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香港遊踪系列 - 萬宜水庫
岩漿活動

香港在久遠年代處在火山爆發地帶,火山爆發流出岩漿,後冷却形成石柱。
而今我們可在多處如果州羣島和萬宜水庫,看到這些凝灰岩石柱。

更多相片
萬宜水庫
凝灰岩石柱
水庫所見花朶植物

   

萬宜水庫是本港最大的水塘,也是在海中興建而成,位於西貢東及西郊野公園內。水庫的興建工程宏偉,分別於糧船灣洲和西貢半島東部海峽的東西兩端,興建了兩條高於水平線六十四米的石壩,工程於一九七一年開始,一九七九年完成,儲水容量達二億八千萬立方米。萬宜水庫東壩的巨大錨形石防波堤別具特色。東壩及破邊洲一帶更有奇異的六角柱狀凝灰岩圍繞,氣勢不凡。

岩漿活動

自中侏羅世 (1.8 億年前 ) 延續到早白堊世 (1.2 億年前 ) ,高峰期是晚侏羅世 — 早白堊世 (1.4 億年前 ) ,主要受東北走向及部分受西北走向斷裂控制,形成多重複雜的破火山口;其中火山岩出露最廣,佔香港地表面積超過 50% ,構成絕大部分山地區域,岩性以火山碎屑岩爲主,含少量熔岩。

香港的地勢,與岩石分佈有頗密切的關係

香港屬於華南大陸邊緣大規模中生代岩漿岩層,中生代火山岩和侵入岩遍布全區,佔陸地基岩面積約 85% ,岩漿活動自中侏羅世 (1.8 億年前 ) 延續到早白堊世 (1.2 億年前 ) ,高峰期是晚侏羅世 — 早白堊世 (1.4 億年前 ) ,主要受東北走向及部分受西北走向斷裂控制,形成多重複雜的破火山口;其中火山岩出露最廣,佔香港地表面積超過 50% ,構成絕大部分山地區域,岩性以火山碎屑岩爲主,含少量熔岩。

香港地質主要分為火山岩、花崗岩、沉積岩及變質岩,其中以火山岩面積最大達 60% 。當岩石受到熱力、壓力或其他化學作用的影響,便形成了變質岩,部份更形成有實用價值的礦脈,常見於斷層帶和某些花崗岩體的邊緣。

火山岩

香港的火山岩分佈很廣,佔近一半的地面, 其中以流紋岩 為主,夾雜粗玄岩岩脈,見於西貢、大帽山、港島、大嶼山等地 區。一般而言, 6 0 0 米 以上的高山,全部都是火山岩所組成;而新界東北部沉積岩地區,則以礫岩最堅固,組成高聳的八仙嶺;花崗岩組成的山崗,最高也不足 6 0 0 米 (青山),大多則為二、 三百米 左右;變質岩地區、砂岩、頁岩及泥岩地區均為低地或丘陵,坡度不大。

在萬宜水庫東部,流紋岩更形成六角柱狀節理。 最稀有及獨特的地質景觀位於新界西貢東部,從萬宜水庫到果洲群島一帶,火山岩在這裏呈現為一排排豎立及整齊的巨大六方形石柱及石牆。這些巨大天然石柱非屬一般世界其它地方出現之玄武岩,而是由酸性流紋質焀岩組成。其結構及岩石特質,加上規模之大,世界少有。以糧船灣組的厚度為例,厚約為 400 米 ,而且同類岩石覆蓋的範圍為 150 平方公里 (15 x 10 公里 ) ,這種現象全球蔚為罕見。

西貢半島

半島的北部、西南部及塔門洲一帶屬粗粒凝灰岩。蚺蛇尖以東及深涌地區屬火成碎屑岩夾少量熔岩。萬宜水庫一帶及南面群島如滘西洲、吊鐘洲、火石洲等屬酸性熔岩。而北潭涌區的中部及南部則屬條帶狀酸性熔岩夾少量熔接凝灰岩。六角柱狀紋理的流紋岩。其形成的原因是熔岩流出時受到均勻的冷卻。這天然的景色,被鄰近龐大的水務建設襯托,甚有觀賞價值。半島的東南岸及離岸的島嶼,由於長期受東風和海浪的侵蝕,形成了很多特別的海蝕地形,例如海蝕洞、海蝕岩柱、海蝕拱、及海蝕隙等,使這區的天然地貌更顯豐富。

香港的地質地理地貌資源是相當豐富的。由於岩石種類多,每一類岩石遭受地質作用和風化侵蝕的經歷相異,加之香港的島海環境,海岸的切割使其得以充分地暴露,因此形成了多種類型的地質地貌現象。它們往往形成極具觀賞價值的地質地理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