據前方下來的軍士說,民眾與軍隊處於敵對狀態。有截軍隊的,有槍殺軍隊的。這有遠因有近因。遠因是因為民眾過去受了軍隊的害,現在謀報復。近因是因為戰敗,且紀律不好,被民眾看不起。怎樣將民眾與軍隊打成一片,記者得到了不少的意見,認為最值得注意的,是實施戰時體制,將軍事、政治、宣傳、訓練四部打成一片,即由軍事方面決定該幹的工作(如某地挖壕)由政治布置,由宣傳開導,由訓練督促指導。否則像目前這種零零碎碎的情形,民眾與軍隊合作,恐終歸是一句空話。 新鄉。十月二十七日。

 
 

 

 

 
聯絡我們 | 投稿 |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發表意見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