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民间工艺
區仕美資料整理
福建倚山面海,风光绮丽,文化发达,素有“海滨邹鲁” 之称。福建的民间工艺就根植于这块沃土上。经过历代传承,福建民间工艺蔚为大观,有木偶头雕刻、泥面谱、彩扎、彩塑、面塑、漆线雕、花灯、角梳、剪纸、木版年画、剧装、民间刺锈、渔船绘饰、纸伞、绢扇等等
其他工艺:福建有丰富的编织材料资源,编织工艺几乎遍及全省,主要品类有竹编、草编和藤编等,产品有篮、帽、枕、席、包、箱等。
福建雕刻工艺
福建山岳连绵、丘陵起伏,蕴藏着丰富的石材,亚热带气候孕育着葱郁繁茂的林木,漫长的海岸滩涂有色彩斑谰的贝壳。心灵手巧的艺人就地取材,将石、木、竹、贝等材料加工创作成为身价不凡的寿山石雕、青石雕、木雕、竹刻、贝雕等工艺品,其中以福州寿山石雕、惠安青石雕和福州、莆田的龙眼木雕为代表。
惠安青石雕(包括花岗石雕),主要用于建筑装饰,以龙柱、石狮和各种人物浮雕为代表,其特点是雕画结合,精雕细镂,形象生动,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产品有浮雕、圆雕、影雕和碑石四大类。
福建木雕艺术是从民间建筑、家具、佛像雕刻逐步发展起来的。品种有龙眼木雕、黄杨木雕、樟木雕、金木雕、彩木雕等。主要产地有福州、莆田、泉州、闽北等,各地风格有别,佳作有《后羿》、《悟》等。福州龙眼木雕着重仿古,刀法细腻,注重神韵,风格淳朴,造型简练概括,稳重大方,具有劲健浑厚的艺术特色;莆田黄杨木雕和龙眼木雕则以精致的透雕见长,风格古朴典雅、刻划细腻、层次分明,闽南一带的金木雕流行以透雕与浮雕相结合,并施以金彩,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泉州的彩木雕,主要以飞禽走兽为题材,追求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
树根雕,是近年来承传木雕、并借鉴其他工艺而演变发展起来的工艺美术新品种,它利用天然乔木或藤本植物之老干枯根,相形度势加工成为人物、飞禽走兽、瓜果等陈列品,寓天然野趣,显物象神韵。
牙雕的主要产地在福州、莆田。福州牙雕源于传统的龙眼木雕,布局繁而不乱,雕法细腻流畅,气度稳重大方,风格独树一帜,是中国象牙雕刻四大流派(京、穗、沪、榕 )之一。现代牙雕佳作《曹大家》和《走雨》、《回娘家》等形神兼备,各具特色,是传统工艺美术吸取现代艺术表现手法的成功之作。莆田牙雕装饰性强,技法全面,作品以雕刻古代人物见长,主要代表作有《追击》和《史湘云醉卧芍药丛》等。
十二生肖牙雕。
早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先民就已經採用獸骨、獸牙、獸角等製成器物,與石器、木器、陶器並用。牙骨雕的重點材料是象牙,它紋理細密不規則,表面滑潤如玉,而且硬度適中,是一種優良的天然雕刻材料。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獸面紋嵌松石象牙杯,可謂殷商
牙雕/石雕的代表作。
象牙杯 千年工艺之寿山石雕
福州玉雕别具神韵,圆雕山水花鸟形象逼真、工艺精细,玉雕《水仙花》潇洒飘逸、神采飞扬,融寿山石雕艺术于玉雕之中,自成一格。
福州角雕以巧工奇镂闻名,多以蜻蜓、虾蟹、夏蝉、芦苇、动植物为题材。佳作有《柳蝉》等,画面神韵生动,角质透明,柔和淡雅。
竹刻以福州和漳州的为代表,艺人以 “留青法” 缩刻古名人字画竹片上,刀法精细、风格隽逸古雅,主要作品有竹刻笔筒、挂联、花插和镇纸等。
贝雕
贝雕工艺,以沿海地区盛产的贝壳为基本原材料,经艺人精雕细磨及抛光防腐等处理,制作成精美别致的艺术品和旅游纪念品。舟山贝雕曾创造过世博会获奖的辉煌,也经历了市场经济冲击下而险些失传的困境。主要产地在平潭、东山、福鼎、霞浦。平潭贝雕因材施艺,并力求形、纹、色的融和;东山贝雕以贝堆盆景为主;福鼎贝雕与漆器结合;霞浦贝雕则以贝贴画为主,都各具特色。
福建工艺画
福建工艺画主要有软木画、棉花画、绢画、通草画、纸织画等。软木画于本世纪初在福州问世,以栓木皮、栎树皮为雕刻材料,经过削切、雕镂和布景,构成各种多层次的浮雕式或圆雕式的山水亭台楼阁等艺术画面。
