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中國和西方:從毫無益處的對抗走向創造性的協作
撰文 高大偉(David Gosset)
2008/05/07, 週三

http://www.atchinese.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49786&Itemid=110

對全球村來說,中國的復興是經濟增長的源泉,是促進世界穩定的一個因素,也是對探索新觀念的一種刺激。事實上,通過無數物質的或精神的“絲綢之路”,中國和世界的交流已達到前所未有的密切程度,並正在將世界體系帶到另一個層次。這個複雜而令人憧憬的進程影響範圍之廣,不論是世界各國的商業、或是政府的優先任務以及學術機構都受到了改變。

然而,有些人未能理解這種大局面;中國的崛起令他們感到焦慮。這也部分地說明了為何中西關係總是反覆的出現緊張。現在,值此緊張情勢之時,人們必須關注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並找到有助於創造平靜氛圍的途徑。

最近,中國和海外華人不得不回應各種形式的攻擊。那些主要來自西方企圖毀壞中國聲譽並擾亂北京奧運準備工作的人如今在很大程度上已經名聲掃地,相對來說也變得微不足道。他們原本想要削弱中國,但無意中卻給了中國提供了一個展示團結、決心和責任感的機會。

不幸的是,由於他們的行為,太多的不信任感、憎恨和迷惑已經紮根。這吸走了華盛頓、北京和布魯塞爾本來應該用來實現其戰略目標的能量。這個戰略目標應該是,發展一種合作性的、建設性的中西關係,並將之作為21世界全球秩序的基石。中西雙方需要透過坦誠透明、與克制的態度並且想到共同的目標,這樣也許有助於吹散籠罩在我們頭上的烏雲。

西方對華人世界的負面評論,通常反映出了他們對其它不同文化的無知,以及他們對被批評國家出現的對全球有積極意義的社會-經濟轉變(包括在西藏和新疆)的現代化過程的無知。美國電視臺CNN一位評論員稱中國人是“暴徒和惡棍”,並說中國製造的產品是“垃圾”;而新當選的倫敦市長寫道,“中國的文化影響實際上為零,而且不可能增強”。這樣的言行反映的不只是他們的無知,還有他們的愚昧。

但西方的“打擊中國”運動卻有著高度的反效果。因為西方的反中國言論或行為只會在中國內部產生反西方的態度。在北京和西方需要聯合力量解決當前威脅全球平衡的環境、政治和經濟問題之際,不負責任的激進分子和政客卻在冒險燃起新的敵意。在這樣的衝突環境中,沒有贏家。

西方官員也必須認識到,他們一味不公正地嚴厲指責和批評中國,只會強化中國內部保守派的力量。中國改革派正在為深化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而努力,他們需要的是建設性的而且敏銳的國際夥伴,而不是傲慢自大、蠱惑人心的政客-他們通常為自己在國內的短期政治利益而操縱問題。

此外,從長遠來看,西方評論員發表的不準確的或污辱性的評論會削弱西方的學術和道德信譽。只有深入細緻的分析而不是武斷的對抗性聲明才能豐富這種辯論。

為消除中西關係當前面臨的困難,我們能夠做什麼呢?有幾個因素需要考慮。有些建議幾乎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有些原則能夠為中西之間未來的合作關係奠定基礎。

顯而易見,北京奧運正在吸引世界的目光,但人們必須將這個體育盛事擺在恰當的位置。雖然人們對2008奧運感到興奮、充滿熱情,但也應記住,它只是我們這個時代可以說最重要的一件事-中國復興-的過程中非常簡短的篇章。恰當地看待奧運,這樣中西各方就能更容易地保持理性-理性與否這也是衡量中西關係好壞的一個主要指標。

人們不能指望中國、美國和歐盟在一切事務上都保持一致,而且應該準備好面對分歧,甚至緊張。如果處理得當的話,緊張不一定會導致衝突,而能促成調整和改進。

華盛頓和布魯塞爾有些人仍未充分認識到中國是個成熟、精練的主權國家,完全能夠洞悉並捍衛其最佳利益。過度的家長式作風或一點點優越感就會讓人自以為他們能決定中國的政策。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葉衰落的中國不得不向外國的帝國野心屈服,但1949年後的中國不想重複這段屈辱的歷史。在21世紀,布魯塞爾和華盛頓可以在跟中國有關的問題上提出建議,但肯定不能單方面將它們的觀點強加給中國。北京和西方將會成為世界秩序的共同締造者,必須學會共同決策。只有通過對話與談判,才能夠達到這一目標。

3月份西藏出現的騷亂理所當然地值得關注。人們必須採取一切措施避免這種悲劇重演。然而,在西藏出現的問題是中國的內部事務-達賴喇嘛並未要求獨立。幫助西藏現代化的一個建設性方法是,西方公司在這個自治區投資(“公司社會責任”不應只是商學院的學術話題),以及西方各種機構跟中國當局協調設計一些真正的合作項目(少量但具體的行動勝過冠冕堂皇的言辭)。而中國和西方合作促進西藏發展的同時,西藏本身這個傳統的佛教社會也必須在適應其社會-經濟的現代化上做出努力。

此外,媒體有責任向西方世界介紹中國的轉變。記者必須關注中國的重大變化。通常,他們未能做到這一點。例如,對於北京和臺北之間關係的新氣象,他們只發表了有限的報道,這充分說明了他們報道的不完整性。3月22日馬英九當選為總統,北京和臺北之間隨之出現和解跡象。4月12日,臺灣當選副總統蕭萬長在出席海南博鰲論壇期間會晤了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4月29日,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會晤了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這些會晤為大陸和臺灣之間加強經濟聯繫以及增強大中華地區的活力鋪平了道路。西方人理應充分瞭解這些重大變化。

當前的法國政府決定領導抗議活動反對他們所說的所謂“中國在西藏的鎮壓行動”。3月份法國外長庫什內(Bernard Kouchner)宣佈說,歐盟應考慮杯葛北京奧運開幕式。這是個錯誤。法國當前這屆政府總體上沒有遵循前外長韋德里納(Hubert Vedrine)在2007年9月在一份報告中提出的建議。韋德里納在“就法國和全球化向法國總統提交的報告”中說,“在這個問題(人權)上,越溫和,越符合現實,而且不會削弱我們支持人權事業的具體行動。”7月份巴黎將會成為歐盟輪值主席,它應該借此機會在布魯塞爾、華盛頓和北京之間提出更積極的三角關係。法國總統薩科齊2007年11月份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我的目標是讓2008年成為一個偉大的歐中年。”這個項目值得稱讚,必須付諸實施。

當然,中國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中西關係的質量。在當前情況下,中國社會應該要記住的一點是,心平氣和的自信是讓所有挑釁活動失敗的有效工具。中國人也必須知道,西方很多人歡迎中國的崛起,並瞭解到中國對世界的貢獻。

在8月份,北京,還有青島、天津、上海、深圳、秦皇島和香港將會組織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一屆奧運會之一。他們將努力做到這一點,並不是因為中國人不得不開展一場宣傳秀,而是因為他們很樂意為這一全球盛事做出貢獻並感到自豪。那些仍要求部分或全面抵制這一盛事的人只是顯露了他們的無知或短視。

第29屆奧運以及兩年後的上海世博會這兩個事件說明了一個更基本的現實:中國的復興給予世界的跟世界給予中國的一樣多。徒勞無功的激烈對抗無法阻止中西建立創造性的協力關係。

本文作者上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中歐文苑”主任,中歐論壇的創始主席。本文表達的觀點既不代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也不代表中歐論壇。本文版權由作者所有。

譯者:晏陽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