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中国境内多次发现粟特人的墓葬
區仕美資料整理

中世纪粟特人的特点是擅长经商,他们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上的国际转贩贸易,有点像古代的犹太商人或威尼斯商人。这使他们在四周邻国的政治生活、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见昭武九姓)。7世纪中叶至8世纪中叶,晤武九姓国作为唐朝的羁縻州府,隶属安西都护,从而受到唐中原地区的某些影响。例如,粟特钱币方孔圆环,与开元通宝形制无异,唯钱币上的王名镌以粟特字母。目前,考古发掘出土的粟特钱币上的王名有许多已可与汉文文献记载的昭武九姓王名相印证。从8世纪初起,大食势力越过阿姆河北上,粟特地区逐渐为大食所控制。751年 ( 唐天宝十载),唐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率汉、蕃兵三万至怛逻斯 (今苏联哈萨克江布尔城附近 ),与大食将领齐亚德·本·萨利赫 ( Ziyādb.Sālih ) 交战,唐军因葛逻禄部临阵叛变而败绩。唐军被俘虏的工匠将中国造纸术传至康国,粟特纸遂广泛传布于穆斯林世界和欧洲。

随着考古的发现,中国境内多次发现粟特人的墓葬,让我们可以亲眼目睹粟特人生前的模式和死后的世界。中国境内最早出土的粟特人墓葬,是1983年由宁夏博物馆和固原县联合发掘了位于固原城郊南塬的李贤夫妇墓地。墓碑的墓石上说的很明白,墓主人为北周时期的柱国大将军李贤。考古工作者在该墓葬中出土了墓志、陶罐、陶制动物和生活用具、各种银器和玛瑙、琥珀珠以及玉器等珍贵文物770件以上,特别重要的是3件具有典型异域风格的舶来品:鎏金银壶、玻璃碗和镶青金石的金戒指,其中鎏金银壶、玻璃钉碗为国宝级文物。鎏金银壶被称为「宁夏第一宝」。1988年,鎏金银壶等为代表的宁夏文物,因邀赴日本展出,为确保文物安全,当时鎏金银壶的保价为一千万人民币。墓主人死得都如此富丽堂皇,可以想像其生前是何等荣华富贵!


镇墓武士俑


国宝:鎏金银壶

1996年初夏,中日联合考古发掘队在固原西郊,出土了北周柱国将军田弘墓。田弘也是宇文泰关陇集团班底中的重要干部。考古工作者从田弘墓里出土的文物有鎏金器、铁器、玻璃器、水晶器、瓷器、陶器等,最有影响的是5枚东罗马金币,金币数量是中国考古发现中尚属首例。


波斯金币(北周 田弘墓)

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这是我国第一座经过科学发掘、有准确纪年、并有着完整丰富中亚图像资料的墓葬。其汉白玉石椁上雕刻图案中的人物服饰、器皿、乐器、舞蹈内容以及花草树木,均取材于波斯和中亚诸国,有些画面有明显的祆教内容,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反映中亚古国和东西文化交流最集中、最丰富、最珍贵的实物资料。
墓主人为虞弘夫妇。虞弘为 鱼国人( 至今仍不知是在何处),因其父入附柔然,他成为茹如贵族子弟,为管几十载,先后在茹如国、北齐、北周和隋任过官职,曾一度 “检校萨保府 ”,执掌祆寺及西域诸诸国事务,也曾出使波斯、吐谷浑等国,经历颇为复杂。卒于并州,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2年)石椁殓葬。然而,“鱼国” 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处于什么位置,至今尚无定论。但从墓葬资料看,这里的彩绘汉白玉浮雕宴饮图、乐舞图、狩猎图、出行图等,表现了当时社会丰富的生活内容,洋溢着中亚浓烈的民族气息,反映了墓主人的民族、宗教习俗和萨珊文化特色,可以说,鱼国至少也应在西域或中亚的某个地区。

因早年曾被盗扰,虞弘墓随葬品大多已不存,但出土的石棺椁则价值非凡。该石棺椁内容及其丰富,雕刻有85个栗特、波斯和突厥人,大量动植物和乐器,组成各种生活场景54幅,展现了古代栗特、波斯和突厥三个民族的服饰、信仰、生产和生活习俗,是对古代中亚地区社会文化的形象再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是目前世界上关于丝绸之路中亚段和波斯、中亚文化罕见的图象资料。

墓内出土的汉白玉石椁、彩绘浮雕和石雕乐佣,以浓厚的异域风情,鲜明的文化特色,高超的艺术水准和重要的历史价值,一经出土,即震惊中外:在华夏文明的中心区域,竟然出现了难以释读的西来艺术,充分说明山西在北朝到隋唐时期,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热点地区。