漳州棉花画,是以脱脂棉花为主要材料,揉彩扎、浮雕工艺并结合画理、章法,经捏、塑、粘贴、点染、装框,形成一种立体效果的艺术画面。棉花纤维细柔软,形似羽绒、皮毛,故题材以松鹤、孔雀、鹰、猫、虎等动物为多。作品构图新颖,造型生动,色彩明丽和谐,富有诗情画意,风格独树一帜。棉花画自60年代初创制以来,已有普通棉花画、双层棉花画、金丝棉花画等七大类几十个品种。有挂屏、插屏等形式,已成为居室厅堂的艺术装饰品和馈赠亲友的纪念品。目前棉花画远销美、英、法、日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棉花画是利用棉花质地柔软、可塑性强等特点,并借鉴雕塑、彩扎、国画等传统艺术,将脱脂棉花以桃胶等粘贴而成的工艺画。主要产于漳州。棉花画的品种有挂屏、台屏约50多种,题材广泛,风格典雅清新,可用于室内装饰。
福州绢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之一,画家在绢上绘制,经精心裱褙而成。题材多为山水楼阁、花草虫鱼、飞禽走兽、仕女神佛等。福州绢画的特点是意境清雅,富有诗意,并有古画气韵。绢画原有中堂、联轴、画片、挂屏等,后来发展为大、中、小型多扇式屏风、围屏、桌屏,以及木制、竹制挂扇。近年来,绢画艺人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同时,又采用敦煌壁画装饰形式在丝绢上表现古代人物,并大胆使用重彩为底色,配以淡雅的花鸟,使对比鲜明,画面生动。
历史文化名城福建省漳州市一幅长达千米的中国绢画,日前被确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绢画,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证书。这幅由漳州市委宣传部倡议策划的《盛世漳州》画卷,是由漳州市182名画家于去年8月至10月精心绘制的。画卷总长1000.28米,宽0.815米。画卷以绢丝为质地,采用中国画技巧,通过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再现了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市秀美的山川景色、名胜古迹、建筑艺术,并通过描绘各种民俗活动,展示漳州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讴歌改革开放以来漳州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漳州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书画名家众多。参加创作的书画家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严格的创作态度,深入生活,深入实践,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视角,娴熟的艺术技巧投入创作。
独具魅力的永春纸织画
永春纸织画的特点是朦朦胧胧、色彩淡雅,强调光线跟景物的变化,很有立体感。近看纸痕交织,经纬分明;远观,则缥缥缈缈,如有一层薄纱覆盖。自古就有古诗如此形容永春的纸织画:是真非真画非画,经纬既见分纵横。
纸织画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整个制作过程要经过构思、绘画、剪裁、编织、补色、点神、裱褙等工序,其中,绘画、剪裁、编织、裱褙是最主要的四道工序 –
纸织画制作首先要绘画,纸织画的绘画是从中国画当中发展出来的。它和中国画比较,规律一样,但是绘画用笔下墨,下颜色就不一样,纸织画有纸织画的画技:色彩要浓,层次要分明,轮廓要突出等等,如果严格按照国画的要求来,那编织出来就不好看。
第二道工序是裁,每条是两毫米左右,裁每一条都要平行、一样大,裁功要苦练。
