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長江三峽工程
1. 長江為什麼年年都有水災?
2. "截斷巫山雲雨
, 高峽出平湖 , 神女應無恙"
3. 長江三峽移民安置
1. 長江為什麼年年都有水災?(信報財經月刊,1988年10月,總259期)
長江水災對人民的生命及財產造成嚴重損失,難免令人擔憂,也令人提問:「長江為什麼年年都有水災?」自八十年代開始,中國內地差不多每年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洪水泛濫,水患的次數不僅日益頻繁,其破壞程度,更有愈來愈嚴重之勢!舉其犖犖大者,就有91年的
華東水災,整個江蘇及安徽省蒙受到嚴重損失;94年華南,南北水災,造成頗大 的的人命及財產損失;95年華南,東北區分別水災導致整個東北地區交通陷於半
癱瘓狀態,更令整個遼河及松花江流域飽受蹂躝;96年,全國有半數以上的省、自治區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根官方數據顯示,每次水災均造成數以千億元
的經濟損失。以6月25日開始的長江水災為例,便成了三千零四十人死亡,數百萬人 無家可歸﹔經濟損失高達一 千七百億人民幣。
不同的解釋
長江水災對人民的生命及財產造成嚴損失,難免令人擔憂也令人提問:「長江為何洪澇頻生?」根據不同領域的專家,對此問題作出的解釋,有下列二種:
( 一 ) 由於氣候異常變化所致:據氣象專家從宏觀方面指出 ,由於工業高速發展, 排於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候變暖,使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成為過去一百
年中最溫暖的十年。而近幾個月來的連續高溫,亦使1998年成為一百二十年來最熱的年份 。南極冰山日漸溶化,海平面平均每年上漲二毫米。(筆者的朋友剛於7月底到北極考察,發覺今年的溫度非常之高,整個月份保持在零度以上。)由於地球表面上的水量增多,暖氣蒸發,令天氣變化異常,雨量隨之增多。中國內地家居燃料以柴和煤為主,其二氧化
碳排於量,對此自有一定影響。
( 二 ) 由於洪峰接踵而來所致:水文專家認為,這次長江大水災,與洪峰接踵而來有關。以往洪峰來過兩、三次就平伏下來,但今年從7月2日宜昌報出第一次洪峰後,7月18日、7月24日、8月7日、8月12日、8月16日…
…八次洪峰接連出現,而洪峰與洪峰之間相隔的時間很短,但來勢卻一次比一次兇猛,且持續時間又一次比一次長,以致堤圍長期泡浸而崩決,因而洪峰造成的破壞較以往為重。
根本的原因
以上兩點,是那些視水災為天災者的依據,但根本的因素,則莫過於生態環境遭受人為嚴重破壞有關。因為今年的長江水災的洪水流量,明顯少於1954年的歷史性大洪水,而水位卻全面超過歷史最高水位,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長江中游森林植被減少,以致水土流失、泥沙淤積河床。其實,長江中上游流域,以往是中國森林覆蓋率的較高的地區,更有「綠色水庫」之稱。但自五十年代推行所謂「三面紅旗」的大煉鋼開始,長江流域的森林便遭受大量砍伐,其中更以金沙江、岷江、嘉陵江等上游地區的情況,尤為嚴重。按長江上游的雲南、貴州、四川三省的森林覆蓋率的數據,便可見一斑。雲南省森林覆蓋率只有解放初期的五成左右,而貴州和四川的森林覆蓋迕,則分別只餘兩成和一成。
再以中國三大林區之一川西林 區為例,先後有 大小森林企業七十多戶,幾十年所採伐木材,共一點二億立米的原始森林。而最為人熟悉的秦嶺,在五十年代,樹林尚籠
罩整個山頂,但自58年大砍伐以後又不斷大量採伐,到了九十年代,秦嶺幾個伐木場幾乎無木可採,山坡一 片光禿,不見樹林影蹤。
由於長江上游長期森林植被受到嚴重破壞,水土流失而致泥沙俱下,河道湖泊淤積,河床升高,遇上暴雨,水位便會立即上漲,動輒造成水浸情況。根據數據顯示,每年大約有二十二點四億噸泥沙流入長江,而長江幹流每十年河床便會墊高一米。現在長江中下游不少河段,都出現了江心洲的情況,例如有「懸河」之稱的荊江段,洪水期長江高出地面有十五、六米之高,其嚴重程度俱見。
光的山頭除了上游的森林遭受大量砍伐之外,中下游盲目圍湖造田墾植,以及土地不斷受到蠶食,亦使湖泊蓄洪的面積與效能日漸減縮,也是造成今次長江大水災的因由。長江流域承擔蓄洪重任的八大湖泊面積,較五十年代初減少了33%,減少面積高達五千五百多方公里,加上與長江相通的一些支流興建了水壩,也對分洪造成了阻礙。
