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花郎道

http://zh.wikipedia.org/wiki/花郎道

花郎道朝鮮語:화랑),又稱郎家風流徒國仙徒風月徒,是朝鮮新羅時代一種訓練青少年的制度及其精神。此制度源於部族社會,讓青少年一起過團體生活,學習各種當地傳統道德、禮儀規範,之後又混合了中國傳入的佛教儒教等思想。在新羅真興王時成為國家正式的教育機構,其徒眾被稱為「花郎徒」。

花郎徒精神在二十世紀被認為充分表現在「世俗五戒」之上,其內容為:「事君以、事親以、交、殺生有擇(仁)、臨戰無退(勇)。」相當於中國人所謂的「忠、孝、信、仁、勇」。相關內容亦出現在壬申誓記石等歷史遺物上。但世俗五戒本身不是花郎道文獻。

20世紀韓國的觀點認為,花郎道在唐与新罗灭亡高句丽的战争和新罗与唐朝的战争中起到的很大的力量。

歌舞巫覡說
根據中國一些零散的資料所記載,「花郎」的其中一個定義是指穿著華麗衣服,從事遊藝、歌舞表演的生活,樣貌俊美的男性的一個族群或組織。
巫俗考》載:「我(新羅)南道之俗,謂男為花郎,而西北兩道,以花郎為賤遊女別稱」。另外,《海東高僧傳》引唐代令狐澄《新羅國記》述:「擇貴人子弟美者,傅粉妝飾之,名曰花郎,國人皆尊事者也。」朝鮮李<目卒>光《芝峰類說》又載:「新羅時取美男子妝飾之,使類聚,觀其行義,名花郎,時謂郎徒,或謂國仙。」這些記載,都與花郎一些資料相當吻合(如多數花郎都是年青的美男子,組織中有「國仙」、「郎徒」等稱號)。可見歌舞巫覡之說,的確可以視為是「花郎」的其中一個形象原型。

軍事組織說
花郎道的發展源遠流長,由於年代久遠,學者對於「花郎」組織的實際性質一直有所分歧。最常見的說法是歌舞組織、宗教組織及軍事組織,當中「軍事組織說」曾一度成為理解「花郎」的主流說法。據研究,花郎曾是古新羅王氏高麗時代的軍事組織,或者是非主要的軍事機構。這說法很有可能是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韓國人為了加強宣揚民族主義,因此大力讚頌具有強烈儒家主義的「花郎」精神,強調忠君愛國的思想下,「花郎」就更被堅信是為國效命的軍事組織。

可是,「軍事組織說」其實只是在7世紀中葉時,因為世人誤會了數個「花郎」成員的軍事事跡,以為整個「花郎」組織都像那幾位人物般以軍事活動為主,因此才錯誤向「花郎」組織投射了軍事形象而已。事實上,流傳至今關於「花郎」的零落資料中,絕大部分的記載都與軍事沒有關係。除了數個花郎成員是以武人的身份傳世之外,大部分花郎成員的活動都與古代「花郎徒」所信奉的五戒精神沒有直接的聯繫。其中有兩名著名的武人花郎,對於「花郎」的整體形象有比較重要的影響。

  1. 斯多含:尚存的記錄裡最早與軍事有所聯繫的花郎成員,是一位名為斯多含的少年。據載,斯多含在562年9月曾跟隨新羅將領異斯夫出戰討伐大伽耶(高靈伽耶),並在該戰役中擔任副將。這位少年作戰勇猛,多建戰功,而且重視友情,是一位忠義雙全的花郎,可惜英年早逝,年僅17歲便撒手人寰。他的行為體現了「花郎」的精神,因此更令花郎成為了與軍事牽上關係的組織。
  2. 金庾信:對「花郎軍事組織說」的成立影響最深的人物,是新羅時代的首席英雄金庾信。金庾信是花郎成員之一,在34歲時擔任統率軍隊的將領,一直以來都活躍於軍事活動。他的軍事成就,被普遍擴張到整個花郎組織之上。而且由於金庾信擅長劍術,這同時亦令人認為花郎組織中的成員有修練劍術的需要。

