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抗日勝利六十週年紀念特刊
 


認識日本 > 是歷史包袱還是歷史教訓 – 戰後50年日本人的反省與道歉問題

(擇自黃枝連著:尋找日本 – 上海社會科技出版社 – 原載馬來西亞南洋商報1995年8月15日)

1995年8月,對日本各界人士來説,一定是一個令人感到十分不自在,一直感到不安,混亂,激情,悲憤和痛苦的日子。

一個最特出的,也可以説是最基本的問題是:到底如何對50年前結束的那場戰爭;是一場錯誤的,給日本人民和亞洲人民及美國人民造成最大災難的戰爭,還是把所謂“把亞洲人從白種人解放出來”的戰爭?

日本人是不會輕易“道歉”的,在紀念廣島被原子彈轟炸之後幾天,日本的共同社有一則發人深省的消息說,日本首相村山富市聲稱,他最近給英國首相梅傑的一封信中,只是提及日本人對太平洋戰爭的“悔恨”(Remorse),並未及於“道歉”(Apology);言下之意,日本人當年在香港、馬來西亞、緬甸、印度等地對大英帝國的攻擊,是兩個帝國的鬥爭;沒有什麽好道歉的。

8月12日晚上,北京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節目》裏,用了相當可觀的時間,播送一段消息,說英國退伍軍人的一位負責人指出,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及那之前日本對亞洲的侵略戰爭,整個日本民族要負起歷史責任的。

不過,從村上這個標榜“不戰決議”的社會黨領抽領袖,對英國人連“Sorry”也不肯說一聲這件事,可以聯想,對某些仍然相信“脫亞入歐”論,自以爲搞出高於其他亞洲人的日本統治精英來説,既然連美國人和歐洲人他們也不屑標誌道歉,要向亞洲人賠禮道歉,更是不成體統。要害之處是日本人的歷史觀看來,這跟他們的歷史觀和世界觀是有著密切的關係的:

——首先,他們根本不認爲50年前的這一場戰爭,是一場侵略戰爭,而是一場同歐洲和美國人爭奪勢力範圍的戰爭。所謂“成王敗寇”,如果日本人勝利了,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大東亞聖戰”;現在不幸失敗了,爲什麽還要道歉?

——他們認爲整個亞洲(東北亞和東南亞以及西亞南亞)都是大和民族“進出”的廣大天地,從13至15世紀倭寇對中國東海地區和南海地區的的騷擾,到豐臣秀吉對朝鮮王朝的侵略(1592~1598年,朝鮮人稱之爲“壬辰寇亂”),以至於明治維新後軍國主義對亞洲地區的“聖戰”,不過是大和民族行使其“進出特權”過程的一個部分。換句話說,1945年這個挫折,只不過是暫時的挫折;有什麽好道歉?

——日本的亞洲鄰國,到底是需要大和民族對他們進行特殊的“貢獻”;這次他們把亞洲人從西方國家那裏“解放”出來的“歷史任務”功敗垂成,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施主”爲什麽還要“謝罪”呢。可見,要了解文部大臣島村宜伸這樣的人,爲什麽會再三否認日本曾經發動侵略戰爭,可能要在“日本在亞洲地區的地位與使命是什麽?”這樣深層次的文化結構中去尋找;要害之處是日本應該承認它是亞洲國家,並虛心地學習同亞洲國家平等相處,和衷共濟。

“後冷戰 – 後西方主義時代”正是反省的時候

這種玩弄文字(“謝罪”、“道歉”、“反省”、“悔恨”、“不戰”、“添加麻煩”••••)而不及其實際問題的態度,根據日本前駐華大使中江要介的分析,也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形勢有關的。他在接受香港記者訪問時,說出了個中要義:

日本雖然被打敗了,卻沒有起苦頭。美國在經濟上大量援助日本。美國的戰略意圖是通過援助日本,以日本為橋頭堡來對抗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在對戰爭沒有很厚的反省之後,日本就得到了很多的美援,這對日本來説算是嘗到了失敗的甜頭。

可以說,在“美式和平”之下,日本人配合美國人在搞冷戰,免去改過自新的痛苦而又可財源廣進,何樂不爲?在一個意義上,利用美國人,他們(特別是甲級戰犯岸信介這樣的人)是繼續推行豐臣秀吉和東條英機所未完成的“歷史使命”;這已然是日本在亞的第三次“進出”了。

借此“後冷戰 - 後西方主義時代”到來和“終戰五十周年紀念”之際,進行一次民族範圍的、深層次的歷史反省,變“包袱”為“教訓”,可能還是日本人的當務之急吧?!

 

 

 
聯絡我們 | 投稿 |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發表意見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