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 是人類文明的搖籃
大江大河孕育了四大文明古國
- 兩河文明 (巴比倫)
- 尼羅河文明 (埃及)
- 黃河文明, 長江文明
- 印度河文明
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人與自然關係的發展經歷了依存、開發、掠奪、和諧四個階段。
- 第一個階段:在生產力水平極低的原始社會,人與自然是一種依存的關係 。人依附於自然,
被動地適應自然,與自然的關係處於一種原始的和諧狀態。
- 第二個階段:隨着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類開始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改造自然。由於人類
開發利用自然的能力有限,還没有對自然造成較大的破壞。
- 第三個階段:人類開始“征服自然”“統治自然”,掠奪性地開發資源,對大自然造成災難性
的破壞。毁林開荒,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江河湖泊淤積;圍湖造地,侵佔河道,加劇洪水
災害;過度開發水资源,導致江河断流、地下水超採;超量排污,導致水環境惡化。
- 第四個階段 : 痛定思痛 , 從「人定勝天」回到「人天和諧」
中國水資源的四大問題
- 水資源短缺
- 水土流失
- 嚴重 洪涝災害頻繁
- 水污染日趨嚴重
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解決我國水資源問题,有四個核心要點:
水資源短缺 -------------建設節水型社會
水土流失 ----------------重建植被
洪涝災害 ---------------給洪水以出路
水污染 ------------------嚴格控制排污
我國水資源的主要特點
我國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8萬億m³,居世界第六位
(6 萬億 m3 (降水量) - 3.2萬億m3(蒸發, 散發))
水資源空間分佈不均,降雨量由東南向西北遞减
水資源短缺嚴重----- 目前年缺水總量400億m3
我國水資源人均佔有量低, 約世界人均水平的30%
(豊水 大于3000m3 輕度缺水2000-3000m3 中度缺水1000-2000m3
重度缺水500-1000m3 極度缺水小于500m3
農村缺水問题突出 --一般年份,農田受旱面積1~3亿亩,年均减產糧食200多亿公斤。
城市缺水問题嚴重- --全国661座城市,有400座城市缺水,110座城市嚴重缺水。
北方地區從1999年以来連年乾旱
2000年,全国620座城鎮缺水,影響人口2600多万。天津、烟台、威海、大连等城市
供水告急。
南方地區也經常發生缺水情况
2004年下半年,廣東、廣西、海南出現大面積乾旱,許多城市用水緊張。
農業用水效率較低 |
指標 |
中國 |
發展國家 |
單方灌溉水糧食產量 |
約1 公斤 |
2.5 - 3.0 公斤 |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 |
0.45
|
0.7 - 0.8 |
節水灌溉面積 /灌溉面積 |
35 % |
80 % |
建設節水型社會
有需要建設節水型社會,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從根本上解決我國水資源
短缺問题。
以黄河為例看節水型社會的制度建設實踐
黄河全長5464公里,流经9个省,流域面積79.5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河川径流量
580亿立方米。黄河的問题非常複雜,缺水问题尤為突出。
黃河下游河床乾涸
沿河無數引黃工程, 大量抽取黃河河水
黃河斷流百日的警鐘
黃河將如西北一些河川這樣, 變成內陸河 ?