湖北省原有「千湖之省」之稱,但現只剩下三百多個湖泊,而致蓄洪緩衝長江洪水的能力大大下降。其中較人熟悉、位於長江中游的湖南洞庭湖,近三、四十年以來,由於中國人口急劇增加,對耕地的需求愈大,而大面積圍墾湖面,復加於淤積等因素,乃致洞庭湖面積由49年四千三百五十方公里,減少至今天的二千六百方公里。
另外,江西省的鄱陽湖,也因圍墾而損失了近五成的湖面面積,可見各大小湖泊正在萎縮和衰亡,減弱了長江中游一帶的湖泊高節及蓄洪洪水的效能,致使洪水來時,不得不炸堤
泄洪抵災,導致中下游地區大面積的農田及村莊被淹,無數百姓於一夕之間變成災民。
喪失的千湖
回顧歷史,假如實事求是,近數十年來中國水患頻生,對人民的生命及財產成嚴重的打擊,除了天氣異常因素外,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破壞了大自然本身對洪水的調節機制,而忽
視環境保護,恐怕才是水災的成因之一。事實上,中國的決策者應該明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兩者互為依賴及影響,從長江水災便可見「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可貴,中國應從「趕超西方」的發展戰略中覺醒,在生產力不逮的國情限制下,勉強趕超發展,只能以自然資源無謂耗損和社會解體為代價。
換言之 , 中國目今必須對「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三思。
當然,如果政府決心進行防洪工程,也應當採取防治結合,防即指要採取較科學的方法,而不是單靠「人海戰術」抵抗洪水;治則是盡快恢復中上游的樹林,減少泥沙流失導致河流淤積,而同時清理江底的積泥。在防洪方面,傳統方法只是在現存的堤壩基礎上不斷加建,但由於堤壩大都是簡單用磚牆建成,並非全是鋼筋水泥結構,加上現存的堤壩久經風雨的浸蝕,不少且已潰穿,一遇風浪即有破崩之虞。因此,必須重新檢查及修補現存的堤壩,才可言加高堤壩。
當然,只顧不斷加高堤壩,若不徹底解決長江的根本問題──生態危機,下一年也同樣會出現「堤高水更高」的情況。我們深信,與其年年提心吊膽,不如日日上山種樹,如不加強長江兩岸的水土保持和槙樹造林,中華民族下一代的子孫,就仍要為長江抗洪,而獻上生命賠上財產。
2. ‘截斷巫山雲雨 , 高峽出平湖 , 神女應無恙’?
整理區仕美
資料來源:
長江三峽世紀之旅 – 自遊自在 85 期
永遠消失的三峽 (上) - 中國旅遊 277期
永遠消失的三峽 (下) - 中國旅遊 278期 來源: 長江三峽世紀之旅 –
長江 - 中國第一長河 (6,300公里), 世界第三大河 , 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丹冬雪山 (6,621 公尺海拔) , 流過青海,
西藏, 雲南, 四川, 重慶, 湖北, 湖南, 安徽, 江蘇, 上海 等省市, 最後注入東海 (崇明島)。
流域面積廣泛 , 達 180 萬平方公里 , 佔整個中國陸地面積 1/5 , 降水豐沛 , 每年入海流量為黃河的 20 %, 主要來自於上游,
中游。
上游 – 從源頭至湖北宜昌 , 長4,512公里 , 流域面積大 , 集水多, 水量非常豐富 , 佔整體
46%
中游 - 從宜昌至江西湖口 , 長938公里 , 流域面積較小 , 惟流量大 , 佔整量 47%
下游 - 從湖口至長江口 , 長850公里
港口 - 擁有重慶, 武漢, 長沙, 南昌, 蕪湖 和上海六大港口, 通行航程達七萬公里
耕地 – 95%分佈在四川盆地和長江下游 , 面積廣達 3.5 億畝; 糧食總產量佔全國
40% , 水稻佔 70%
長江流域東西長 , 南北窄 , 地形西高東面低 ; 山地佔 67%, 丘陵 22%, 平原 10%, 湖泊 1%
。峽谷分佈於橫斷山脈 , 四川盆地 , 大巴山 , 贛西山地 , 武夷山 , 南嶺山地等等。
河段特性
強烈的造山運動引起海陸變遷和江水下切 , 形成了獨特的峽谷地貌。 山地不斷抬升 , 河床下切 , 兩側河流滾滾東去
, 不斷沖刷, 下蝕, 形成今日壯麗的長江三峽 。 整個峽谷區峽灘相間 , 河段迂迴曲折 , 兩岸峭壁危崖林立 , 江面狹窄 , 水流急 ,
給航行帶來很大困難。
在中段水流緩慢 , 泥沙淤塞嚴重 , 河床日益抬升, 每當汛期洪水位高出地面 6 – 10 米 , 險象環生
, 容易潰堤成災。 洪. 淹沒. 旱. 是嚴重災害。
怎樣可以 ‘截斷巫山雲雨 , 高峽出平湖 , 神女應無恙’?
