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敦煌藝術見禮俗
文/謝兆霖 佛門網133期  

婚禮 - 敦煌壁畫詳實記錄了唐代婚俗

婚禮是人生的里程碑,男女結為夫妻,為生兒育女作準備。敦煌壁畫詳實記錄了唐代婚俗的過程,當中不少細節的涵義已被人遺忘,很值得現代人參考。晚唐第12窟南壁展現了唐代婚禮的排場。婚宴設於宅第戶外的庭園中,園中架起帳幕,客人列坐於禮席之中觀禮。新娘與新郎在對面的帷帳中,帷帳類似現在的屏風,以布幔等物圍成屏障,供新人拜堂之用。新郎頭戴氈帽,身著袍服雙手持笏。笏是唐代官員上朝時用來記事的工具,但平民百姓在結婚時都會持笏作官員打扮,反映中國婚俗中「攝盛」的傳統。新郎在婚禮之日,可以誇大自己的身分,與現今人們在結婚當日租名車接送、穿名貴禮服異曲同工。新人前方排列的三隻竹筐盛有衣物等財禮。旁邊三叉架上豎立一面圓鏡,用以鎮妖。新人行的是男跪女揖禮,新郎要伏地跪拜,新娘只站立雙手作揖。圖中男行重禮女行輕禮,反映出當時敦煌流行入夫婚的現象,即是在女家成婚,婚後丈夫留在娘家。

行禮後有「奠雁」儀式,為新人獻上一對大雁。雁為候鳥,逐寒暑而不失時失節,寓意夫妻信守不渝,從一而終。南方無雁,我們今日過大禮送的一對雞就是雁的替身,但有多少人知道其中的深意呢?禮成後新人入「青廬」,以氈帳作新房,為的是其吉祥含意。青廬以大量枝桿交錯搭成,原稱「百枝帳」,諧音「百子帳」正合新人多子多福的祈望。最後新人以葫蘆剖分為二的合巹杯敬酒,是為「同牢合巹」。從此二人以禮相待,如佛陀在《長阿含經》所示丈夫敬妻有五事:相待以禮、威嚴不闕、衣食隨時、莊嚴以時、委付家內。妻亦以五事敬夫:先起、後坐、和言、敬順、先意承旨。

葬俗 - 敦煌壁畫記錄了老人入墓這種受佛教淨土信仰影響的獨特葬俗

敦煌壁畫記錄了老人入墓這種受佛教淨土信仰影響的獨特葬俗。榆林窟中唐第25窟北壁的老人安祥地坐在墓上,墓內掛山水屏風畫,和一般臥室無別。老人頭戴額羅帽,身穿圓領白袍正與親屬執手告別,親友皆表現得很悲傷。與親友話別後,老人便在與世隔絕的墓園中安心修持直至逝世。這習俗反映唐宋敦煌盛行淨土信仰,相信當衰老得將死時,老人走到山林樹下,安樂淡泊念佛而逝,將能往生淨土。現代城市生活節奏太快,死亡好像離我們很遠,可能大家會覺得老人入墓這行為真是匪夷所思。佛陀在《大涅槃經》曾開示:「秋天的田最好耕,象的足是諸動物足中最大的,而於眾多念頭之中。無常想為勝。」生死是最自然不過的事,細心觀察的話,身邊的一切其實都不停生生滅滅。多思惟無常,明白這是世間的定律,會令我們的人生過得更積極,每一分秒不浪費。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