第三道工序是编织,这更难,因宣纸2毫米很容易断,用力时要控制力度,不能太大,还要掌握气候变化。气候一变宣纸跟着变,比如说,一下雨、有雾,宣纸受潮后很容易断,所以有时要用大灯泡加热,或用火炉加热。六、七月宣纸太脆也易断,就很难编织。另外,整张宣纸纤维不一样, 有的多,有的少,要掌握好力度非常不容易。
第四道工序是编织,纸织画编织时,讲究经纬交织,也就是将原来画好的画裁成纸条作经线,以白纸裁的纸条作纬线,然后,就象织布一样,用一架特制的纸织机,轻轻编织。与其它三大中国家织相比较,纸织画编织的难度是最大的,因为在四大家织的用料上,纸是最没有韧性的,所以最容易断,更何况用来编织的纸条只有2毫米
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永春纸织画是闽南侨乡永春县独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因为它具有立体感,且色彩淡雅,加上有隔帘观月,雾里看花的美感,令其独具艺术魅力,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
在永春,关于纸织画的来历有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隋唐年间,永春桃溪沿岸种植了许多桃树,所以当时的永春被称为桃城。每逢春花灿漫时,桃花姹紫嫣红,加上薄雾笼罩,景色非常迷人,因此吸引了许多踏青赏花的人。雾中观花,这种独特的景致激发了当地艺人的创作思维,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把这种美妙的景观移到纸上,纸织画就是在这种特定的环境里被制作出来的。早在唐朝初期,永春就有纸织画的制作。据史料记载,到盛唐时期,永春已经有9家以制作纸织画为业的作坊。贵亭是当时一个很有名的纸织画作坊。
永春纸织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有福禄星寿、皆大欢喜、白鹤朝天、嫦娥奔月、木兰从军、十八罗汉、寿图八仙、八骏马、鸳鸯戏水、八仙过海乃至《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的故事人物等等,从人物、故事到山水、花鸟、飞禽走兽、应有尽有。其种类通常分为六尺长、三尺二寸宽的,五尺长、二尺八寸宽的,四尺长、二尺六寸宽的,五尺长、四尺八寸宽的四种规格,人们历来都喜欢将纸织画作为艺术品,悬挂在热闹的厅堂、点缀于幽静的书房,或作为喜庆吉日如祝寿、贺婚时馈赠亲友的珍贵礼物。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还珍藏着清朝乾隆年间的纸织瑰宝---清高宗御制诗十二扇屏风。
福建陶瓷工艺
福建陶瓷艺术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福建已能制作比较精美的陶器。进入青铜时代,几何印纹硬陶颇为兴盛,原绐青瓷也已出现。至秦汉,原始青瓷向前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青瓷技艺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显示出福建地方特色。隋唐五代,瓷器技艺渐趋成熟,陶瓷品开始输往国外,而国外的陶瓷品也进入了福建,从而促进了福建陶瓷业的发展。
福建漆器工艺
中国髹漆工艺已有7000余年的历史。三国以后随着中原汉人大规模入闽,漆器工艺得以在福建扎根生长。宋代,福州所作的 “福犀” 驰名于世。明代,福州雕漆四方采购者甚众,闽南永春漆篮则别具一格。及至清代,福建工艺兴盛发达,福州脱胎漆器尤独树一帜,随着出口增多而盛名远播,并屡获国际博览会大奖,成为 “建漆” 的代表。福建作为中国漆器的主要产区之一,漆器产品主要有脱胎漆器、雕漆、漆木碗、漆筷、漆篮和漆画等。