長江三峽工程於 1993年12月開工 , 這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 發電 , 航運 , 環保以及供水等巨大綜合利用效益的大型水利水電工程。這項工程由欄江大壩
, 水電站 和通航建築物等部份組成。 分三期施工 - 第一期沿江中一座小島 ( 中堡島) 修築一道圍堰 , 開挖一條導航明渠 , 修建臨時通行船閘
, 為期五年 , 以大江截流為完成標誌。第二期修建洩洪壩及發電廠 , 建永久船閘。 2003年6月實現大壩蓄水, 發電, 永久船閘通航 ,
水位定奪在 135 米。第三期至 2009年全面性竣工 - 把它七千年的歷史全部沉沒一百多米的水底。
紅色字表示水位高至175米
|
據「保護長江萬里行」組委會負責人介紹,長江面臨的六大危機具體是:
一,森林覆蓋率嚴重下降,泥沙含量急劇增加,人與資源之爭矛盾突 出;
二,枯水期不斷提前,引發系列產業危機;
三,水質嚴重惡化,危及城市飲用水;
四,物種受到威脅,珍稀水生物日益滅絕;
五,固體廢物污染嚴重,污染太湖,威脅水閘與電廠;
六,濕地面積日益縮減,水的天然自潔功能日益喪失。
統計數據顯示,二○○三年長江流域洪澇災害分布範圍大但較為分散,局部地區災害損失嚴重,總體屬中等受災年份。全流域共有七百七十五個縣市、七千九百萬人受災,因災死亡六百四十四人,直接經濟損失約三百五十億元。
組委會負責人表示,將通過有關渠道,建議全國人大為保護長江專門立法,加快制定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建議國務院建立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制度,建立循環經濟的綠色技術支撐體系,科學規劃長江經濟產業帶,將長江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合理開發納入沿江城市政府官員的政績考核體系。
工程面臨問題
(1) 水庫泥沙淤積
每年約有 5.3 億泥沙進入水庫 , 所以必須減少入水庫泥沙量和增加排向水庫下游的出庫泥沙量 ; 在壩址上游流域內營造防護林
, 進行水土保持工作 , 在長江上游支流建造水庫以欄蓄部份泥沙。
庫區河床主要為基岩, 卵石組成 , 水流挾沙力不飽和; 在多水多沙的汛期 6 – 9 月(來水量佔 61%,
沙量佔84%), 水庫水位降至防洪限制水位 145米 , 大量泥沙可通過底孔排至下游。汛末 10月含沙量減少時 , 水庫蓄水至正常蓄水位 175米
, 令大部份泥沙可排至下游。汛期及汛後蓄水 , 均有部份泥沙淤積在庫容內 , 但可在汛期低庫水位時沖走 , 只有邊灘部份庫容有少量淤積。
三峽水庫流量大 , 入沙相對較少 , 水流有挾沙能力 , 又是河道型水庫 , 全長 568 千米 , 平均?度
1.1 千米 , 斷面窄深 , 灘地少 , 邊界地貌有利於沖沙排沙。
(2) 水庫引發地震
這並不是一定要發生的現象 , 而是在特定的條件和背景下才產生。已往水庫引發地震 , 規律是在蓄水初期有明顯震動
, 隨應力不斷調整 , 逐漸趨於平靜。
較強的水庫引發地震 , 是天然構造地震在水庫蓄水的誘導作用下 , 提前分散釋放能量的一種表現。即使發生影響到壩址
, 花崗岩庫段岩層堅硬 , 透水性弱 , 無區域性或地區性斷裂通過,也不會超過工程建築物抗震設計 7 度,所以不會影響工程安全。
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一) 水庫區及上游地區
- 調節地區氣候 , 年均溫增加 0.1 – 0.2C。
- 蓄水後水位抬高 , 水深加大 , 流速減緩 , 停留時間增加 , 有利有機污物的降解淨化 , 改善下泄水質 , 惟稀釋擴散能力降低
, 加劇岸邊江水污染 , 形成不少污染帶。建壩後對氮磷等物質有欄蓄作用 , 不少支流成為營養化富集的河流 , 加劇水質污染。
- 珍稀植物一般分佈在 300米 高以上 , 影響不大。
- 江闊水深 , 水庫養殖水面擴大 , 魚產量將有所增加。
- 要重視生態環境保護 , 否則引起植被破壞 , 水土流失。
(二) 中 . 下游地區
- 水庫發揮蓄水排沙作用
- 下泄水變? , 下游干流河道將產生長距離沖積物淤塞變化 (沖刷和塌岸) , 可造成新的險工河段 (荊江)。
- 平原湖區 – 減少洪 . 淹沒災害。
- 要注意控制地下水位。
(三) 河口和近海域
- 由於不斷補泥沙給河床 , 對河口侵蝕, 堆積過程沒有大影響。
- 水流挾沙能力加大 , 減少河槽淤積。
由於水庫水位上升 , 部份峽谷?壁將遭淹沒 , 峽谷風光稍稍遜色。易地保護或遷建是唯一補救措施 , 有些舊鎮和被淹沒的古蹟文物是無法挽救
