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回到1937」 赤柱郵局復舊貌
舊灣仔郵政局現是法定古蹟

(來源: 明報 2007年11月27日) http://paper.wenweipo.com/2007/09/11/OT0709110004.htm



嵌有英王佐治六世標記「GR」徽章的原裝窗花,70年來陪伴赤柱郵政局度過無數風吹雨打,亦見證赤柱由小漁村變為旅遊點。(尹錦恩攝)

赤柱郵政局在3個月修繕工程後,回復70年前的舊貌,運作則與其他郵政局一樣,是全面電腦化。

有70年歷史的赤柱郵政局
赤柱郵政局於1937年建成,當時主要服務對象是赤柱的軍人及漁村村民。 (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外牆上掛上了殖民地時代的英王佐治六世紅色郵箱,旁邊放人手操作的郵票售賣機,是五六十年代的古物,抬頭可看到以毛筆書法寫「赤柱郵政局」,古色古香的味道,彷彿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了70年前的赤柱。本港現存最古老的赤柱郵政局,經過3個月修繕工程,外貌回復1937年舊貌,明天起會再次服務市民。

這間充滿殖民地風情的郵局,特色是

  • 門口的牌匾由人手寫成
  • 英皇GR徽章的窗框
  • 全港隻剩一個的GR紅郵箱
  • 首批自助售郵票機

保留佐治六世徽章

走進翻新後的赤柱郵政局,沒有現代郵政局的開放式櫃台,採用了木製櫃,並安裝了鐵窗;屋頂上的假天花全部被拆走,用了70年木製桁樑和橫樑再次展示,原有滿佈裂紋的水磨石地已作細心修復,白色窗花上亦見到嵌有英王佐治六世「GR」徽章,整間郵政局都是按照1937年時的模樣重新塑造。

郵政署長譚榮邦昨日上午到這間新的舊郵局巡視時說,「要保育其實並非很難做。」他指出,最初來到赤柱郵局巡視時,發現該局除了漏水,更有倒塌危機,必須搬遷拆卸,但他認為,若要搬走郵局太可惜,所以請建築署評估,計算過後決定保留這間最古老的郵政局,「若要搬遷的話最少要花300萬,但修葺只需百多萬,慳了200萬,又可保留特色建築物,一舉兩得」。他又說,「翻新後,再用多70年都得。」

赤柱郵政局是香港第12間建成的郵政局,70年代中曾擴建並改裝成現代的郵政局,面積只有33平方米,是全港最小的郵政局之一,不過,「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這裏有提供大部分一般郵政局都有的服務,包括寄信、繳費等。譚榮邦指出,由於赤柱並非商業區,故郵局服務仍足夠應付居民需求。


圖片來源:香港大公報

香港市民光臨這座面積僅得三百三十方呎的老爺郵局時,不僅看到復古櫃檯,入門之前還可一睹現已停止運作的“人手操作郵票售賣機”,乃至絕版的“英皇佐治六世郵箱”,以及窗花上優雅的皇室雕花“GR”等,散發出陣陣早期的維多利亞氣息。


譚榮邦指赤柱郵局的窗花,保留了英王‘GR’字樣

服務櫃檯更新裝上鐵造的柵欄,就連墻上的日曆跳鐘,以及腳跟下的水磨石地板,均力求重塑昔日風貌。正門墻身,更嵌入了現已絕版的銅制“人手操作郵票售賣機”,以及漆上紅油的“英皇佐治六世郵箱”,這個郵箱,更是郵政署貨倉內唯一倉底貨,彌足珍貴。不過,為保存古董,上述兩件展品,僅供觀賞,要買郵票或寄信,則請使用旁邊的現代版郵箱及郵票售賣機。


舊灣仔郵政局現是法定古蹟 (政府環境資源中心網站)

「舊灣仔郵政局」,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郵局建築。它坐落於港島灣仔峽道和皇后大道東交界處,建於1912至1913年間,初期此地曾用作警署,其後於1915年3月起正式啟用作為郵局,直至1992年8月取代它的新郵局在旁邊的胡忠大廈落成啟用為止,提供郵政服務歷時近80年,成為見證香港郵政發展歷史的珍貴文物。該建築於1990年被列為法定古蹟,亦是香港目前唯一的「法定古蹟」郵局建築。

1993年12月經翻新再利用,成為政府環保署屬下的「環境資源中心」,又名「環保軒」。其內部保留了原郵局的櫃檯、郵政信箱及郵票售賣機,並掛有多幅郵局當年運作期間的歷史相片,市民和遊客到此參觀瀏覽,緬懷舊日郵局好時光。

舊郵局融合中西建築風格於一體,平面呈L形曲尺狀,山牆部分頗具江南建築特色,而屋頂鋪設又屬嶺南建築做法,牆身及門窗則採用英國殖民地建築形式。由於建在斜坡上,所以建築沿皇后大道東的正立面坐落在一人多高的石台基上,有一石梯階通往正門,使這座只有一層的建築頗有居高臨下的氣勢。其實這已經不是舊灣仔郵政局第一次在香港郵票上現身了,它最早出現在香港於1985年3月14日發行的「香港歷史建築物」郵票上,而最近一次則可以在2006年7月18日發行的「香港十八區特色」之「灣仔區」郵票上見到它,加上今次一共是三次,可算是出盡了風頭。

作為新式郵政創始國的英國,在1841年佔領香港後,隨即就設立了「香港郵政局」,位置在今港島花園道一帶的小山崗上,是一間不大的石屋,當時華人稱其為「書信館」,它被視為是香港第一代郵政總局。第二代郵政總局是一座西式樓房,於1846年初落成,原址位於畢打街與皇后大道中交界處(今華人行所在地)。1911年落成的第三代郵政總局,設在畢打街與德輔道中交界處(現址為環球大廈),係一座美輪美奐的文藝復興風格古典建築。它既是香港郵政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建築,亦是當年香港的地標之一。但十分可惜,1970年代因興建地鐵中環站,該建築被拆卸,郵政總局搬遷至康樂廣場現址。上述前三代郵政總局建築均已不復存在,我們只能從早期的畫作或舊相片上一睹它們昔日的風貌。

當年拆卸第三代郵政總局建築時,曾遭到許多有識之士的反對,也因此催生了香港的《古物及古蹟條例》於1976年頒佈實施,以確保香港最具價值的文物古蹟得到保護,並在城市建設與古蹟保護、商業利益與文化價值之間取得平衡。作為無可奈何的補救措施,舊郵政總局被拆下來的簷廊石柱有五條擺放在尖沙咀東部「百周年紀念花園」的噴水池旁邊,另有四條則聳立在嘉道理農場內,成為場內的「四柱擎天」景點。而原建築內部刻有香港郵政服務宗旨的木製拱形匾額則被鑲裝在新郵政總局二樓的牆上得以保留。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