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關於三門峽大水壩(The Saumenxia Dam on the Yellow River)的一點補充說明
李悼芬

中國治水的歷史源遠流長。只是千百年來,治水的內容主要是導流及修堤。第一次在大江大河之上修築大壩,則是五十年代黃河中游的三門峽。

三門峽大壩的規劃與設計始於五十年代初。當時是中蘇關係的蜜月期;大型建設均模倣蘇聯經驗,或交由蘇聯老大哥主持。當時,蘇聯已建成了不少大壩,累積了不少技術經驗。只是,蘇聯的大江大河均流向北冰洋,中間沒有黃土高原,也沒有顯著的河流泥沙問題。就這樣,在蘇聯專家的主持下,三門峽大壩工程未有充份考慮到黃河的泥沙問題。當時的中國水利建設隊伍尚未成熟;大學裡的教授(包括清華)當年亦只能打打邊鼓而已。

結果是中國為三門峽工程付了沉重的代價。三門峽水庫蓄水後約一年光景,泥沙淤積問題已十分嚴重,連發電機組的車葉亦被泥沙磨損。

五十年代後期,中國人痛定思痛,最後以人工爆破的方式,在大壩底層建成了一排隧道,作為沖沙孔,把壩後泥沙沖了出來。自此以後,中國所有的大壩,都預留一排沖沙底孔,效果還不錯。

三門峽亳無疑問是個失敗的水利工程。水庫泥沙把黃河中游的河床提高了,導至黃河支流渭水難以注入黃河,時而在渭南地區造成水災。

當年的水利部主管官員是錢正英。她其後在不少公開塲合都對三門峽工程作過反省和檢討。近年,中國水利界反覆強調可持續發展原則,人與自然的和諧,科學發展觀等,背後就是三門峽的沉痛教訓。

至於黃萬里教授,他和張光斗都是早年留美回來,長期在清華水利系服務的教師。黃萬里是性情中人,有話不吐不快。1957年反右時被打右派。張光斗則當上了清華的副校長。兩人在一些問題上意見相左,各持己見。黃萬里去世後,清華水利系出版了「黃萬里文集」,把他的學術論文,散文小品,詩作都放進去了,其中有不少是直接攻擊張光斗的,有些則是給國務院寫的告發信。我多年來在清華水利系幫忙教點課,帶帶研究生,故略知一二。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