, 只好說是建壩必要付出的代價了。
三峽工程創九項紀錄 –
- 從倡導到開工歷時七十五年 , 超過半個世紀 , 累積研究報告之多堪稱?無僅有
- 首度歷經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及投票表決的
- 被以為是全球防洪效益最佳的水利工程 , 水庫總庫容量 393 億立方公尺 , 防洪庫容 221.5億立方公尺
- 可改善 650 公里航道 , 船行噸位提高到萬噸位級
- 是世界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 水電站機組 70 萬千瓦共 26 台 , 開雙線五級船閘
- 主體建築物土石方挖填量 , 混凝土量 , 鋼材為全球之冠
- 世界水利工程施工期流量最大的工程
- 最大的洩洪能力達十萬立方公尺/秒 , 是全球最大的洩洪閘
- 移民達百萬 , 居世界之冠
3. 長江三峽移民安置
編輯:呂振亞
參考資料: 國際河網新聞稿
國際河網今天公佈一份長江三峽工程移民安置的現場目擊調查報告
直到現在,超過六十四萬三峽庫區的居民已經外遷,可是,我們發現當局並沒有根據國際社會認可的標準,向移民發放應得的賠償。而且,公安曾經使用過度武力平息抗議行動。
國際河網警告,當2003年四月三峽水庫開始蓄水至135米,當地人民的壓力也會逐漸增加。由於德國、瑞典、瑞士、巴西與加拿大政府都正為工程融資,故此全球超過一百個民間組織連署致函這些國家,希望他們要求中國當局正視三峽工程移民的狀況,同時暫停蓄水計劃,直到所有移民安置的問題獲得完滿解決。
國際河網的發言人Doris Shen表示,數以十萬計居民正失去家園,而且沒有獲取應得的補償和申訴的權利。各國隸屬於政府的出口信貸機構為長江三峽工程融資,對三峽工程移民的處境肯定是責無旁貸的。
移民安置與人權問題
這份調查報告是由一位三峽工程的長期觀察者撰寫。他的筆名是佚名。以下是這份調查報告的概要:
當局承諾給農村和城市移民的土地與工作,最後都沒有兌現。即使給與土地,往往都是瘦瘠,難以耕作。而且移民往往被迫購買遠超他們所能負擔的房子。
根據報告,一般人都相信當地幹部都侵吞移民資金。過往已經有不少移民款項被侵吞的個案。當地政府也曾經把大量移民款項挪用在建設豪華的飯店和道路工程上。
現時並沒有獨立的移民申訴渠道和程式,而且移民安置過程往往是在當局嚴密監控和恫嚇之下進行。公安曾經使用過度的武力平息移民的抗議行動。
長江三峽工程是得到政府出口信貸機構和私營銀行的財務支持。德國、瑞典、瑞士、巴西與加拿大政府的出口信貸處合共批准了超過115億元人民幣的融資
來自世界各地的民間組織,向這些政府致函,陳述了下列建議 (這些建議已經得到來自34個國家超過一百個民間組織的支持) :
(一) 當局必鬚根據世界銀行的操作性政策和聯合國的內部遷徙導引原則,向受工程影響的移民進行安置與賠償。水庫蓄水計劃應該暫停,直至當局採用這些國際社會認可的原則,完滿解決工程移民問題。
(二) 國家應該制定獨立的移民申訴程式
移民的和平抗議和上訪活動,不應該受到鎮壓。為工程融資的國家也有義務在這個重要階段,監察工程和移民安置工作。
(三) 把人權考慮納入水利水電工程的規劃及決策過程
出口信貸機構在批准任何信貸與保證之前,應該執行人權與社會影響評 價。
上述是反面聲音 , 下面轉載官方的報導 -
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百萬大移民也是世界工程移民史上絕無僅有的偉大壯舉,現已累計搬遷安置移民七十點七八萬人,移民工程建設規劃總任務已完成百分之六十九點八,移民得到妥善安置,庫區經濟持續發展,社會穩定。
中國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副主任、重慶市人民政府顧問甘宇平日前專門撰文進行了駁斥, 他說 : 在三峽工程最終完工之前,將有近一百二十萬人需要遷移
; 數量如此巨大的移民在世界水庫移民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即使放在西方發達國家這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中國政府改變了在過去水庫移民中的一次性補償的慣例,在三峽工程庫區推行開發性移民的方針,政府以經濟開發為目標,為移民開闢可靠的生產門路,並不斷調整和完善移民搬遷政策,使這項巨大的移民工程得以順利進行。
甘宇平表示,透過十年大規模的移民搬遷建設,三峽庫區淹沒涉及的十二座縣城大部分完成了整體搬遷,一百一十四座集鎮遷建進展順利,其中五十三座已完成了整體搬遷,庫區的城鎮化建設明顯加快。專業項目復建,使庫區的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條件發生了顯著變化。
