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抗日勝利六十週年紀念特刊
 


參考資料> 徳國如何對待歷史 > 阮次山訪問 法 , 德駐中國大使節錄文章

2003年鳳凰衛視風云對話主持人阮次山先生在他的節目中邀請了法國與德國駐中國大使同時接受訪問 , 以下用撮要形式寫出當時一問一答的精彩內容以供參考。

从德法关系看一九六三年签订的德法《爱丽舍条约》是一个欧洲联合战略的产物 , 法 , 德兩國元首都贊成一個觀點 , 就是過去兩國間的戰爭應該成為推動兩國未來的舞台。新的共同一點是要成立戰後新歐洲的核心。

战後初期,法国总统戴高乐为了防止法西斯复辟,一开始坚持肢解德国的强硬立场;五十年代末期,为了实现欧洲联合的梦想,他最终认识到,只有与近邻德国搞好关系,欧洲联合才有现实可能。而战後的西德,则对於被接纳成为西方世界成员充满了感激 , 这种各自的需求使双方很快走到一起。德國希望可以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 不忘責任為未來努力。

雙方有著幾個世紀的偏見 , 又是競爭對手 , 敵人, 在歐洲文化和歷史上有很多共同點 , 也經歷過同樣的悲劇 , 兩國決定敝開友誼的大門 , 拋棄前嫌 , 而兩國人民彼此求同存異。大多數法國人認為 -- 既然兩國在一個世紀中已打了50 場戰 , 不能再彼此耗費精力了 ; 精力應放在重建歐洲上 , 而重建必須同心協力。

德法历史上有过多次战争,但二战後却妥善处理好了历史上的领土争端,同时德国对历史的深刻反省也获得了法国政府和人民的谅解。在冷戰時 , 德國是兩個國家 , 法國是盟國 , 與其他國家控制著部分德國領土 , 兩國仍有參別。還有 , 由於不同的歷史角色而產生的理論層面, 是有沖突的。克服了沖突 , 在許多領域的合作當時並没有因此受到損害 。在德中國統一後 , 出現了新情況 , 兩國致力建設歐洲共同體為共同目標而作出努力。

爱丽舍宫条约規劃兩國長久相處的具體架構 , 例如 :-

1. 兩國元首每年至少會晤兩次
2. 兩中國青年相互交流 (至少已有630 多萬人受惠)
3. 兩中國在重大外交 , 國防事務上相互照會,因此在許多國際問題上 ,德,法兩國的立場近乎一致

自从1963年法德缔结爱丽舍宫条约以来,两国在外交、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关系都按条约规定有了長期发展。两国对所有重要外交问题及事关双方共同利益的问题都坚持相互磋商, 40年来,两国有2200个城市和地区签订了姊妹关系协议,700万青年学生参加了到对方国的家庭里住一段时间的交流活动。有人認為40年前的条约是法德两国的“结婚证”,又是規則,促使共同合作,彼此交往 ,緊密聯繫的一種持續外交關係。

在大多數外交問題上,兩國的看法都是一致的。戰爭給以萬計的人造成的創傷, 是永遠無法原諒的, 但德國要承諾盡一切彌補過去做過的事情。兩國都認為武力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應該用感情和同情心,去找一個和平的解決辦法,因為目的是令世界更加和平,而不是更加動蕩不安。

在攻打伊拉克問題上,法,德兩中國都相信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必須採取一切辦法避免暴力,尋求其他包括外交在內的途徑來解決。必須給核查人員足夠時間去查清楚是什麼回事 ; 戰爭的罪惡是給全人類帶來災難,人民遭殃。

 

 

 
聯絡我們 | 投稿 |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發表意見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