虞弘墓浮雕

虞弘墓浮雕中,还有一些是我们很少见过的场面和艺术特色。浮雕中狩猎者的弓上都没有箭,即使弓弦扯紧,引弦待发,也不见箭,却总能使人感到箭在弦上的紧张气氛。这些表现手法,迄今所见甚少。而这些牛狮搏斗,犬狮搏斗,甚至还有骆驼与狮子互相撕咬的场面,即使在中亚西亚或者波斯的艺术品中也是罕见的,其本身也似乎是超越日常生活的场景。特别是狗在虞弘墓浮雕中,似乎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更加令人奇怪的是,虞弘墓壁画中,许多人物都被刻上了头光。

从虞弘家族定居晋阳及晋阳有“萨保府”看,定居在晋阳的中亚人数量一定很多,并且延续了几个世纪,说明早在1400多年前,晋阳与中、西亚就有着紧密的经济、文化和艺术交流,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心地位。晋阳在当时已是一个对外交流十分开放的城市,走在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虞弘墓石椁浮雕彩绘,不但是难得的艺术珍品,而且是反映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最丰富的一批实物图像资料,也是国际学术界研究古代丝绸之路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实物例证。  

出土时位于弧边方形墓室之中。整个围屏石榻为汉白玉雕琢而成,而汉白玉石材则运自河北曲阳。围屏上汉白玉石制屋顶采用歇山顶的式样,此种式样先前只在隋李静训墓与唐初李寿墓中仅见。围屏石榻刻满彩绘浮雕,所刻画的人物形象高鼻深目,发型奇特,身着圆领长袍,一派中亚、西亚气象。围屏局部或用贴金处理。围屏与底座按榫卯结构组装,每块围屏间用扒钉和铁环连接,故能保存千年至今。在粟特人的中心地带,在8世纪被伊斯兰教政府以前的数个世纪中,祆教的信徒们害怕腐烂的尸体会污染土地,所以他们只安葬干净的骨头。传统的祆教葬俗曝尸于野外,让野兽把肉吃掉,剩下骨头,然后将骨头放在一个罐(纳骨器)中并埋葬。而虞弘因其先祖曾数代在中国为官,其葬俗与其本族的葬俗有所不同,采用了更多中原的形式。在围屏下面,考古人员发现墓志一方。

墓志呈正方形,长宽约为73厘米,除了右下角缺失外,还存有625个字。墓志中记载虞弘生前曾任职检校萨保府,萨保原是粟特胡人商队首领的称呼。应该由粟特商业贵族担任。粟特人进入中原后,形成各个聚落,萨保也就成为一个粟特聚落的大首领。后来,中原政府为了管理和控制粟特聚落,就将萨保列入中央政府,成为政府任命的一个官职。墓志上还介绍了虞弘的故乡及简历,而关于虞弘的故乡“鱼”国,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


图中描绘了虞弘夫妇宴乐的场景。

画面上部,项结彩带的灵鸟正游嬉在葡萄藤蔓之间。画面正中,虞弘夫妇正举杯欢饮,欣赏乐舞。虞弘高鼻深目,留西亚常见的落鳃胡子,波形长发,头发结系飘带;头戴萨珊波斯国王常见的日月王冠;手执多曲长杯。唐代常见的酒器中只有多曲长杯不知其本名,而在常见的酒器名称中又只有叵罗不知为何物,故此孙机先生认为多曲长杯或即叵罗。叵罗,又作颇罗、破罗、不落或凿落,应为同一名称的异译。宋·陶谷《清异录·器具》谓:“不落,酒器也,乃屈卮、凿落之类”。画面的下端,为乐舞场面。一男子正在一块毡毯上快速旋舞,此舞即胡腾舞。胡腾舞起源于粟特,其舞者为男子。他们只能在小圆毯上纵横腾挪,不能离席。并且还要借助一点酒力。“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软满灯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刘言诗《王中丞宅夜观胡腾舞》生动地描述了此舞的特色。胡腾舞的形象迟至五代冯晖墓中仍可得见。舞者两旁为乐师,其所持乐器有腰鼓、箜篌、曲项琵琶、筚篥等。


此画面描绘了墓主人户外游憩的场景。

虞弘一足曲屈,一足下垂,坐于筌蹄之上,一名仆人单腿跪于毡毯之上奉上鲜果,一旁另有乐人弹奏琵琶以助兴。画面中墓主人的坐具为筌蹄。筌蹄又作筌提、迁提、先提,词无定字,本为一个外来语的对音。《玄应音义》说它“‭ ‬非此方物,出昆仑中”。这的“昆仑”指南海昆仑,正说明它是从东南亚传入我国的。自南北朝至唐,筌蹄在我国相当流行。垂足坐筌蹄最初是讲佛经的姿势,至唐代此物已成为常见的家具。唐俑坐筌蹄者亦不乏其例。


