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抗日勝利六十週年紀念特刊
 


勝利後政局和對抗戰的評論 > 中国从日本手中收复台湾始末
http://web.xwwb.com/wbnews.php?db=11&thisid=6901
新闻午报  2005-04-16 09:38:51

  

  1914年,蒋介石受命赴东北策动讨袁军事,孙中山对他说,日本人如果不将东北和台湾交还我们,并保护朝鲜的独立,我们国民革命运动是不能停止的,你要将这个意思告诉日本将领。于是,蒋介石正告日本侵略者,表达中国必将收复台湾的立场。

  由于国穷民弱,孙中山等人当时尚无力收复台湾,但蒋介石依然关注台湾的命运。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甫建立,蒋介石以“修改不平等条约”作为其外交方面的纲领,试图通过与列强的和平谈判,达到废除旧约、另订新约的目的。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点成效,如基本上实现了关税自主。对台湾问题,蒋介石受制于《马关条约》,不敢公开提及。

  1929年,蒋介石在国民政府主席任内,应台胞的请求,与日本协商,决定在台北设置领事馆。当国民政府派驻台湾的第一任总领事林绍南抵达台北时,受到台胞热烈欢迎。其时,一部分台籍青年辗转来到大陆,自动组织团体,从事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活动,并寻求国民政府的资助,但蒋介石害怕刺激日本侵略者,严禁各级党政机关与台胞的抗日组织接触,在大陆一度高涨的反对日本在台湾殖民统治的斗争渐趋沉寂。

  1934年4月,他在抚州公开表态:日本要“将我们当作朝鲜、台湾这些地方一样”,中国“又受了日本一个最大的侮辱”,不仅是东四省(注:指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下同)的失地我们要收复,而且台湾、琉球这些地方都是我们的旧有领土,一尺一寸都要由我们手里收回。蒋介石在全国人民高涨的抗日浪潮下,作出反对日本侵略的表白,以减缓国民党内抗日派对他的谴责。

  表明收复台湾的严正立场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1938年4月,蒋介石在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上表明收回台湾的决心。1940年3月,蒋介石令陈立夫等筹划推动“日本台湾朝鲜的各项革命运动”。

  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发,次日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向中外宣告“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据此,中日过去所订的条约当然废弃,《马关条约》对台湾的束缚完全消失。于是就国际法而言,台湾自中国对日宣战之日起,即已恢复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法理地位。

  1942年4月,台湾革命同盟会呈请党政当局准予成立“台湾省政府”。其时德军正挥师斯大林格勒,苏联红军坚决抵抗;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与日军厮杀,胜负仍难预料。蒋介石对“成立台湾省政府”的建议没有表态。

  到了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朝着有利于同盟国的形势发展。1942年11月3日,外交部长宋子文在重庆举行记者招待会,指出日本所侵占之土地均应于战后交还原主。其时,盟国有一部分人提出对台湾实行国际共管。

  中国人民当时正在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仅靠自身的力量很难收复台湾。中国若不能在盟军攻克台湾之前谋求美英承诺台湾为中国的一部分,台湾的归属问题将变得复杂化。

  1943年初,宋美龄访美,蒋介石嘱其会见罗斯福总统时,可商洽中国被日本强占的领土处置问题。2月,驻美大使魏道明电告蒋介石,罗斯福总统已表示“日寇所有岛屿,除其本国外,均应就同盟国警备立场支配之,台湾当然归还中国。”罗斯福的承诺使蒋介石稍感宽慰。3月,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一文,他已经意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覆亡只是时间问题,中国收回台湾主权排上了国民政府的工作日程。

  美英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

  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支重要力量,国际地位逐步提升。在罗斯福总统及丘吉尔首相的邀请下,1943年11月,蒋介石赴开罗参加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议。11月23日,他与罗斯福商谈,提出“日本于‘九·一八事变’后自中国侵占之领土(包括旅、大租借地)及台湾、澎湖,应归还中国。”罗斯福承诺“日本攫取中国之土地应归还中国”。

  次日,美方草拟的公报草案提出:“日本由中国攫取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小笠原等,当然应归还中国。”蒋介石核定后,认为文中“小笠原”更正为澎湖后可以同意。

  26日,英方亦提出一份修改案,主张:日本由中国攫去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与澎湖列岛,当然必须由日本放弃。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指出:如此修改,不但中国不赞成,世界其他各国亦将发生怀疑。他主张维持原草案字句。

  通过激烈的辩论,中美双方主张不变,最后英方同意维持原草案。

  当日,中美英三方签署开罗会议宣言,明确表示三国之宗旨:使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1943年12月4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昨日发表开罗会议公报以后,中外舆情无不称颂为外交史上空前之胜利,寸衷唯有忧惧而已。

