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提升中國才是最有效的反日 郁慕湛 2005-04-23
信報財經新聞 國際評論 P21

最近中國內地京滬穗深十餘個城市舉行了頗有聲勢的反日遊行示威。十幾年來在中國,不管形式上是否得到官方批准,若不符黨政當局的意圖得不到其首肯默許,任何遊行示威都不會發生。因此海外有人指這些行為有明顯的政府背景,然而不管這些遊行示威有沒有政府背景,近百年來中國反日情緒是有深厚的民眾基礎卻是不爭的事實。

日人普遍看不起中國人

 近期中國反日浪潮的掀起與日本的三個動作有關,即教科書問題、東海油氣田問題和日本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問題。日本戰敗後,總有一批右翼分子對此耿耿於懷,不肯老老實實認罪反思。可這批人中的大多數對打敗日本並佔領日本的美國卻表示臣服,蓋因他們認為是美國真正打敗日本而非中國,並且戰後五十多年來,台灣海峽兩岸的中國人為了各自的黨派利益放棄對日追究和索賠(有時甚至是討好日本)。這就使右翼頑固分子不僅堅持不認罪的態度,而且滋生了一股看不起中國人的思想,當它形成為習慣思維時反過來又使右翼不認罪的思想更加頑固。看來中國要求日本認罪的鬥爭是長期的。

 東海油氣田問題牽涉到對中日雙方都是至關重要的能源利益。日本單方面授權日本民間公司在東海勘探油氣,這片海域中國從來沒有承認過是日本的。因此這裏既有主權問題又有經濟利益問題。釣魚島一直為中日兩國所爭。中國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說得好,中日雙方現在可以把主權擱置,讓我們的後代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的後代將比我們聰明,他們會有辦法解決問題的。

 日本從十九世紀末走上對外擴張侵略的道路,拿他們的話來說是因為日本列島自然資源貧乏。但是,如今的日本自然資源依然貧乏,日本是否還會必然地走上對外擴張侵略的道路?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就在於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使自然資源雖然仍然十分重要卻不再像戰前那樣不可或缺的了。戰後六十年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也證明了這一點。

 日本方面本來也同意鄧小平「擱置主權,共同開發」的主張,此次為什單方面行動呢?

 筆者以為這是和最近台海局勢緊張有關,台灣方面「台獨」勢力有所抬頭,而大陸方面則最近通過了反分裂法。一百多年來日本對中國的態度,無所謂支持革命或支持反動,無所謂反共不反共,它只是不希望中國統一保持分裂就好。日本可以支持清政府同時又支持同盟會;可以支持袁世凱稱帝而又令在華日軍穿上中華革命軍軍裝參加反袁革命戰爭;可以挾大陸而抬高條件要挾蔣介石簽署對日和約,又可以棄蔣不顧與大陸建交並造成無法向日本索賠的既成局面……所以,中國只有內部團結才能不給外人可乘之機。

現實政治須阻日本「入常」

 日本爭取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從表面上看理由很堂皇。作為一個經濟大國人口大國,作為承擔聯合國經費最多的國家之一,日本願意在國際社會多承擔一些責任。這個理由頗難正面拒絕。

 國際政治從來是現實的,不是簡單的道理就能詮釋和解決的。中國和日本不僅現在是而且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中都是競爭對手,日本在很多方面領先於中國並對中國卡位,中國若能在爭取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上對日本卡位,無異對中國在兩國競爭中是有利的。可此層意思政府在正式場合卻很難提出,而在中國民眾中因為歷史問題存在濃厚的反日情緒,民眾以最直接的方式表達出其意向,政府就可以在正式場合增加談判砝碼:一個不認真認罪的國家怎能擔當國際重任呢?

 或許,這也是中國黨政當局默許民眾進行反日示威遊行又不願擴大事態的原因之一吧。

毋須抵制日貨

 近期各地的反日遊行示威中出現「抵制日貨」的標語,並有砸壞日本商品損壞日本企業的行為。這些人沿用了二戰前中國愛國人士的口號,混淆了來華日本經濟行為在戰前戰後的根本差別。戰前,日資日貨來華是公開走私,是利用特權傾銷商品,是肆意掠奪資源,是經濟侵略;

戰後,是平等互利,尤其是八十年代初日資日貨來華不光在經濟上對我有利,而且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起了很大作用。

 正因為如此,「抵制日貨」和砸壞日資企業的只佔遊行人群中極少數,此種行為在更多的不參加遊行的一般群眾中也頗不以為然。要把反日的情緒主要放在中國自己的事情上,只有在政治民主、經濟發達、文化豐富、社會風氣及人民素質各方面提升自己,才能折服大多數日本人,也才能使右翼頑固勢力喪失市場。一個民主富強的中國是容易引得世界尊敬而壓服日本右翼軍國主義的。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