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抗日勝利六十週年紀念特刊
 


香港淪陷 > 香港同胞抗日救亡可歌可泣

http://www.takungpao.com/news/2005-8-13/GW-441607.htm

圖:一九四一年部分文化人及知名人士在香港合影。左起:陳歌辛、瞿白音、夏衍、丁聰、廖承志、何香凝(前坐)、廖夢醒、歐陽予倩 (資料圖片)

八年抗戰,是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記的日子。三年零八個月,對香港同胞來說,更有著切膚之痛與切齒之恨的經歷與回憶。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這三年零八個月,香港同胞在日本侵略軍鐵蹄下受到的屈辱與痛苦,與全國人民沒有兩樣;同樣,香港同胞英勇不屈抵抗侵略者的火與血,也和全國人民的抗爭融匯到了一起,成了這場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而且,抗戰初期,香港因為特殊的環境,起到了非常突出和重要的作用,包括組織宣傳抗日、支援抗戰物資,以及拯救、保護了當時一大批從內地避居香港的知名愛國人士和文化人,協助他們安全返回內地大後方。而這個過程中,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中國人民八年抗戰的史跡中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從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到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日本開始進攻香港之前,香港暫時免遭戰火,一時成為「避風港」。抗戰伊始,國民黨當局加緊控制進步文化和思想,先後有兩批文化人士由內地疏散到香港。他們在這裡掀起了抗日文化熱潮,大批進步的團體和組織相繼成立,進步刊物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出現。

宣傳抗日捐贈物資

早在一九三七年底,周恩來就在武漢與英國駐華大使面商在香港建立八路軍、新四軍辦事處,並派廖承志到港主持工作。

廖承志每周主持一次有鄒韜奮、喬冠華、范長江、胡繩等著名文化人參加的時事漫談,互相交流信息,分析對時局的看法。夏衍、戈寶權等人發表文章,呼籲全世界文化界團結起來,共同反對法西斯,提議組建國際反法西斯作家同盟;以進步文化人士為骨幹的中國文協香港分會為響應反法西斯運動舉行的音樂會,為英蘇將士募捐;在港的劇人協會演出了宣傳反法西斯的《希特勒的傑作》,極受國際友人的讚揚。

在香港抗日救亡文化運動之外,香港同胞還以其他形式組織和參與救亡運動。他們為祖國抗戰募捐,就連兒童亦紛起響應,在長洲,兒童們曾舉行別開生面的舞獅籌款活動。為了更好地支持祖國的抗戰,香港同胞建立了自己的組織,如「中國南方抗日救國總會」、「九龍救災會」等,它們同東南亞各埠的愛國華僑聯繫援助祖國抗日救災,積極為抗日活動籌措經費,寄給國內慰勞抗日部隊。香港同胞還收容從內地來港的難民,抵制日貨,更有不少熱血青年回到內地直接參加祖國的抗戰。

日本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即進攻香港,僅半月餘,港督楊慕琦在聖誕之日豎起白旗。英軍投降了,但香港的抗爭並沒有停止,東江縱隊團結和依靠廣大的香港同胞,在香港開展靈活機動的游擊戰爭,給日寇以重大的打擊。東江縱隊於一九四一年正式成立,這是共產黨領導下的華南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東江縱隊的主要成員是香港愛國青年,據統計,先後參加東江縱隊的香港同胞近千人,同時得到廣大香港同胞的掩護和支援,是東江縱隊在游擊戰期間能夠活躍在崇山峻嶺、出沒於叢林郊野的主要原因。

從一九四二年一月上旬到二月底,在敵人嚴密控制下,東江縱隊搶救護送進步民主人士和著名的文化界人士及其家屬八百多人,脫離了香港日本侵略軍的監視和搜捕,無一人遭受損失。著名作家茅盾在《脫險雜記》一文中稱,這是「抗戰以來(簡直可以說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

協助被俘國際人士

在駐港英軍投降後,被俘的英國、加拿大、印度等國籍的人士,被關在三個集中營裡。本著國際主義精神,東江縱隊勇敢地與日寇周旋,靈活機動地營救了一批在港國際人士。據不完全統計,香港淪陷期間,東江縱隊一共搶救了英國、美國、蘇聯等國的八十九位國際友人,得到了他們高度的讚譽,在國際上產生了相當的影響。被救的美國飛行員在感謝信中寫道:「我們美國人從歷史記載中和我們全部的學問中,都從來不曾有像你們游擊隊這樣英雄的軍隊。終有一天,全世界都將頌你們偉大的工
作。」

正如東江縱隊在抗戰勝利後撤離香港時發布的宣言所說:「三年零八個月,冒出生入死之險,不惜重大犧牲,救護盟邦人士,肅清土匪活動,破壞敵偽統治,保護人民利益,確實盡了我們應有的努力,並做了許多成績。」


 

 

 
聯絡我們 | 投稿 |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發表意見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