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寨公園(原名九龍寨城)
區仕美資料整理
是香港殖民地時代位於今九龍城區的一座圍城,於1993年被拆卸。
建城原因
在清朝兩廣總督耆英於道光二十六年請建九龍城寨的奏章 - 內容解釋提議建築城寨之原因。耆英向道光奏請時,坦白說明兩個原因:「不惟屯兵操練,足壯聲威;而迫近夷巢,更可藉資牽制。」目的為了監視英人在香港所建的殖民地,防範英國圖謀九龍半島有關。並駐充足守軍,應付突如其來的變化。
另外便是防海衛民,對付盜匪。自明未清初,海盜出沒頻仍,盜匪螜踞瀝源等地。當時新安縣沿海一帶氏族,如新田文氏、錦田鄧氏、沙田曾氏等築圍牆防御。
初 建 於 1 8 1 0 年 的 九 龍 城 寨 砲 台 。
城寨的結構
城寨的外圍,北坐南向,圈圍一百八十丈,高連垛墻一丈八尺,厚一丈四尺。城門,敵樓各四座,即以其方名。西門坐居兌方,建而不開,以利方向。建造之穩固外,尚留意八卦方位的配合,堪稱事事兼顧。武器設施方面,城上敵台東,西,南三面配炮三十二位,北面依山,無庸備炮。為安全計,在城北添築腰牆一道,圈圍頂周一百七十丈,高八尺,厚三尺,配開長形槍眼,旁設耳門,中建望樓,比杜抄龔,而期周密。加上原有的防禦措施,九龍寨炮台便在前面不遠之處。
城內設施
城內設施十分齊全。城內開池,廣深各一丈,另水井二口。...街道鋪石板...建武帝廟...建副將,巡檢衙署各一所。...演武亭,大校場 ,軍裝火藥局並兵房十四間。東南,西南空地預備民居,毋致兵民互雜。
他們對城寨的風水非常重視,須與風水及八卦方位相配合,白鶴山南面臨海,東南直對鯉魚門水口,歸於巽位,山水氣脈均佳。同時反映了中國傳統社會重視風水的特色。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讓九龍城寨仍然歸滿清派兵管轄,成為位處英國殖民地的中國外飛地。城寨更是清朝官員辦公的地方,地位約等於現代的領事館。英國曾一度於1899年入侵城寨,卻發現城內空寂無人,並放棄佔領、管理城寨和駐兵。1890年代至1940年代期間,這群清朝駐軍仍然留於城寨內的衙門及其他建築物。
城寨的興建,反映鴉片戰爭後,當時朝廷、地方官員及平民百姓對興建防禦工作,抵抗外敵威脅皆感到十分迫切,而且極力支持。同時表示他們對抗外侮的決心,也可以明白在英法聯軍之役後,被迫搳讓九龍半島南端之時,界線定於九龍城寨南門之外。一八九八年,中國被迫租借整個九龍半島和附近的離島予英人,卻保留對城寨治權的原因。
1941至45年,日本侵華,日軍佔領香港期間,為了擴建啟德機場的明渠,拆毀了全部城牆。
日本投降後,露宿者開始在九龍城寨聚居,並於1948年成功抵抗英國政府進入整頓。由於皇家香港警察、殖民地政府無權進入,中國的政權又拒絕管理,九龍城寨頓成罪惡溫床、貧民區,更有以「三不管」(即中國不管,英國不管,香港不管)來形容當地的管轄權問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批難民從華南地區湧入香港,並聚居於九龍城寨; 由於港英政府完全放棄管理,寨城淪為三合會活躍地帶,成為販毒、賣淫、賭博等非法行為的溫床,最「著名」的色情場所、賭場、鴉片煙館、海洛英館、犬肉食堂等四處林立。此外,由於港英政府當時不承認中國醫生的資格,城寨也成為無牌牙醫診所和冒牌貨販賣點的集中地。
城寨從來「絕地逢生」,鋼筋水泥房屋如雨後春筍般建成,非法擴建、僭建嚴重,街道狹窄如走廊。居民用水來自八條公家的水管或水井。由於建築完全不經規劃,寨城環境衛生惡劣。1980年代初期,有推算寨城居有35,000人,而罪案率也比香港平均數字高得多。
城寨外望
城寨內望
九龍寨城清拆後,港英政府將原址改建為公園。在清拆期間發現了一些古代文物,包括:兩塊寨城南門(即舊日寨城的正門)原址出土的花崗岩石額,刻有「南門」及「九龍寨城」字樣;寨城城牆殘存的牆基、東南兩門的牆基、一條沿寨城內牆建築的排水溝及旁邊的石板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民眾為免石額被日軍破壞,將之拆下埋於寨城內泥土中。政府遂將公園改名為九龍寨城公園,這些文物都安放於「南門懷古」景區。
