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抗日勝利六十週年紀念特刊
 


中日關係 > 對中日關係的一些看法

李思穎

日本從我國唐代開始,引入我國的文化,也從之輾轉引入經過我國傳入的印度文化—佛教。但它從來沒如越南、朝鮮等成爲我國的附庸。從七世紀開始,日本便成立了以其“天皇”統治為中心的年號,與中國封建帝皇的年號分庭抗禮。

每當中國積弱,日本便會進犯其“恩師”中國。明中葉爲患我國東南的“倭寇”,明末進犯中國的“保護國”朝鮮的“豐田秀吉”,就是其表表者。(不過我國盛世時,我們何嘗不是“帝國主義”,否則,何以有朝鮮,琉球,安南,暹羅等等,那麽多的“藩屬”(“保護國”))。

自明治維新(1868),日本以成爲東亞霸主為己任,全面建立軍國主義。先於1877年小試牛刀,侵犯臺灣,然後於1894年發動甲午戰爭,正面侵略中國,其勝利使日本建立自信。1905年日俄戰爭的勝利,更培育了它的以中國為基地,來達成它的東亞霸權的夢想。(大東亞共榮圈)。

甲午戰爭後,特別是日俄戰爭後,日本取得在東北和華北的駐軍權,一直以威迫利誘方法,引導我國當權者成爲其在我國的代理,使我國一步一步地成爲它的獨佔的次殖民地。(我國其時實際上是多國共管的次殖民地)。

1931年發動的九一八事變,使東北以“滿洲國”名義脫離了中國,變成了日本的保護國,成爲了日本的殖民地。一二八事變失敗,日本稍受挫,但其使中國完全殖民地化的企圖沒有改變。

從九一八事變到1937年的七七事變引發的全面戰爭,日本不斷的以明的,暗的手法,一步步侵略我國。在察哈爾和綏遠的長城血戰,在華北建立的多個所謂“自治政府”,都是侵略工具。

希望各老隊友重溫這一段歷史。

 

 

 
聯絡我們 | 投稿 |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發表意見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