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我國現代化波濤中的香港傳奇 - 悼念林福孫先生
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大代表 劉佩瓊 2013年8月1日

            當我接到林太的電話告知林先生去世的消息,實在感到意外,因為六月底我承開會之便探望他時,他看來精神很好,我與他們傾談了一個多小時,到我警覺已經近晚上十時,他應該要休息了,才跟他道別。在電梯口我問他的女兒林青才知道他已經83歲了。

            我探望林先生主要談他的著作《China Developing – Cultural Identity of Emerging Society》及三聯書店去年底出版、羅元旭著《東成西就 - 七個華人基督教家族與中國交流百年》兩本書。前者已經出版多年,也出了中文譯本《發展中的中國:文化價值觀與各社會制度》。只是林先生對翻譯不滿意,這次探訪中他告訴我自己跟林太重做翻譯工作。

林先生在這本書的序言闡述他寫這本書的因由。林先生已經是其家庭中第四代在美國及英國留學的,有關他的家庭,《東成西就》書中第一章:”真理追求者-黃光彩牧師及其後人”,林先生的母親黃倩英就是黃牧師的長孫女,父親林鳳歧在美國完成學業後一直在國內從事鐵路工程的建設工作。1966年因病去世。我于數年前第一次跟梁秉中在北京探望林先生時,就引不住問一個長期存在我心中的疑問,他為什麼在1967年,「文革」已進入白熱階段時由英國直接回到中國四川,他告訴我他的母親在四川。

《東成西就》描述了林先生回到中國後的經歷,在改革開放前在工廠當工人,其後在學校教英文。林先生八十年代回港,我也見過一次面,當時他在研究中文輸入法。(有趣的是他沒有輸入法的版權,這次探訪時他仍為使用輸入法的問題所困擾)。他超前地在中國投資集裝箱生產、從事中國飛機製造軟件設計。他也發起「香港愛國華僑華人總會」。第一次去他的家是要為他解決一個在四川投資的糾紛。我把他的個案寫了建議交全國人大辦公廳。四川有關方面是處理了,卻沒有得到要求的賠償,反而打砸了他們的家。他們倒過來要賣房子結案。我知道後已是事過境遷,他們輕描淡寫道來,我可是很愧疚。

雖然林先生遇到很多挫折,身體也不好,有一年我們是去醫院探望他的,梁秉中醫生的忠告給了他們很大的信心。不論在什麼時候,當我們議論國是,他對問題在看透之餘仍包容體量、並且維持樂觀的態度使我感受很深。當我談到《東成西就》一書只做到敘述歷史,未有探索這個家庭、林先生個人在一個動盪時代的靈魂深處時,林先生說;「那本書說我是一心愛國的我已經很高興。」
我早於1964年入新亞書院時參加剛成立的「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便知道創辦人林先生其人,但是當時他已經去英國牛津大學讀書,未有機緣見面。但是在工作營聽服務隊的「老鬼」講他們如何在六十年代初幫助內地偷渡客入市區取得居留權(當時香港採取抵壘政策),使我們很有興味。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是以勞動服務社會的學生組織,我們利用假期為村郊起橋築路,也做田野調查,參加者對於香港有強烈的歸屬感,也啟發了很多人的一生路向。

林太任雅禮中國語文研習所所長。研習所在農圃道校舍五樓,我們住在六樓的女生宿舍,因此常常見到她。林太對林先生的支持十分重要,也很難得。

《China Developing – Cultural Identity of Emerging Society》一書是一本寫得很認真的學術性著作。旁徵博引中英文獻,難怪翻譯得不好!這書主要指出今日西方提出的一些價值觀,例如個人主義、人權、平等、民主、法治等在影響中國之餘,中國的文化認同對這個國家的發展郤極為重要。因此在國家發展過程中要融合該國家的歷史文化。這本書值得關心國家發展及世界政治的人參考,林福孫先生不平凡的傳奇一生就是最有力的實證。
                         


學貫中西文理  先天下憂而摩頂放踵 
可鑑神人魂不滅  
不離華夏道傳承
思通今古經綸  開太平篤以克難興邦

劉佩瓊敬輓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