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太極嘗談
譚燕梅

健身、養生為近年樂談的內容,Yoga, Pilates Exercise, 甚至更新的 Feldenkrais Method 都是熱門的運動,太極集健身、養生及功夫於一身,更為你我所取。
然就吳公藻先生所撰的”吳家太極拳”一書,開宗明義說太極乃知覺運動(註一),且是百多年前楊班侯所授,近代的 Pilates Exercise, 及 Feldenkrais Method 都有從中取材的影子。現簡要為文,希望能拋磚引玉。

Pilates Exercise (註二)
一百年前,德人Pilates習多項運動,發現運動肌肉(大肌肉)下的小肌肉十分重要,猶以腰脊部位的小肌肉為甚,負責平衡和支撐大肌肉,進而創出一套運動,甚得運動員,舞蹈員,及軍人的器重。該運動的好處是強健腰脊,保護及幫助創傷復原。缺點是局部,欠連續性。

Feldenkrais Method (註三)
半世紀前,猶太人Feldenkrais發現運動與知覺可以相輔相成,即運動可以改善知覺,從而創作出一套協助知覺復原的運動;他曾兩次中風,都由此康復過來。這套運動的治療師需要受四年的訓練。

Yoga
一千多年前,佛教傳入,瑜伽亦隨著傳入。瑜伽是籍著身體的扭曲,集中血液在軀體內循環,加速代謝功能。缺點是亦是局部,欠連續性,並需要特定環境與衣服。

太極
我國太極拳遠溯自六百年前的張三丰,近溯自百多年前的楊露禪,是集道家哲理、養生要義,與少林武術的功夫。就個人認知,此處僅談套路。太極套路的優點是一套全肢體,連續的知覺運動,對環境與物質的要求不高;缺點是十分難學,雖同一師承,因人施教,對拳理領悟,盤架姿勢,亦不相同,不能標準化,體操化,或韻律化。
太極的哲學理念

太極的構思源自道家的理念,道德經云:為學日增,為道日損;與儒家學說:自明誠謂之性,自誠明謂之教(禮記中庸篇),實異曲同工—深信人之初,五官四肢皆具無限潛力,名之為 ”固有之良”, 人因近習遠失而忘固有,太極旨在從知覺運動渙發此先天潛能。所以習太極者以訓練童心童身為目的,非筋肉的訓練。

太極的力學原理


太極分兩儀。
在人體的盤架上,以手分陰陽,腳分虛實,脊柱頂頭懸收尾閭,作為兩簡單的力點,將身體牽引伸展;以實腳為弓,虛腳為箭,身體為弦,作指導動作。
一: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其根在腳,猶在腳掌(湧泉穴) ,腳為發力起點,著力點集中,反作用力才能蓄勢待發。
二:槓桿原理:以脊柱為支點,肢體為桿,利用過胯,轉移重心而作功,因為以體重代拳力,又從脊出代替從膊出,所以威力較大,其實往往以一組槓桿發力,故可以四兩撥千斤。
三:離心力與扭矩:旋轉運動產生離心力,力似曲還直,若置物於飛輪上,即被拋出而方向難料。若飛輪同時亦移動(位移或轉動),做成扭矩 torque,猶似陀螺,既旋且走,變化更複雜,甚難捉摸。太極動作,先以腳進,後以腰轉(多為側旋),再配合肩背,是全方位的攻勢,令人暈眩,形成四兩撼千斤的鼓盪。

太極的養生之道

太極拳被視為養生之術,卻病延年之藥;關鍵在乎其能舒筋活絡,貫通經脈,促進新陳代謝;能促進新陳代謝,自然能增進功能,增強抵抗力。消除功能性毛病,例如高、低血壓,糖尿,神經衰弱,消化不良等;並預防傳染性疾病,例如傷風,感冒等。
人體的硬組織是骨骼,軟組織是血管、神經、淋巴腺等,亦即所謂經絡;軟組織隱藏於大肌肉下,貼附在骨骼與小肌肉間,既受保護,亦難接觸。若有動作能牽引筋肉(小肌肉),自然能按摩經絡,收舒筋活絡之效,增進健康。太極就是這門功夫,以非一般的動作,牽動非一般的筋肉(小肌肉),進而活動經絡,強身健體。

漁樵耕讀之學

太極的動作不是觀乎飛禽走獸(招式名稱偶有取材) ,亦不是憑空臆造,是多方面取材古人的生活體驗—漁樵耕讀。


搖櫓是古老的划船技術,搖動一櫓便能划過滾滾江河,雖是弱小,亦能勝任,憑的是腳力(虛實)、腰背力,如封似閉地搖曳。筆者亦嘗跟一艇家女童學搖櫓,初時不得其法,後來她用一根幼繩繫著櫓與立腳之間,教我用弧形動作,保持幼繩筆直,佮似一弦,艇不僅可以前行,亦由感覺水流,學曉轉軑。當掌握了技巧,就不再用繩弦了,所以鮮見搖櫓者用繩。弦的概念在太極拳中甚為重要,節節貫串,靠的就是弦的概念,如何找到那無形的弦,就是功夫。利用弦的舒張,彈出身體的韻律,調教生理的節奏。每個人都有特定的生理頻率,故每人耍太極的節奏亦略有不同,是很個人化的,集體的韻律訓練,難有特定的效果。

樵耕
上山下田等重活,都可以利用太極技倆來省力。家母早年務農,後隨吳公儀師傅學太極。吳常常傳授太極經論予弟子,奈何吳為北方人(滿族旗人) ,廣東話不靈光,文縐縐的古籍,家母聽懂與領悟多少亦成疑,不過很多動作她也能以農家生活作比方,師傅深入她淺出,甚得同門認可,事隔幾十年,很多經論她都瑯瑯上口,可知當年老師教導的悉心,我亦幸得此利便,知她所言必屬精要,就在此下工夫。香港電台曾播少林僧侶以耕種練功的劇集,可知農耕與功夫的關係。


太極不僅以道家哲學為綱,運勁架構更取材自書法之美。耍套路猶擬身體為毫,遊走在紙張之上,寫出撇、捺、縱橫。頂頭懸、收尾閭、含胸拔背、鬆肩垂肘,妨似顏筋柳骨演繹在太極之上。雖然太極著力不多在氣功部分,其實亦包含氣功,猶似書法之包含氣功,橫豎撇捺挑鉤間要貫徹一氣,太極動作亦然。

後話

太極,說易很易,因無特定場地與裝備的要求,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亦滲有很多功夫元素,例如箭步,前弓後箭,正襟危坐等;說難很難,因是知覺運動,要靜心體會,及持之有恆,要體會及捏拿到輕而不浮,沈而不重,正是” 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
練太極易犯錯,因為是一套運用非日常的動作。常言練太極傷膝,查所有太極的書籍,包括” 太極拳論” ,” 太極拳經” ,” 十三勢行功歌”等俱無以膝發力,傷膝者是用力不當。
太極聞名於功夫,若僅局限於推手與武功,已不合時宜,而且浪費。其實很多運動的內涵都可以從中取材,更為精進,例如高球的揮桿,可以利用沈肩靠背。古云太極高手是採浪花者,未知是否言滑浪!

註二
http://en.wikipedia.org/wiki/Pilates

註三
http://en.wikipedia.org/wiki/Feldenkrais_method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