福州脱胎漆器是继承了我国古代优秀的漆文化而发展起来的传统工艺品,质地轻巧坚牢,造型大方典雅,色彩瑰丽,光亮如镜,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我国漆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誉为中国传统工艺的 “三宝”。 福州脱胎漆器的最大优点是:光亮美观、不怕水浸、不变形、不褪色、坚固、耐温、耐酸碱腐蚀。福州脱胎漆器最大特点是:轻。
福州脱胎漆器所具有的这些优点、特点,是由其特殊的制作工艺、高超的髹漆技艺所决定的。作为脱胎技艺同髹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福州脱胎漆器的制作颇为不易,从选料、塑胎、髹饰至成品,每件成品都要经过几十道、甚至上百道工序。工艺非常复杂,制作和阴干等十分费时,故一器之成往往需要数月,成品还需密闭在阴室里很久。
福建雕漆发展于明代,主要特色是仿古断纹。产品有屏、联、橱、箱、床、几、架、盆、罐等,多取自历史题材,经过仿古处理,具有古色古香的特点。
漆画是在我国传统漆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画种,在当今画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材料工艺的特异,漆画艺术的特点和趣味亦不同于其他画种。采用黑漆、朱漆、透明漆和金、银、螺钿、蛋壳等材料,配以雕、镂、嵌、填、晕金、莳绘等技法的运用,使漆画产生厚重古朴、典雅瑰丽、神奇异妙、韵味无穷的强烈艺术感染力。漆画还因其质地华美坚固,而适用于建筑上,是现代壁画的理想形式。近年来,我省的漆画作者,创作了大批优秀作品,其中《皓月红烛》、《拉网》、《曝日头》、《鼓浪屿》、《老子出关》、《窗口》、《海棠花》等作品在全国美展中获奖,为福建艺坛增添了光彩。
福建民间剪纸
福建各地的剪纸都有不同的特点。山区的南平、华安等地以刻画以山禽家畜的作品较多,表现较为粗壮有力、淳厚朴实;沿海的闽南、漳浦一些带则屡见水产动物入画,风格细致造型生动;莆田、仙游一带以礼品花为主,倾向于华丽纤巧的意味。
剪纸的作用了也很广泛:岁时节日的窗花、门鉴、灯花、仪礼花及刺绣的稿样,泉州艺人刻纸还应用在建筑中家具上,作复印漆画的底版。 最有特色的样式应称莆田的礼品花。贺生贺喜贺寿,祭神祭鬼祭祖,不管是馈赠还是摆供,也不管是礼轻还是礼厚,都要赋上一枚鲜红的剪纸花。就连猪头、猪脚、猪肚儿、鸡爪爪,也都如此。中国有句俗话叫 “礼轻人意重”,想必礼物本是象征行为,而礼物上的花儿,当是人情人意之所在吧?
礼品花的造型也别的意趣。一只鸡爪上的剪纸称之为 “凤爪花”,本无美感的东西顿时成了一枝爪丫儿的阿娜若舞的凤足凰趾,上面再饰以“戏牡丹”的图案,则更美观。猪肚子儿也很难看,作者把这朵花剪成一只肥硕溜油的小猪崽的意象,使这份本“好吃不好看”的礼物,得到了最恰如其分的完善。更奇怪其中的文字 “一团彩色” 而不是 “一团和气”,因为那满园之中,已洋溢着可视的祥云瑞气。
福建竹编竹扇
竹编
用竹条篾片编成生活用具和观赏陈设品。新石器时期的良渚文化遗物中,已经出现的竹编器具。几千年来,民间竹编有凉席、凉枕、扇、箩、筐、篮、箕畚等生活日用品;我国南方地区,则逐渐形成富于地方特点的竹编用具和手工艺品,如安徽的舒席、四川的竹丝扇和瓷胎竹编等。竹编制作,一般经过剖丝、切丝、刮削、磨光、编结等过程。
竹编扇
用竹篾编成的扇子。湖北江陵马山砖厂出土战国竹编扇,短柄,扇面略呈梯形,用细篾片编成斜向矩形图案,篾片编前,涂有红、黑两色漆,构成明丽鲜亮的图案,编织精细。此种竹编扇,战国两晋墓葬和壁画中多有发现,又称 “便面”。1975年,江苏金坛茅麓出土南宋竹丝团扇。扇柄木质,扇面用竹丝作骨架,两面裱纸,涂以柿汁,边框施黑漆。竹丝骨架细若鬃毛,挺括光洁,排列规整,穿插紧密,制作极为精细。扇面长26厘米,宽20厘米;扇柄长16厘米,柄黄色漆地上绘红色云气图案。现在,四川等地仍有竹丝扇的制作。
四川自贡竹编扇,晶莹光亮,宛如纨绢,驰名中外。清朝光绪年间,四川省自流井(今自贡市)的制扇艺人龚爵五编成细篾竹丝扇,扇面上有“福禄寿喜”等字形,或“喜鹊闹梅”图,深受人们的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