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抗日勝利六十週年紀念特刊
 


認識中國 > 憂患中國
(擇自何傳啓 – 瞭望新聞周刊 2004年39期)

在2004年雅典奧林匹克運動會上,中國大陸代表團一舉奪得三十二枚金牌、十七枚銀牌和十四枚銅牌。金牌總數位居世界第二位。金牌總數僅比居第一位的美國少三枚。這是過去五十多年來中國體育取得的最好成績。它不僅從一個側面表明中國軟實力正在增長,而且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聯想到過去二十多年中國經濟的快速和持續增長,種種跡象顯示,中國現代化正在迅速推進。

如果不出現重大意外事件,如果能夠始終保持旺盛和理性的復興意志,中國完全有可能在二十一世紀中期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在二十一世紀末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全面實現現代化。

誠然,在優良成績和美好情景面前,我們有理由激動;但是,不能被激情淹沒理智,不能用願望代替現實。我們應該看到,中國現代化所面臨的挑戰是史無前例的,中國現代化的任務是異常艱巨的,中國現代化的過程是非常漫長的,中國現代化的道路不會是平坦的。這些判斷是根據世界現代化進程的歷史經驗作出的,也是根據中國的現實國情所作出的理性分析。

因此,中國現代化建設不僅需要樂觀主義和拼搏精神,更需要憂患意識和自強不息。非常艱巨地實現第三步現代化是中華民族幾代人的追求和夢想。早在1987年4月,鄧小平同志就首次系統闡述了中國中國現代化的“三步走”發展戰略。目前,前兩部已經完成,第三步已經開始。第三步的目標是到2050年前後,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在一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國土和13億人口的國家,用50年時間,追趕和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這個任務的艱巨性,可能會超出常人的想象。。

中國現代化戰略課題組連續四年對世界現代化進程作出了定量評價,涉及131個國家和經濟、社會與知識領域的24個指標,評價結果反映了世界和中國過去51年(1950-2001年)的成就和目前的現況。

該課題組在此基礎上,對21世紀前50年的世界和中國現代化過程進行了預測,研究結果證明了中國現代化任務的艱巨性。

2001年中國屬於初等發達國家,綜合現代化水平指數排名世界第60位,距離世界中等發達國家和發達國家水平仍然有較大差距。根據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的預測,如果21世紀前50年世界現代化的平均速度於20世紀後50年大致相當,那麽,在2050年,發達國家將接近完成第二次現代化,中等發達國家將進入第二次現代化的發展期或成熟期。事實上,2000年的發達國家水平是第二次現代化的發展期,所以2050年的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必將高於2000年的發達國家水平。於是,可以將2000年的發達國家水平作爲2050年的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的底綫。中國要在2050年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就必須在2050年超過2000年的發達國家水平。這樣就可以對中國2050年的目標和目前的差距進行分析。總體而言,中國的差距主要反映在經濟級質量、生活質量、知識化和信息化、知識創新能力和協調發展能力等五個方面。例如:

我國2000年人均GPD于2050年目標相差26840美元(2000年價格),達到目標大約需要45年(按8%年增長率計算)至60年(按6%年增長率計算)人均購買力的差距為23850國際美元(2000年價格),達到目的大約需要34年(按6%年增長率計算)到40年(按5%年增長率計算)把地區人均GPD相對差從5倍降到2倍需要46年(按2%年下降率計算),把城鄉人均收入差距從5倍降到1.5倍需要41年(按3%年下降率計算)顯然這些指標只是現代化指標的一部分,但是,他們已經能夠説明,鄧小平同志1987年的判斷是合理的,中國現代化將是一個長期過程,而且,現代化目標不是輕易就能實現的。所以,我國現代化建設,不能有絲毫的自滿和懈怠,而應是懸梁刺股、持之以恆。

未來20年的六大挑戰

要完成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三步任務,未來20年是關鍵的戰略期。關於這期間將出現哪些挑戰和機遇,不同學者有不同觀點,大家見仁見智。作爲其中的一種觀點或補充,從現代化理論的角度分析,有六個挑戰是比較緊迫的。

消除不穩定因素,謹防發生現代化的斷裂。在世界現代化過程中出現挫折和斷裂是屢見不鮮的現象。這種斷裂可能出現在地區、社會、經濟和政治等各層面上、甚至是整個進程的斷裂。目前,中國社會已經存在一些小裂痕,如收入差距、地區差距、“三農”問題等。我們不僅需要居安思危,而且需要未雨綢繆。

提高勞動生産率和經濟結構水平,確保經濟安全

目前我國勞動生産率特別是農業勞動生産率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非常大,服務業比重偏低,農業比重偏高,金融市場化程度不高。而且,能源和原料的供應將面臨挑戰,金融危機的風險始終存在。

改善社會公平與社會結構,確保社會安全

目前,中國社會二元化結構沒有根本改變,打破城鄉分割局面的進程比較緩慢;收入不平等現象呈擴大趨勢,包括家庭收入、地區收入、勞動收入不平等的現象比較普遍。而且,教育質量、規模和觀念、公民素質等距離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有差距;沒有人的現代化,就沒有全面的現代化。促進工業化與城市化協調發展,防止出現城市拉美化現象(城市貧民窟),也是不容忽視的挑戰。

促進政治文明與進步,控制腐敗蔓延

在現代化過程中,腐敗猶如病毒,肆意侵蝕健康的機體。如果不能從政治文明和現代化建設的高度認識和解決腐敗問題,就難以控制腐敗病毒的傳播。政府權力來源於人民,爲人民工作,受人民監督,是正直文明進步的表現。歷史告訴我們,正直文明和制度進步是現代化的堅實基礎。

理性處理國際關係,呵護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

現代化是世界性的運動,而世界不會風平浪靜。而且,任何國家的現代化,都會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中國這樣一個大國,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必然會引起國際秩序的激烈反應。可想而知,並非所有國家杜希望我們進步,但我們不會妨礙別人進步。用理智而不是以感情或願望去處理國際關係,關係到中華民族復興的大業。韜光養晦、謹言慎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現在仍然要保持和發揚。

中國人民自有發奮向上的樂觀精神,中國企業自有生存競爭的危機意識,中國學者自有剛正不阿的愛國精神,中國政府自有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將中國社會的各種進步力量凝聚起來,形成推動中國現代化與民族復興的世紀浪潮,它已經並繼續一往無前。

 

 

 
聯絡我們 | 投稿 |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發表意見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