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解放军报评论:日本缘何拿周边有争议岛屿说事?
[ 2005-03-16 16:00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最近一段时期,日本在与邻国有争议的岛屿问题上相继做出动作。

2月9日,日本政府宣布将日本右翼势力设立的钓鱼岛灯塔收归国有并予以保护。这实质上是对钓鱼岛宣示主权的行为,其用意就是通过强化“实效控制”以达到“实效取得”钓鱼岛的目的。2月25日,日本海上保安厅首次将这座灯塔正式记载在其新印制的海洋地图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日本对此有不同的主张。中方一贯主张,中日应通过谈判协商解决相关争议而不应采取单方面行动。

就在日本政府宣布接管钓鱼岛灯塔两周后,日本岛根县议会2月23日讨论“设立竹岛(韩国称独岛)日条例”。同一天,日本驻韩大使高野纪元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无论从历史,还是从国际法角度讲,竹岛都是日本的领土。”此言一出,韩国政府和民间的抗议行动迅速升温。

日本政府为何现在频频拿与邻国有争议的岛屿做文章?记者日前采访了两位长期从事日本问题和国际战略研究的学者。

日本传统战略思考方式重新抬头

军事科学院国际战略学者程亚文认为,日本同周围邻国在岛屿问题上接连发生争执,折射出日本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正在重新步入传统的战略思考方式。

从1868年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曾经制定“北进”和“南进”战争计划,控制朝鲜半岛和中国台湾岛、在与俄罗斯和中国对抗中抢占到利害攸关的战略要冲,成为日本地缘政治的既定追求。

自明治维新后,日本在不长的时间内,一边忙于侵吞原为中国藩国的琉球王国和属于中国的台湾岛,一边加紧对朝鲜王国的渗透征服。1895年甲午战争后,台湾被日本侵占,朝鲜也一步步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并于1910年被日本正式吞并。从此以后,日本走上了全面侵华的道路。

近年以来,日本的安全和军事政策,在美日安保同盟的掩护下,其自主设计和外向的成分在一天天增加。从 1997年日美新安保条约将“周边有事”纳入共同关注范围,到去年11月日本防卫厅《日本西南诸岛防御计划》文件所制定的一套“西南岛屿有事”对策方针将钓鱼岛纳入作战范围,再到最近一段时间,日本政府强硬出击决定“接管”钓鱼岛灯塔、以及上月20日日美安全磋商声明中将台湾问题纳入“共同关注”,以上这些事态合在一起,日本对“自身安全”的关心方式及所关注的地理范围,不难使人感觉到与日本曾经有过的战略传统,有着某种程度的暗合。

钓鱼岛所处位置具有重大军事价值。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举动,其用心不能不认为首先是在军事意义上。显而易见,这些动作,与19世纪下半叶日本致力于削弱中国时所采取的战略方针,在不同历史时段中,所贯穿的是同样的思维方式。

小泉为挽国内颓势大打“主权牌”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冯昭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日本在加紧抢夺中国钓鱼岛的同时,又与韩国争夺独岛,与俄罗斯在北方四岛问题上较劲,这反映出日本企图通过争夺岛屿来扩大海洋权益的战略图谋。据日本海洋产业研究会的调查报告,这些争议岛屿可为日本带来200 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

日本之所以屡屡在这些周边岛屿上做文章,与其国内政治需要有很大关系。

小泉执政3年多来,在解决国内问题方面并没有取得明显进展,他提出的一些改革方案还导致自民党日益失去传统的政治地盘。与此同时,最大的在野保守政党民主党的实力却不断上升,进而直言要在近年内争取终结自民党的执政地位,这使得“视自己为日本江山之主”的自民党产生强烈的危机感。

小泉政府在钓鱼岛和独岛等问题上大打“主权牌”的动机,既是一种所谓“爱国主义”的政治做秀,以巩固右翼势力对自己的支持,借“矛头对外”来转移公众对他国内政策失败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其经济政策被舆论批评为是迎合美国的“卖国主义”的时候,更需要以政治上的 “爱国主义”来转移人们的视线),另一方面也是想故意刺激邻国,引出这些国家的过激反应,以便制造日中、日韩关系紧张甚至冲突,来分化本来就政见不统一的主要对手民主党,从而使自民党得以一举夺得对民主党的绝对优势。

总之,近年来日本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日益抬头,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的思潮在日本国内也有愈演愈烈之势,从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小泉政府采取所谓“该说就说”的外交姿态,在海洋资源、领土、台海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上采取了挑战中国的做法,使中日之间的纠纷不断浮出水面,使中日关系的改善面临更大的变数。

(来源:解放军报)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