  着手收复台湾

  《开罗宣言》发表后,蒋介石遂筹划台湾的收复工作。1944年春,他令行政院高级官员张厉生研究并拟具复台政治准备工作、组织及人事等切实办法呈核,批准成立国防最高委员会中央设计局台湾调查委员会(下简称“台调会”)。

  在蒋介石领导下,台调会就收复台湾工作进行了艰苦的准备。到1945年3月,台调会共编成日本统治下的台湾行政制度、财政金融、贸易、交通、教育等概况资料19种,40多万字;分类翻译出台湾民政、财政、金融、司法、农林牧渔、工商交通、教育七大类法令,约150万字。

  收复台湾后应实行何种行政体制,台调会及当时在重庆的台籍人士多主张采用不同于各省、而类似于日本在台总督府的行政体制,也有人主张“全盘改变日本统治时的制度,建立省政府,推行当时通行的一切法令规章”,但陈仪等人的意见最终占了上风。8月,陈仪又向蒋介石提出不在台湾建立省政府,改设行政长官公署,蒋介石予以首肯。9月4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组织大纲》公布,规定: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于其职权范围内,得发布署令,并得制定台湾省单行规章。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受中央之委任办理中央行政。台湾省行政长官,对于台湾省之中央各机关有指挥监督之权。

  相比较而言,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具有比当时大陆各省政府更大的权力。蒋介石站在专制独裁的立场,漠视台湾民众要求与大陆省份“一视同仁”的心态,未料到行政长官制度的高度集权与经济统制政策会招致台湾民众的强烈抗争。

  1943年底,美国海军上将尼米兹提议,直接攻占台湾和中国大陆的沿海地区,以切断日军在东南亚的战略补给线,并进攻日本本土。尼米兹的计划遭到麦克阿瑟的反对,他主张先进攻菲律宾。1944年美军占领雷特岛后,尼米兹等人经过商议,认为占领菲律宾、琉黄岛及琉球群岛应列为优先,遂放弃计划,进攻琉球。1944年11月,美国空军遂大规模空袭台湾的日军设施。

  随着美军逼近日本本土和希特勒德国的覆亡,接收台湾迫在眉睫。1945年4月7日,蒋介石批准由台调会和党政军各机关主管人员每月开一次联席会议,会商接收事宜。5月,在重庆召开的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蒋介石再次誓言“受日寇劫掠最早之台湾,重归祖国,始为我抗战彻底之胜利”。其间,他接见台湾沦陷50年来第一位台籍国民党代表谢东闵,问询有关台湾的情况,要谢东闵转告台胞“台湾的光复快要到了”。台湾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宣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次日,日本天皇广播投降诏书。17日,麦克阿瑟以联合国最高统帅第一号命令规定“在中华民国(东三省除外)台湾与越南北纬十六度以北地区内之日本全部陆海空军与辅助部队应向中国战区统帅蒋委员长投降”,明确了将严格履行开罗会议以来的有关国际承诺、台湾立即由中国接收的安排。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国收复台湾终于进入实施阶段。8月27日,蒋介石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不久又兼台湾警备总司令。9月1日,陈仪在重庆成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及警备总司令部临时办事处,开始筹划去台受降接收的有关事宜。

  10月25日,中华民国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向日本台湾总督兼日军第十方面军司令安藤利吉下达第一号手令:本官奉令“接受台湾、澎湖列岛地区日本陆海空军,及其辅助部队之投降,并接收台湾、澎湖列岛之领土、人民、治权、军政设施及资产”。

  至此,日本将甲午战争后从中国窃据的台湾、澎湖列岛交还中国的一切法律手续均告完成。陈仪随即声明:“从今天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权之下。”台湾终于回归祖国,洗却了中华民族在甲午战争所遭受的奇耻大辱,是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最大收获之一。

  1946年10月,蒋介石第一次踏上祖国的宝岛台湾。

  蒋介石在台湾问题上的认识,表明了他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在维护国家统一这个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立场是坚定的。虽然中国的力量尚不强大,但蒋介石充分利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利的国际环境,不失时机地实现台湾主权回归中国,并做了一定程度的准备工作,最终于1945年10月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他所起的作用应充分肯定。但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并没有给台湾人民带来真正的幸福,反而导致“二·二八事件”的爆发,使台湾同胞心灵受到严重创伤,迄今仍难以抹平,蒋介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摘自《文史天地》

 

 

 
聯絡我們 | 投稿 |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發表意見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