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高速增长引发质疑
美专家称中国经济模式必须改变

和讯网 (2005-05-08)

  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曾被《华盛顿邮报》评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思想家”。11年前,他就中国的粮食问题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引起世界的关注。最近,他又发表了新的论文《从中国吸取教训》,就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模式提出了新的质疑。他认为,“如果美国之梦在中国实现,将可能是全球的恶梦”。近日,本报就此问题对布朗进行了专访。

  对中国的研究将是有冲击力的

  记者:你曾提出过“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又提出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质疑?是因为你目前研究重点的转变,还是你认为现在提出这个问题的迫切性在增加?

  布朗:是因为后者。目前,中国对一些基本资源如煤炭、钢材、粮食的消费已经超过了美国,而且,这种抛弃型经济对资源的大规模消耗并不只是中国的问题,比如,印度的人口将在2031年超过中国;而那些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如果继续保持现有的模式将令地球不堪重负。现有的经济模式无法满足可持续的经济进步,对这一点我们认识得越早,世界就会越好。

  记者:既然你认为这是一个紧迫的、全球性问题,为什么你会选择中国作为提出发展模式问题的对象,而不是印度或其他发展中国家,或者是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发达国家?

  布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之所以选择中国作为研究的对象,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到2031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均收入将达到现在美国的人均水平;二是因为中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经济体,它的发展与变化将对世界产生显著的影响;三是因为中国目前是一个备受世界关注的国家,对中国的研究将是有冲击力的。

  记者:根据你的假设,2031年将是全世界能源、资源以及食品出现短缺的时候。你认为中国是否应该现在就做出一个政策性的重大转变,还是逐步地向这个方向调整?

  布朗:答案是中国必须现在就开始改变。很多事情如果从开始就采取不同的方法,就可以实现一个跨越性的结果。比如,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传统电话还未普及的时候,就开始发展无线通讯业,其结果是中国的通讯业直接进入到了手机时代。我再给你举一个例子,欧洲正在大力发展风能技术,目前欧洲有4千万人口在享用风力带来的电能,而到2020年的时候,欧洲将有1.95亿人口能够受到风能的惠及,欧洲已经成为风力时代的领军者。而中国的风力资源远远比欧洲大得多,所以,中国有条件而且应该从现在就开始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转变发展模式不会导致经济衰退

  记者:如果中国全面转变其现有的经济模式,比如放弃汽车工业,那么会不会造成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产业都受到影响,从而使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出现停滞甚至倒退?

  布朗:放弃现在的发展模式确实是一个重大转变,但它并不意味着经济要出现衰退。我们必须要注意到一个事实:早在2000年的时候,全球自行车的产量就达到1.01亿辆,大大高于当时4100万辆的汽车产量。而在半个世纪前,人们曾普遍认为汽车的产量将会很快超出自行车,但是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遏制了汽车快速增长的前景。在荷兰的哥本哈根,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骑自行车上下班,而且使用自行车的人数还会继续增长,因为哥本哈根的城市规划者将在今后15年内连续每年增加3%的停车费、加收高额燃油税以及汽车登记费。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现有的传统汽车模式并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目前,一些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日本已经在开发油电混合汽车,目前在美国市场上就有三款这样的汽车:丰田PRIUS、本田INSIGHT以及本田油电混合版的CIVIC。这已经成为美国汽车业发展的趋势。所以,如果中国要发展汽车业,也应该放弃传统的汽车模式,直接发展油电混合型汽车,而不是走美国已经在抛弃的老路。

  记者:你在最近的文章中提到了解决当前问题的B方案,即发展太阳能、水电、风能,所有材料循环使用,考虑零排放等。在未来26年的时间里,这一计划有可能实现吗?

  布朗:只要我们现在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还是以欧洲为例,欧洲在利用了大多数陆地上的风能后,已经开始考虑发展海上风能。2004年一项对于欧洲风能的评估显示,如果欧洲在开发巨大的海上风能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到2020年时,风能将会满足全部欧洲地区居民的生活用电。另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的是,现在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比如煤炭的一个重要考虑是开采成本比较低,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风能电力的成本已经大幅下降,20世纪80年代时,美国风能电力每千瓦小时38美分,但现在已降到了4美分。相反,随着煤炭资源的减少,开采的成本反而成上升趋势。所以,无论从资源的蕴含量和开发成本计算,B方案都是可行的。

  记者:你为中国的发展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同样引起了中国官方和学者的关注,那么,你觉得中国目前在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做的如何呢?

  布朗:我很高兴看到我曾提出的一些问题受中国政府及学者的重视。据我了解,许多中国领导人曾阅读过我出版的上一本书《超负荷的地球》,那本书是讲粮食安全、气候变暖等问题。目前,中国已经开始重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也开始投入更多的资金来保护和改善环境以及开发新的能源。但是,中国还需要而且有可能在这方面做得更好。

  记者:你提出了中国、第三世界崛起将会造成全球能源、粮食和资源的紧缺,这会不会在发达国家引起恐慌,从而采取措施来扼制中国以及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

  布朗:这是不太可能的。现在的世界已经是一个互相交融的世界,中国是美国大笔国债的持有者,美国的经济繁荣有赖于中国的繁荣。转换经济发展模式是全球性的责任,在这个问题上,国与国之间是一种共赢或共输的关系,合作并寻求出路是解决问题的惟一方法。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