黃河節水/水量分配方案
首先 分析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對流域進行初始水權分配。
汛期输沙水量150亿m³;
河道内用水、生物多样性、湿地保护用水等50亿m³;
下游河道蒸发渗漏损失10亿m³。
其次 黄河水分配给各省區後,各省區實行總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将實際
用水量控制在國家分配的初始水權指標以内。
效果:保障了經濟發展,保障了黄河不断流
黄河来水量与断流时间示意图
張掖地處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隨着用水量大幅度增加,下泄水量锐减。
下游内蒙古额济纳旗生态退化嚴重,東西居延海先後干涸,大片胡楊林死亡,
荒漠化迅速蔓延,成為我國北方沙尘暴發源地之一。
從2001年起連續5年黑河分水成功,實现了張掖經濟發展和下游生態修復的
“双赢”。2002年7月,干涸10年的东居延海重现碧波; 2003年9月,干涸43年
的西居延海迎来黑河水。
水土流失嚴重
長江上中游山區, 植被長期被破壞
長江上游伐木造成植被破壞
大量木材被運走, 供市場需要
木材沿江而下
水土流失
大量泥沙流入江中
重建植被,改善生態環境
在長江上中游地區實施退耕還林、封山植樹措施,提高了水源涵養能力,有效
遏制了水土流失,减少河湖水庫淤積。
發揮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
解決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题
大自然生態是自我平衡的。在解決水土流失問题上,必须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
修復能力,保護好大自然,實行封山禁牧(禁柴),退耕還林(草)、退牧還草
等措施。
生態工程
“十五”期間大力推進生態修復,全國實施封育保護面積达到60万平方公里,促進
了大面積植被恢復。带動了生態修復區農牧業發展模式變化。出现了土地增绿、
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局面。
「 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
農民生活燒柴成為破壞森林植被,導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嚴重自然災害的主要
原因之一。通過實施小水電代燃料生態保護工程,解決農民的能源問题。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
黃土高原生態復修工程
淤地坝建設
拦沙保土,减少入黄泥沙;
淤地造田,促進農民增產;
集蓄径流,解決農村用水;
促進退耕,改善生態環境;
防洪减災,保護下游安全;
以坝代路,改善交通條件。
洪涝災害頻繁
受季風氣候影响,我國歷来是一個洪涝災害嚴重的國家。 史載從 200 BC至 1949 年,
共有1194 次大水災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7年發生大水,年均洪涝災害損失约1100亿元 ;
局部洪涝災害每年發生;平均每年有7個台風登陸;山洪災害嚴重。
經過五十多年的努力,
七大江河的防洪工程體系已初具规模
惟洪涝災害仍然威脅經濟社會發展
從1998年開始,投資数百億元,進行長江综合防洪体系的建設。加固干堤3578公里
三峡水利樞紐控制面積100万km2,水庫正常蓄水位175m,防洪庫容221.5亿m3。
提高了調節長江流量的能力; 也增加了蓄洪的能力。
要根治水患, 單靠修堤築壩是不夠的。水利工程需要與自然環境相適應。 五十年代末
在黃河中游建的三門峽大壩就是個反面教材。要根治水患, 單靠修堤築壩是不夠的。
水利工程需要與自然環境相適應。 五十年代末在黃河中游建的三門峽大壩就是個
反面教材。
歷史上, 長江下游大規模的圍湖造田活動大大減少了沿江湖泊的蓄洪能力。1998 年開始:
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移民建鎮, 長江干流、洞庭湖、鄱阳湖共平退圩垸1461個,
移民242萬人,還江還湖2900平方公里,增加蓄洪容積130億立方米。
退田還江還湖是我國歷史上千百年以来第一次從圍湖造地、人水争地,轉變為主動地给
洪水以出路。長江的防洪形势有了明顯改觀。2002年,長江流域中游及洞庭湖區發生
較大洪水,江湖安澜无恙, 這是人與洪水和諧相處的重要實踐。
水污染問題日趨惡化
2005年,全國廢污水排放總量717亿吨,比2000年增加97亿吨。水質四類和劣于四类的
河長占總評價河長的37.7%,特别是劣五類水河長佔20.3%,比2000年增加近5個百分點。
類別 水質
I 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
II 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魚蝦類產卵場、仔稚幼魚的索餌場
III 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泅游通道、水產養殖區等漁業水域及游泳區
IV 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
V 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
劣 V 喪失了一切使用功能
發展綠色經濟,嚴格管理排污,以解決水污染問題。
按法治理污染嚴重及能源效率差之工業, 嚴格執行排污法 規; 例如三河三湖
(淮河, 海河, 遼河, 太湖, 巢湖, 滇池), 松 花江, 三峽庫區等; 關停了數以萬計
污染較嚴重的工廠) 。
治理前與治理後的雲南滇池
加快城市廢水處理廠的建設步伐;「十一・五」之內, 全 國污染物總排放量
需減少10%; 城市污水處理率不低於 70%
遇調整工業結構, 提倡發展綠色經濟, 不再發展污染及耗能工業 。
提倡循環利用。上一個生產環節產生的廢物成為下一個生產環節的原料,
以此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提倡清潔生產。每一個生產環節都力求清潔 ; 它的排污量應盡可能減到最少。
展望:
生態改善工程已有個良好的開始,
但要改善大江大河流域的生態環境,
重建植被, 控制污染,
尚需幾代人的不懈努力。
請點擊細讀精采的幻燈片講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