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網站


主頁 > 文章推介


透视﹕"GG带偶去吃KPM"

BBC中文网中国事务特约撰稿人 江迅 2004年11月29日
http://news.bbc.co.uk/chinese/simp/hi/newsid_4050000/newsid_4051300/4051375.stm

这标题说的是什么?估计十有八九的人不知所云。读不懂的人被视作"落伍"了。看一段天津市四十三中学一位学生作文里的一段文字﹕ 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周末,读大学的GG(哥哥)回来,给偶(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系(是)偶(我)非常稀饭(喜欢)的。就酱紫(这样子),偶(我)就答应陪他去逛街吃KPM(肯德基、匹萨饼、麦当劳)。" 报载,家住天津和平区的许女士私闯女儿隐私地,翻看女儿日记,那日记上写﹕"没想到偶最好的朋友竟欺骗偶,TMD(他妈的),7456(气死我了),偶恨不得一脚TST(踢死他)。"面对满是"密码"的日记,母亲感叹说,母女之间已经有了"网络沟"。

如今,走进中国大陆任何一所中小学,"恐龙"、"青蛙"、"BF(男友)""MM(妹妹)"等网络语言随时可闻,不少学生更将它们作为书面语言,在作文中使用,连语文老师也看不明白。11月22日,中国大陆"猫扑网"和"天涯在线"在网上联合举办2004年度"十大网络流行用语"评选揭晓。

据悉,在几天内就有近万网民参与评选。最后得出的十个最流行用语是﹕ --做人要厚道(风靡一时而带来不少社会话题的电影《手机》里的台词); --沙发(指论坛上第一个回帖的人); --汗或寒、百度一下(用搜索引擎找数据,百度是搜索网站); --潜水(表示在论坛上只看帖而不回复); --顶(支持); --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报应的意思,香港电影《无间道》台词); --弓虽("强"字拆开两半,依然表示"强"的意思); --偶稀饭(我喜欢); --FB("腐败" 的汉语拼音缩写,引申为大家一起吃饭相聚的意思)。

京万泉河中学学生陈佳,给同学和远方同辈朋友写信、网上对话和手机短信交流,就常常用这类Q言Q语。"BT"(变态)、"PF"(佩服)、"4242"(是啊是啊)。她认为,网络语言幽默活泼,有一种青春气息,使用也方便,她身边的同学都这样使用,特别是在网上,你如果一本正经用传统语言,就会被人取笑,谁都不愿再搭理你。

北京云岗第三中学学生刘同学说,他班上同学写日记和周记,几乎都用网络语言,觉得这种语言颠覆性强,明知道"斑竹"不是"版主","大虾"不是"大侠",但使用网络语言,既好玩又生动而具有个性。现在的学生也常常用网络语言写作文。

Q言Q语既然已经如此风靡,这种语言实践的存在,就具有一定生命力。与其排斥这类网络语言,与孩子产生更大隔阂,还不如宽容待之,引导孩子不说粗俗话,从中了解年青一代。这成了大部分家长的共识。但也有家长认为,写出来的语言,大部分人都看不懂,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

存在即合理

中国文字语言研究会副会长彭嘉强,对网络语言的一些特点作了肯定,简洁、生动、准确,比如以"酷"表示有个性,以"美眉"(MM)来称呼女子,以"恐龙"、"青蛙"来表示憎恨,都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Q言Q语的出现是时代的进步。不过,彭又指出这是一种行话,可在某种范围内流传,如推广就有欠妥当。部分网络语言,违背了语言本身的发展规律,在宽容态度下,也不能漠视、纵容不良网络语言的传播,比如用"太平公主"来表示胸部不丰满的女性,就有侮辱的成份了。

今天,在中国大陆,用网络语言,在网络上开骂,成了一种"时尚",网络上更惊现"网络代骂"、"职业骂家"。如此"网骂"在中国大陆拥有至上一半网络游戏玩家的《奇迹》和《传奇》上最为盛行。

网络游戏的娱乐主要是两方面,开打开杀是其一,由此难免引发爱恨情仇;利用游戏附带的窗口相互聊天是其二,因此成为"示爱"或"泄愤"的出口。玩家在网络游戏中发生矛盾,有些玩家就花报酬请来"职业骂家",登陆网络游戏替自己代骂"仇家",坏对方名声。这些"职业骂家",往往用网络语言整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咒骂对方,骂声传遍服务器,令数千在线玩家都"听"到。据说,"职业骂家"每次收费100万游戏币(折合人民币200元),假如透过QQ等网络聊天工具,进入对方领地,就收取更高报酬。这些"职业骂家"一般一天能赚取元。这些"职业骂家"创作的庸俗淫秽的《骂人宝典》正在网络上盛传。

时髦的网络新语言,是是非非,引起了人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