三峽移民搬遷建設的十年,二期蓄水涉及的十二個區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十點零四倍,GDP增長四點一二倍,財政收入增長四點四九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二點四五倍。與此同時,在庫區經濟快速增長的基礎上,庫區廣大幹部群眾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改革開放意識不斷增強,三峽庫區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
甘宇平在文章中引用了三峽工程混凝土質量總監、美國哈扎公司混凝土專家歐內斯特‧米切爾《中國人民能夠順利地建好三峽工程》一文中的話:
“中國人民似乎沒有克服不了困難,他們創造自己的未來,滿足人民不 斷增長的需要。如果誰能真正地了解滿足中國人民的需求需要付出多麼大的努力,他們就不會對這項工程產生非議。在每個工業化國家發展的歷史進程中,都會有這樣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造福於民。中國目前正處於這樣一個歷史階段,並且面臨比所有其他國家更加艱巨的任務。可以肯定地說,中國人民能夠順利地建好三峽工程。”
甘宇平表示,今年是三峽工程建設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一年,三峽工程建設將完成蓄水、通航、發電的三大目標,"高峽出平湖"的世紀夢想就要變成現實,三峽庫區將會成為經濟繁榮、環境優美、人民安居樂業的新型經濟區。
附錄:
千秋功業,豈容污衊 甘宇平
國際河網和地球之友三月三十一日向日內瓦國際人權會議提交的文件認為,“中國三峽工程建設引發了系列侵犯人權事件”,收集一些所謂“反映”,憑藉各種道聽途說和謠言,肆意歪曲甚至捏造所謂“事實”,污衊中國“三峽水庫蓄水在即,引發人權危機”,顯然是不客觀、不嚴肅和不負責任的,理所當然地遭到三峽工程建設者和庫區人民的堅決反對。
中國人權狀況如何,中國人民最了解,也最有發言權。中國將人權的普遍性原則與中國的具體情況和現代化實踐相結合,將生存權、發展權放在首位,在改革、發展、穩定的條件下,全面推進人權,不僅使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有力地促進了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的實現,而且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政治制度和法律體系,使人權保障在制度化、法律化的軌道上取得了長足進展。
在長江上興建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中國幾代人的夙願。三峽工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百萬大移民也是世界工程移民史上絕無僅有的偉大壯舉。三峽移民不僅數量大,涉及面廣,而且時間緊,安置難度大,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現已累計搬遷安置移民七十萬零七千八百人,移民工程建設規劃總任務已完成百分之六十九點八,移民得到妥善安置,庫區經濟持續發展,社會保持穩定,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這充分表明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體現了中華民族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展示了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改天換地、創造未來的宏偉氣魄。
南斯拉伕的佩達爾‧米奇科維奇先生在《中國的巨無霸工程》一文中寫道:“與中國三峽工程相伴而生的是一個世界級難題——百萬大移民。根據中國的官方統計數字,在三峽工程最終完工之前,將有近一百二十萬人需要遷移。數量如此巨大的移民在世界水庫移民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即使放在西方發達國家這也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中國政府改變了在過去水庫移民中的一次性補償的慣例,在三峽工程庫區推行開發性移民的方針,政府以經濟開發為目標,為移民開闢可靠的生產門路,並不斷調整和完善移民搬遷政策,使這項巨大的移民工程得以順利進行。”
