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五大瑞兽 - 貔貅 麒麟
資料整理區仕美

貔貅有二十六种造型,七七四十九个化身,其口大,腹大,无肛门,只吃不拉,象征揽八方之财,只进不出,同时可以镇宅辟邪,专为主人聚财掌权。

貔貅,粤音读作"皮休" - 又名天禄、辟邪。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

据古书记载,貔貅是一种猛兽,为古代五大瑞兽之一(龙、凤、龟、麒麟),称为招财神兽。貔貅曾为古代两种氏族的图腾。传说帮助炎、黄二帝作战有功,被赐封为 “ 天禄兽 ” 即天赐福禄之意。它专为帝王守护财宝,也是皇室象征,称为 “ 帝宝 ” 。又因貔貅专食猛兽邪灵,故又称 “ 辟邪 ” 相传貔貅是一种凶猛瑞兽,而这种猛兽分有雌性及雄性,雄性名"貔",雌性名为"貅"。 在南方,一般人是喜欢称这种瑞兽为"貔貅",而在北方则依然称为"辟邪"。

貔貅是以财为食的,纳食四方之财,造型多半是環抱著銅錢,頭上有隻獨角、貌似麒麟的小龍,叫做貔貅,不明究理的人,常以為是「表皮光滑的蟾蜍」或「睡著的麒麟」,近五六年來在香港和上海成為鎮宅納財之象徵。中国传统是有"貔貅"的习俗,和龙狮一样,有将这地方的邪气赶走、带来欢乐及好运的作用。 貔貅的作用貔貅与麒麟有所不同,貔貅是凶狠的瑞兽,且护主心特强。有镇宅辟邪的作用 ; 古代還用貔貅來鎮墓,是墓穴的守護獸,一般古墓的墓前都可以看到,可知其殺氣的勇猛。

貔貅在风水上的作用,可分以下几点说明:

一、有镇宅辟邪的作用。将已开光的貔貅安放在家中,可令家运转好,好运加强,赶走邪气,有镇宅之功效,成为家中的守护神,保合家平安。

二、有趋财旺财的作用。除助偏财之外,对正财也有帮助,所以做生意的商人也宜安放貔貅在公司或家中。

三、有化解五黄大煞的作用用来化煞镇宅和旺财,尤其在财运方面,貔貅是有较明显作用 。

传说貔貅是龙生九子的第九子.能腾云驾雾,号令雷霆,降雨开晴.相传有辟邪挡煞,镇宅之威力.龙生九子,神通不一。其子貔貅,胜父千倍,长大嘴,貌似金蟾,披鳞,甲形如麒麟,取而兽之优,有嘴无屁股,吞万物而不泻。可招八方财,可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传貔貅因为触犯天条,玉皇大帝罚他只许吃不许拉。所以貔貅是以财为食的,纳食四方之财,肚子是个聚财囊,同时催官运。

貔貅有二十六种造型,七七四十九个化身,其口大,腹大,无肛门,只吃不拉,象征揽八方之财,只进不出,同时可以镇宅辟邪,专为主人聚财掌权。 古贤认为,命是注定的,但运程可以改变,故民间有 “ 一摸貔貅运程旺盛,再摸貔貅财运滚滚,三摸貔貅平步青云 “ 的美好祝愿。


五色齐辉“万财貔貅”
古时貔貅是分为一角或两角的,一角称为“天禄”,两角称为“辟邪”,后来再没有分一角或两角,多以一角造型为主。 “天禄” 则较为少人用以称这类瑞兽,还有些人将它称为 “怪兽” 或 “四不像”等。貔貅的造型很多,难以细分。经过朝代的转变,貔貅的形态比较统一,龙头、马身、麟脚,额下有长须,两肋有翅膀,会飞,且凶猛威武,如有短翼、双角、卷尾、鬃须常与前胸或背脊连在一起,突眼,长獠牙。到现在常见到、较为流行的形状是头上有一角,全身有长鬃卷起,有些是有双翼的,尾毛卷须。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此兽无肛门,只进不出,比喻为招财进宝。



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 古时候人们常也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它有嘴无肛门,能吞万物而从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现在很多中国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

麒麟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據說能活兩千年。雄的名麒,雌的名麟,合稱麒麟。性情溫和,不傷人畜,不踐踏花草,故稱為仁獸。麒麟的形狀像鹿,尾似牛尾,麒有獨角,麟無角,口能吐火,聲音如雷。中國古代用麒麟象徵祥瑞。相傳只在太平盛世,或世有聖人時此獸才會出現,亦作騏驎。
民間傳說麒麟會給人們帶來兒子,使家族興旺,因此有麒麟送子之說。傳說中孔子的母親生孔子前曾有麒麟現身。

我国古建筑的屋檐翘首、门环上,常见有各种石刻、铜铸、砖雕、泥塑、彩绘的怪兽,造型古怪有趣。这些怪兽源自古老神话传说,都有特定的寓意。最常见的怪兽是麒麟,其形似鹿,头上多为一只角,有牛尾、鱼鳞,传说它不踩任何活物,是美德的象征,与龙、凤、龟合为“四灵”,因此,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喜欢把它塑在宫殿庙宇民宅上,以示清明吉祥。

在古建筑屋顶压脊两端多饰有一种龙头鱼尾的怪兽 “螭吻” (又称龙吻),传说它的眼睛敏锐,因此,把它塑在高高屋脊上,寓明察天雨阴晴,风雹霜雪之意,以保屋宇永固。我国古建筑屋脊上还塑有一排奇特走兽,建筑等级越高,其走兽就越多,最多达十一个。如北京天安门城楼翼角上雕有九种走兽:龙、凤、狮、麒麟、天马、海马、鱼、獬等,这些都是古代神话中的吉祥物。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