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為了紀念服務隊五十年,我們可以去到幾盡? 將紀念日延伸成紀念年,派對已經開始了!
2014年 隊友意見
11月19曰
楊鍾基寫

「值服務隊五十週年紀念, 回想個人參加服務隊是不是值得稱善? 何不就此寫篇文章?這將是50周年紀念特輯的第一篇稿!

11月10曰
李焯芬寫

 

 

 ...很同意鳯群大姐的看法。「四十週年」紀念特刊基本上選載了一些「大路」的舊文章;「五十週年」紀念特刊應該有些新意、新文章。如隊友們能撰文回顧一下服務隊青䓤歲月對自已日後人生路的影響,那該是很有意義的事。我樂意寫一篇,希望一衆隊友都能寫寫。祝  新春百福  年年如意   歲歲平安

11月9曰
楊鍾基寫

 

 

 

 

 

 

 

 

 

 

 

 

 

 

 

 

有隊友提出要為今年的聚會編一本紀念集,這當然是好事。然而,紀念集由誰去寫?由誰去編?可以有些什麼內容?潘鳳群大 姐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建議。她說﹕「紀念集最好有多篇新作,談談服務隊如何影响自己在過往五十年對人對事的態度與表現。因為經過服務隊的經驗 ,身心都應有所改變。」她的話讓我想到,究竟是什麼原因,使這一群人在分散幾十年之後,為一個已經解散了幾十年的組織重新走在一起?似乎疏淡而又確乎真切 的,竟是五十年前在服務隊的某些經驗、某些因緣,或深或淺地影響了各人「在過往五十年對人對事的態度與表現」。對於焯芬和美賢以及隊中許多佳偶,頭等吉慶 當然是五十年前認識了今天開枝散葉的另一半,然而,他們在離開服務隊之後長期投入義務工作、組織慈善團體,以至李美賢為隊友所作的導賞,何嘗不可追溯到當 年服務隊活動的影響呢?引而伸之,「帶街明」的周詳照應當然來自當年探路隊的經驗,而「伙食成」的雅號更是五十年前的承傳。

回顧這些年,本來解散了的隊又重新活起來,工作人員從來不是依章選出,也沒有黃袍加身,動力就來自自動參與的默契。響應潘大姐的號召, 大家只要將薪傳於隊的一點燭光、一粒麥子紀錄下來,便是對五十周年的最佳獻禮。只要有文章,編輯起來毫無難度,倘若隊友們放心,我便肩起這任務。我對此 「紀念集」的初步構思,只要在隊的網頁開一個欄目,把未來一年的活動紀錄和來稿都放在一起,尤其是不少活動,最好的紀錄方式是錄影,更勝於死板的文字,則 最後是否有印刷版都無所謂。網頁專欄即將收納的項目,便有李美賢的導賞和林鼎的太極示範了。(113日我身在台灣,美賢的導賞能攝錄下來,對於當日未能赴會的隊友自是功德無量了。)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