昔日三進四廂的衙門「大鵬協府」,則在修復和重建後成為展館,陳列了與寨城歷史有關的石碑(包括張玉堂拳書「墨緣」、「壽」字及載有衙門士兵出差配餉開支紀錄的光緒十二年《刊刻會議》)、寨城的歷史圖片等
九龍寨城公園
城寨歷四十多年來之不斷拆建,留下之古蹟只有衙門、古井、石碑和柱礎等。一九九零年五月建築署制定城寨公園之初步方案,考慮城寨之過去歷史,認為此地極宜建中國式園林,一可瀏覽,二可具教育性,三可存城寨之精神。
一九九三年一月建築署遣五位建築師前往中國,研究中國園林之歷史與地方風格,因清初是中國園林之黃金時代,遂選為城寨公園之設計風格。公園是以清初江南園林為設計模式,興建工程於1994年5月動工,由一群來自中國的資深技工負責,以確保傳統的設計和構思能再次在公園中展現。興建工程於1995年8月竣工, 整個公園佔地31,000平方米,共分為8個不同景區,各有特色,但融為一體。
整個公園以江南園林規格建造,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共八個不同景區。
衙府緬昔
一進正門就會見到衙門,而衙門是寨城內唯一保留下來的古老建築物,它被修葺後回復清朝的舊樣貌,而它的位置是處於公園的中央。
衙門內展覽了很多圖片,介紹寨城的歷史及公園的興建過程。此外之外,還陳列了一些在寨城中發掘出來的文物。 其中包括刻有大鵬協副將張玉堂拳書「墨綠」和「壽」的兩塊石啤。而另外的兩座古炮及一對的昔日寨城龍義學的石對聯也展出於衙門前。
「南門懷古」位於衙門門口的左前方。寨城的牆是由滿清政府在一八四三年所築。在日治期間,因為要興建啟德機場的地基,所以城牆被拆毀以供作材料之用。在一九九四年進行的挖掘工程中,南門的牆基,和兩塊分別「南門」和「九龍寨城」等字樣的石碩被發現。
九龍寨城公園亭台樓閣如畫,內有曲廊幽徑,山池流水、樹木成蔭, 還有五彩繽紛的卵石鋪地、刻有詩詞的石碑和竹木雕刻。公園內的廣蔭庭,擺放了各式各樣的嶺南派四季精巧盆栽,揉合四季景色於一地。
八徑異趣
在衙門的後面,便是八徑的景點。這八徑是穿插在園中不同風景區的小徑,而徑旁則種了很多的花草。遊人可以一面在前往不同景區的同一時候,一面欣賞種植在徑旁不同品種的花草。
四季同馨
廣蔭庭可說是園中園,位於衙門的西南方,佔地約三百平方米。庭內展出四季不同的時花,以及中國傳統具高山,林木縮影結構的盆藝術。而這些盆栽則放於走廊的兩旁,有便遊人觀賞。
生肖倩影
這裡陳列出以青白石造的十二生肖雕像,它們造型大部份都是十分可愛,只有個別造型較為異常。而它們更按照堪輿術的「天干」和「地支」所排列,列成一個圓形,而每雕像的面部都是向外,展出其與別不同的樣貌。
棋壇比奕
奕園中建有四個以卵石在地上砌成的大型棋盤,供對棋藝有興趣的遊人站立而奕。相信此景點的特色則較為平凡,因為這四個棋盤都是一模一樣,看起來會感單調,相信也沒有人會在此下棋,所以用性會比較低。而與此相連的是仿照明朝所設計的橘中秘亭。亭有對副對聯 ─「夢入神機橘中秘,適情雅梅花譜」,聯以四本象棋棋譜名拼成。
獅子窺園
獅子窺園東面有一座邀山樓,從樓內可以眺望遠遠的獅子山。邀山樓掛有一副應景的對聯─「縱目獅山遠,仰首明月高」。在一九三五年,魁星閣與龍津義學照壁相對地建立。當中的魁星乃是文人的守護神,而照壁上則漆有「海濱鄒魯」四字,喻意此學堂乃瀕海一隅,為大智大道之所。
歸璧半亭
這景點是由兩建築物組成,歸壁石和魁星半亭。位於衙門的左旁邊。「歸壁」是一座太湖石峰,大約有六米高,產自安長興,紋理與古玉相似,因此而得名。「歸壁」旁則建有魁星半亭,這魁星是五位文昌旁君之一,相傳是保佑考試及第的神衹。這景點都可算是較為特別,因為這由兩個景點組合而成,大大顯出融為一體的意境。