此画面描绘了射猎的场景。

一名英武的勇士正骑在骆驼背上弯弓搭箭,准备射向正面扑来的狮子。其坐下的骆驼也正转身嘶咬另一只狮子,一旁的猎狗也从旁助战。整个场面气氛紧张,刻画得生动形象。另人奇怪的是,画面下端,卧有一人却若无其事地正在举起兽兽杯饮酒。兽首杯起源于西方,初无兽首,传入希腊后才被加上这种装饰。希腊人称之为“‭ ‬来通‭ ‬”(rhyton),‭ ‬它像一只漏斗,可用于注神酒。当时相信来通角杯是圣物,用它注酒可防中毒,如果举杯将酒一饮而尽,则是向酒神致敬的表示。传到亚洲后,来通广泛流行于西亚的广大区域中,甚至进入中国。其实物可见于何家村窖藏的玛瑙兽首杯。


此画面描绘了两名神职人员正在护卫圣火的场景。

两名神职人员都为人首鸟身形象,装饰奇异,正守卫着祆教的圣火坛。祆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伊朗高原,曾为波斯国教,后传入粟特,并由粟特人传入中原。相传“安史之乱”的主角安禄山曾在叛乱前夕举行过拜祭圣火的宗教活动,以动员号召当地的胡人参与叛乱。安禄山,即为典型的粟特人姓名。粟特人往往以他们自己的国家为姓,如石、曹、安、史等。禄山是粟特名字Rokhshan “光明” 的汉文转写,相当于英文中的Roxanne。在吐鲁番出土的文书中可见粟特人多用此名。
许多粟特孩子都经常以出生的当月当日的保护神来命名,这种神则往往与祆教信仰有关,如史书中所记的石盘陀、玄宗的胡姬曹野那姬等。“ 野那 ” 为 “ 神的仆人” 之意,它与 “ 盘陀”等都是十足的粟特人名字。从他们的姓名当中可出看出他们的种族归属与宗教信仰。


画面上描绘了一匹有翼神马正在奔驰的场景。

神马身长两翅,结系彩带。有翼的马,这种形象多见于中亚粟特或西亚波斯的浮雕。带翅膀的动物同样是中亚、西亚的式样。这种形象应当受了波斯塞穆鲁的影响。萨珊波斯的塞穆鲁(senmurv),其形象前半身像犬、后半身像鸟。在萨珊,其地位犹如中国古代的龙,象征着帝王的权威和国势的兴隆,尊贵无比。但由于各国传统不同,粟特人对塞穆鲁的热情就相对淡薄一些,塞穆鲁纹被粟特人用当地神话中象征胜利之神的有翼骆驼纹代替。塞穆鲁既可用骆驼代替,想来用马来代替亦不足为怪。










Funerary Couch or Bier - Base of a funerary couch with Sogdian musicians and dancers and Buddhist divinities

Detail of a limestone slab depicting Sogdian festivities from a funerary couch (Northern Qi dynasty, 550–577 CE) found near Anyang, Henan, held by 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Guimet in Paris.
Sogdiana or Sogdia was the ancient civilization of an Iranian people and a province of the Achaemenid Empire. Sogdian contacts with China were initiated by the embassy of the Chinese explorer Zhang Qian during the reign of Wudi in the former Han Dynasty, 141–87 BC.

石椁正面描绘的是男女主人在帐中欢宴,欣赏歌舞的场面。画面中的男性舞者脚踏圆形小地毯,飞快旋转,衣带飘飞。这让人联想到唐代末年犯上作乱的安禄山,他正是靠着这种名为 “ 胡旋舞” 的异域舞蹈表演,赢得了当时集天下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的赞赏,从而平步青云,贪念与权势并长。于是,我们记起了安禄山所属的特殊民族———粟特。

2000年5月,一个和虞弘墓有相似文化特征的古墓在西安被发现。安伽墓出土了一方完好的墓志,上面写着墓主人安伽是姑臧昌松人,也就是现在的甘肃武威人。安是九大粟特城邦国家之一安国人进入中原后的姓氏;而武威是粟特人在中原最大的聚居地之一,这说明安伽就是粟特人。

巧合的是,粟特人安伽也曾任陕西同州萨保。公元579年,也就是虞弘被任命为太原等三个地区的检校萨保府时,安伽死于陕西家中。14年后,虞弘也在太原过世。1999年、2000年,中国先后出土了两个西域胡人的墓葬,困扰学者们多年的丝路文物遗存的问题一下子有了具体的实证。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