關於花郎勇武善戰的記載,主要來自《三國史記》之中。《三國史記》中指花郎是「賢佐忠臣,從此而秀。良將勇卒,由是而生」的文武人才,而非戰士,而且這只是引用自另一本古書《花郎世記》的簡單記載而已。二十世紀花郎被吹捧為戰士,被認為在當時新羅統一戰爭時期來說,是合理不過的民族風氣。

後世的花郎
二戰之後,韓國總統李承晚開始大力宣傳「花郎精神」。1949年學者李瑄銀發表了《花郎道研究》,鼓吹花郎精神,主要目的是為了建立國民的愛國情緒。朴正熙執政期間,仍繼續進行對「花郎」的政治利用。強烈的政治氣氛,令「花郎」逐漸成為一種神話式的尚武標誌,如韓國陸軍第11機械化步兵師的別稱為「花郎部隊」,韓國陸軍官校有「花郎台」的稱號,而韓國武功勳章的第四等級則稱為「花郎武功勳章」。

朝鮮日治時期面,「花郎精神」成為了日軍支配朝鮮人民時極佳的宣傳品。日軍以「花郎精神」代替武士道精神,向韓國宣稱「日本武士的原型就是新羅花郎」,基於民族自信心的驅使之下,這種手法或多或少能動搖韓國人民對日軍的敵意。

韓國人對於「花郎神話」的尊崇,更加表現在韓國的武術運動之上。在國際跆拳道聯盟ITF的設定中,「花郎」是其中一套套路的名稱。另外,韓國有一支由合氣道所衍生出來的武術支派,稱為「花郎道」,主張實踐新羅時代的花郎精神。

順帶一提,「花郎道」其實並不是一個正式的名稱,古書記載到的只有「花郎」及「花郎徒」這兩個詞組而已。「花郎道」的出現,大概只是坊間基於音近與及精神相似的原則,在模仿「武士道」的情況之下,所衍生的一種變奏的稱謂。

。。。。。。。。。。。

http://www.baike.com/wiki/花郎道

朝鲜 三国时期新罗封建贵族阶级的青少年 社会团体\"花郎\"的指导思想,新罗的主要社会思潮之一。亦称风月道或风流思想。据朝鲜史书《三国史记》记载,花郎制度建立于新罗真兴王三十七年 (576)。其目的是通过组织青少年进行各种集体活动,灌输封建道义和宣传爱国主义精神;了解他们的才智和品德,择其优者推荐国家录用。从新罗中期开始,国家的重要官职主要是从花郎的成员(郎徒)中选任的。因此,金大问在《花郎世记》中说:\"贤佐忠臣,从此而秀,良将勇卒,由是而生。\"

    "花郎道"包含三教的封建伦理道德观。新罗末期的著名儒学者崔致远称它为"玄妙之道"。他在为花郎徒鸾郎碑所撰的序文中说:"国有玄妙之道,曰风流。设教之源,备详仙史,实乃包含三教,接化群生。且如入则孝于家,出则忠于国,鲁司寇(孔子)之旨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周柱史(老子)之宗也。诸恶莫作,诸善奉行,竺乾太子(释迦)之化也。"所谓"玄妙之道"是一种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制定五条行动准则:"一曰事君以忠,二曰事亲以孝,三曰交友以信,四曰临战无退,五曰杀生有择。"花郎道是把儒、佛、道三教思想融合成为一体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新罗社会思潮。它以"临战无退","杀生有择"等现实主义思想,反对佛教的"忍辱""不杀生"的传统教理,以适应新罗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从根本上说,花郎道是新罗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进行辩护的封建意识形态。但它代表新罗贵族进步阶层的利益,对新罗封建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完成统一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这一历史性事业起了积极作用。新罗统一三国后,花郎团体开始逐渐解体,花郎道作为民族的传统思想被继承下来,给后来的朝鲜哲学思想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

有關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4%94%E8%87%B4%E8%BF%9C
崔致遠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7%91%E5%BA%BE%E4%BF%A1
金庾信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1072264.html
被国人误读的欧洲贵族精神 2011-04-26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daguomin/3/detail_2009_06/22/642018_0.shtml
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 2009年06月22日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1072509.html
贵族气质由何而来? 2011-04-26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ivalry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8%8E%E5%A3%AB%E7%B2%BE%E7%A5%9E
騎士精神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