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抗日勝利六十週年紀念特刊
 


中日關係 > 日本挑战中日关系红线油气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4-d5533078.html

http://info.china.alibaba.com 时间:2005-07-18 09:47 阿里巴巴化工频道

7月14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宣布日本批准“帝国石油公司”在东海海域的中国专属经济区试开采石油天然气。这一决定使这个位于中国东边的邻国的勃勃野心暴露无遗。一周之前,中国人刚刚回顾了这个邻国在60年前给自己带来的惨痛记忆。而这个邻国似乎从来就没有顾及这些,这个缺乏对历史作真正反省的国家从来不觉得这个时刻的挑衅会对中国人民再次造成巨大伤害。它不觉得,“时间”是一个很敏感并且很重要的问题。在他们的眼里,关于“时间”的一切就是迫不及待:在获得东海油气田试采权后,日本帝国石油公司立即发表声明说:“从1969年开始申请,经过35年终于如愿以偿。”

日本从未有过磋商的诚意

三个多月前的3月28日,中日两国外交当局有关东海石油天然气开采问题的局长级会谈在东京结束,会谈未能取得进展。日本方面要求中方提供“日中中间线”中方一侧有关海底地质结构的有关数据,并停止开采活动。称如果中方不能满足日方的这一要求,日本将考虑允许本国有关企业在日本单方面主张的“日中中间线”日方一侧试开采。
此后,日本经济产业省作出初步决定,决意授予日本石油资源开发、帝国石油等能源资源采掘公司在东海有争议地区从事海洋矿业采掘的试开采。
事实上,早在去年10月26日,日本外相町村信孝在内阁会议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就头一天中日东海油气田问题上的会谈发表了看法。当天,这位外相毫不掩饰地表示,日方的勘测范围肯定会扩大,而赋予企业开发权也并非没有可能。

这些信息清晰表明,日本方面在东海海域与中国的争端上根本没有真正磋商的愿望。2004年10月26日当天,町村信孝就已然暗示:如果磋商还照这种方式进行将毫无意义,将对会谈的形式重新考量。而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更是在当天记者招待会上气急败坏,称中国方面毫无诚意,“纯属浪费时间”。

不过,日本并没有忘记一些自认为有必要的表演。2005年4月17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声称,日本可能把中日东海天然气开发争端提交给国际法庭仲裁,但他立即又自相矛盾地补充说,日本政府目前尚无如此做的计划。

日本确实从来就没有通过谈判解决问题的计划,日本清楚地知道其在东海海域的要求缺乏法律正当性,更不可能有通过国际法庭解决争端的打算。
“从1969年开始申请,经过35年终于如愿以偿。”帝国石油公司得意忘形的声明不小心地透露了日本的秘密。处心积虑窥视数十年,坐到谈判桌前对日本来说确实是“浪费时间”。作为具有军国主义色彩背景的帝国石油公司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在东海海域的真实野心。

帝国石油公司成立于1941年,这个成立于侵华战争时期的石油公司是日本最早的石油能源资源开发公司。当时,日本根据《帝国石油株式会社法》,将所有日本公司的石油矿业部门合并而成,是确保日本战争所需能源的半官半民的国策企业。战后,帝国石油公司于1950年被改组成民间企业。

谁在制造东海海域争端

中日两国相向的海上距离不足400海里,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如果各自主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出现的重叠区域就是争议所在。专家指出,另一个必须警惕的问题却往往被忽略:中日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与大陆架的划分,完全是两个问题,而日本却总试图把两个问题混为一谈。

“日本这样做是别有用心的,这可能就涉及它自认为的‘法理依据’。国际海洋法会议期间,日本驻国际海洋法法庭的法官认为,当今200海里以内的专属经济区代替了大陆架制度,解决相邻海权划界问题只用‘中间线’就足够了。”中国外交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曾在日本庆应大学专门研究《国际海洋法》的龚迎春博士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这只是一种理论学说,并非国际法原则。由于客观上有利于日本,所以日本媒体无不回避大陆架的划界问题,一窝蜂式地炒作所谓的‘一条线’ 方案。”

实际上,更多学者主张大陆架制度。根据《海洋法公约》,地理上的自然延伸是沿海国大陆架权利的法律基础。《海洋法公约》要求国家必须用国内法宣示和划定专属经济区,而拥有大陆架是沿岸国的固有权利,无须宣示。

“哪一种权利优先一眼就能看明白。”龚迎春博士指出,“争议海域的上面即便是日本声称的‘专属经济区’,下面也还是中国的大陆架,延伸到冲绳海槽为止。上下用一条线划清,目前是不可能的事情。”

日本把所有赌注都放在“专属经济区”,同时却又在向联合国申请扩大其“大陆架”。专家认为,这个申请恰好说明,日本了解大陆架法律地位的重要性,一方面挑选有利的划界方法,另一方面却再为其图谋加上更多保险。日本无视中国大陆架权利,却想利用联合国确认自己的大陆架。

日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一意孤行地认为“中间线”是原则,是谈判前提,必须作为中日双方的法律义务确定下来,否则没有谈判的可能。

专家指出,这等于完全剥夺了中国基于公平原则的谈判权。相反,中国的姿态是灵活务实的,并不排斥“中间线”这个具体的划界技术,只是不能接受其作为一切谈判的前提,应当公平考虑。

 

 

 
聯絡我們 | 投稿 |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發表意見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