另有景點如邀山樓、六藝臺、歸壁石、童樂苑、敬惜字紙亭等。廣蔭庭則擺放嶺南派四季盆栽,並有一幅以啤酒樽、碗、碟碎片和剩餘建園材料砌成的「五福壽鶴圖」。九龍寨城公園與毗鄰的賈炳達道公園相連,形成面積龐大的公眾休憩地方。公園亦有三個小型山崗,以記念三位曾在城寨工作的牧師。
為保留城寨之精神,遂以歷史記載為亭榭之命名,如玉堂亭是紀念昔日守將張玉堂、冼斌溪是紀念文藻華麗龍津石橋序之作者冼斌,園內路徑以五十年代路名為依歸,如光明路、龍南路等。
城寨進口有南北門,循古制而建,從北門朝西而行,是本園之最高點,山石棋佈,沿冼斌溪而下,水聲潺潺,端是水隨山轉,山因水活。園中是衙門,昔名為大鵬協府,三進四廂,部份建築予以修復,餘者依原來風格重建。
越過衙門是南門,東是松崗,崗上有敬惜字紙亭,亭側有張玉堂撰寫之敬惜字紙銘碑。光明路盡頭是邀山樓,從此可眺獅子山,故有門聯:縱目獅山遠,仰首明月高。自玉堂亭南望,溪水因山成曲折,長廊繞入荷池,池上有石臺,臺上有龍南榭,翼守園之西南角,此外尚有弈園、童樂苑、六藝臺、溪堂等景點。
溪堂有門聯曰:閑庭信步愛光景隨時且作清游尋勝地,城寨往日問戍鼓何處更散思古發幽情,誠然做園旨要,庶幾近矣。
假山疊石
西方園林重雕塑,中國園林嗜假山。每次遊覽中國園林,總會看見很多各式各樣的假山石峰。假山和真山都具有多種多樣的形態,大體上可分為土山、石山、土石混合山三類。一般來說,大山用土,小山用石。而在寨城公園所見的,多是用石疊砌而成,較為有特色的是門前的「龍城鎮將」和「歸璧峰」。
「龍城鎮將」位於北門,主要用黃石疊砌而成。黃石質堅色黃,紋理古絀,形態端莊。它的形態似是兩位大將軍,左青龍,右白虎,保護九龍城寨的居民。 「歸璧石」(有完璧歸趙,香港回歸中國的意思) 位於魁星半旁,此石峰乃是安徽長興的太湖石。太湖石在山石中屬於上品,兼備「透、瘦、縐、漏」四大特點。透,顯示它玲瓏多孔;瘦,顯出棱角分明;縐,呈現它的起伏多變;漏,指石嵌空漏眼的曲折玲瓏。
中國園林多採用自然式的佈局。所以,園路都是以山水為中心,圍著景點築路,而且注重自由曲折,以做到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的效果。公園鋪地的材料主要是以不同顏色的卵石為主,組成四方十字、海棠之花等圖案精美的地紋,統稱「花街鋪地」。
在鋪裝地面時,除了注意裝飾性,還注重寓情於景,即是說鋪地的圖案是有意思的。例如在廣蔭亭內的一幅「五福壽鶴圖」,鋪地的材料採用啤酒樽、碗、碟的碎片,象徵宣揚環保意識,而整幅圖寓意長壽,五福延年。
九龍寨城公園揉合了寨城原址遺留下來的歷史遺蹟和中國江南傳統園林的設計模式
公園在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開放使用 , 整個公園佔地三萬一千平方米,八個不同景區分別為衙府緬昔、南門懷古、八徑異趣、四季同馨、生肖倩影、棋壇比奕、獅子窺園和歸璧半亭,各具特色和美態,巧妙地在整體設計中融為一體。公園以重修的一座三進衙門作為中心,令古寨城的景象再現於市民前。
獅子窺園
獅子窺園東面有一座邀山樓,從樓可遠眺獅子山。邀山樓掛有一應景對聯─「縱目獅山遠,仰首明月高」。
一九三五年,魁星閣與龍津義學照壁相對而立。魁星是文人的守護神.,照壁漆有「海濱鄒魯」四字,喻意此學堂瀕海一隅,為大智大道之所。
亭
一直以來,亭在中國園林設計中都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建築物,它周圍開敞通透,選址和營造均十分精巧。
中國園亭的最初形式是一種體積不大的四方亭,木構草頂或瓦頂,結構簡單, 多是樑架體系的木結構,由木柱承重,所以,平面和立面的處理都較自由,屋頂的造型和曲線也可由人們的審美觀點和視覺需要來確定。亭子的造式無定,隨意合宜則建,經常出現的,是亭與亭和亭與廊、牆、屋、橋等相結合而構成的組合亭。
http://www.hkcities.com/travel/kowloon_city_view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