透過十年大規模的移民搬遷建設,庫區淹沒涉及的十二座縣城(城市)大部分完成了整體搬遷,一百一十四座集鎮遷建進展順利,其中五十三座已完成了整體搬遷,庫區的城鎮化建設明顯加快。專業項目復建,使庫區的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條件發生了顯著變化。三峽移民搬遷建設的十年,二期蓄水涉及的十二個區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十點零四倍,年均增長百分之二十七點一四;GDP增長四點一二倍,年均增長百分之十七點七四;財政收入增長四點四九倍,年均增長百分之十八點五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二點四五倍,年均增長百分之十三點一七。與此同時,在庫區經濟快速增長的基礎上,庫區廣大幹部群眾的思想觀念不斷更新,改革開放意識不斷增強,三峽庫區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南非水利和森林部長卡斯裏爾斯在《中國闊步邁向未來》一文中寫道:“三峽工程上百萬的移民能得到公平的對待嗎?其實這個問題已經部分得到了答覆,在庫區六百公里範圍內到處都是新城鎮和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設,在城裏打工得到的報酬表明這並不是天上的餡餅。另外一些移民將搬遷到有剩餘土地的省份。移民安置是與新的機會聯繫在一起的,移民意味著經濟發展和就業培訓。移民安置費約佔三峽工程總投資的百分之四十五。
我們曾經訪問過一個移民新城,我對移民的充滿自信和勇於接受生活挑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街頭的老百姓多次告訴我說儘管老一輩人仍然有些遺憾,但是年輕人歡迎這些變化和生活條件的改善。”
一九九七年成立的重慶直轄市承擔了三峽庫區移民任務的百分之八十五點五,三峽工程重慶庫區一九九六至二00二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七點七,城鄉居民人均儲蓄餘額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二十三點四,城鎮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積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十,農村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積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五點五。
美國哈扎公司混凝土專家歐內斯特‧米切爾作為三峽工程混凝土質量總監,在《中國人民能夠順利地建好三峽工程》一文中寫道:“中國人民似乎沒有克服不了困難,他們創造自己的未來,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需要。如果誰能真正地了解滿足中國人民的需求需要付出多麼大的努力,他們就不會對這項工程產生非議。在每個工業化國家發展的歷史進程中,都會有這樣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造福於民。中國目前正處於這樣一個歷史階段,並且面臨比所有其他國家更加艱巨的任務。可以肯定地說,中國人民能夠順利地建好三峽工程。”
促進和保護人權是世界各國的共同任務。各國由於歷史背景、社會制度、經濟發展狀況、文化傳統存在巨大差異,對人權保障的方式方法和看法也不相同。各國的人權問題主要由各國政府和人民自己來解決,目前,中國人民正享受著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充分的人權。今年是三峽工程建設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一年,三峽工程建設將完成蓄水、通航、發電的三大目標,“高峽出平湖”的世紀夢想就要變成現實,三峽庫區將會成為經濟繁榮、環境優美、人民安居樂業的新型經濟區。(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