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 第220窟南壁 阿彌陀經變的意義
南壁的阿彌陀經變,是根據《佛說阿彌陀經》畫成的西方極樂世界圖,是莫高窟出現最早、場面最大的淨土變。佛經記載的西方淨土,據說是無病無災無煩惱, 而且“無有刀兵、無有奴婢、無有欺屈、無有饑饉、無有王官,……不是納谷納麥、納酒納布,唯是朝鮮香花,暮陳梵贊,更無別役”的極樂世界。
經變由三部分組成:下段為地面,中段為水國,上段為天空。碧波蕩漾的七寶池水平台上,西方三聖---阿彌陀佛端坐蓮台,觀音、大勢至菩薩侍立左右(細看壁畫)。
西方極樂世界的種種美景,是莫高窟出現最早、場面最大的淨土變,一堵牆壁只畫一幅經變畫也是始於此窟 (敦煌 第220窟)。
阿彌陀經變, 亦稱西方淨土變。敦煌佛教經變畫之一。據《阿彌陀經》繪製而成。
經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日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 “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頗梨合成,上有樓閣,……他中蓮花大如車輪,……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天雨曼陀羅花”。
阿彌陀經變 - 敦煌石窟最早出现的经变之一,数量也最多。早期的许多说法图都是以阿弥陀佛为主尊,前方有宝池、莲花,就是一种简易的阿弥陀净土变相。经文和变相描述的西方净土是一个令人向往的极乐世界,在那里,以黄金、琉璃铺地,七宝池、八功德水中莲花绽开,天上飘扬着美丽的花雨,乐声缭绕,乐器在空中不鼓自鸣。这里没有人间的苦恼,众生都有非凡的智慧,寿命更是永无止尽,生命也从莲花中化生。如此美好的世界,胜过人们的理想。
要想到达往生极乐世界,只要积德行善,对阿弥陀佛及其净土抱有坚定的信仰。
《阿彌陀經》只有兩樣內容,一是“ 淨土莊嚴相” ,即“ 極樂世界” 無以復加的幸福美滿;一是“六方佛護念”, 即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世界的無量諸佛都來證明“極樂世界” 的真實不虛。即使從經文看,《阿彌陀經》中“ 往生” 二字僅有一處,它不是主要宣傳如何往生的經。莫高窟第329窟是最典型的初唐時期的阿彌陀經變。
敦煌第220窟南壁的淨土變,河原由雄、中村興二、東山健吾、陳清香、勝木言一郎、黃幸惠、寧強、田口榮一、王惠民等等都有論述。中村興二先生強調了化生、胎生,說這是根據《無量壽經》畫的。東山健吾先生則同意敦煌研究院編《敦煌莫高窟內容總錄》 的定名,認為叫西方淨土變最合適。其他幾位先生都認為應定名為觀無量壽經變。
根據「佛說阿彌陀經」畫成的無病無災無煩惱西方極樂世界圖,是莫高窟出現最早、場面最大的淨土變,圖以阿彌陀佛為中心,有十方諸佛、菩薩、天人、化生童子等共一百五十餘尊。
蓮池左右各有一座二層樓高的樓閣,內有人物及菩薩活動。寶池中有一根蓮花的主莖,一位菩薩跪於蓮花上。這朵蓮花的主莖又生出九朵蓮蕾,內裏各有一位化生童子,或坐或立。另有化生童子在池中戲水,為畫面倍添生氣。據佛經,往生者進入西方淨土世界是從蓮花中生出來,稱作化生。
要把第220窟此画定为观无量寿经变,主要的依据是画中有九个化生。其实,莲花茎上有十个化生,一个在 “主茎” 上,而且是菩萨装,背对着观众面朝佛。我想。这应是《无量寿经》中 “上辈往生” 者已经 “见佛闻法” 的表现。
敦煌壁画线描稿(宋)莲池化生(现藏于日本有邻博物馆)
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随著念佛功夫的深浅,有各种不同的品类,佛把这些品类归纳为三大类,就是上辈、中辈、下辈。
上辈往生人的条件
其上辈者,舍家弃欲 ( 舍弃 田宅之家, 烦恼之家, 三界之家, 生死之家; 远离种种欲望)。 而作沙门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真正出家离欲的修行人。最重要的,要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 是九法界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根本条件。就是发决定要在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的心)。最後 奉行菩萨的六度波罗密行法,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 念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奉行布施、持戒等六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积功累德,把所修的功德回向求生极乐)。
具备上面这些条件的众生,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的菩萨圣众,现在他的面前。在极短的时间内,立即随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在七宝池莲花中自然化生。花开见佛,圆证三种不退转,乃至证得无上佛果。一往生就得智慧勇猛、神通自在的果报。
中辈往生
中辈往生的人,虽然不能像上辈往生的一样行作沙门,大修功德, 也应当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随自己的条件,积功累德。
譬如:奉持斋戒 ( 斋 - 清净心; 。戒 - 身口意遵守佛的教训,没有过失) ,
起立塔像 ( 建立道场,塑造佛像;引申为培育佛教人才,弘法利生),
饭食沙门 ( 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四事供养出家人) ,
悬缯然灯 ( 缯 ’幢幡,‘悬缯’ 表弘法利生。‘然’ 同燃,‘灯’ 是佛前的供具。
‘然灯’ 表示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牺牲自己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意思)
散华烧香 ( 散华’是庄严道场,表修习示范布施佛法,庄严社会的身行。‘香’ 表戒定慧真香,‘烧香’ 是净化空气,表以戒定慧真香,净化自己的
身心环境)
然后以这些功德回向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的化身示现他的面前,虽然是化身,但是光明相好与佛真身没有两样。又有极乐世界的菩萨圣众前后围绕,都示现在其人面前,摄受引导他,他即时随化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以后,也是住不退转,无上菩提。只是他的功德和智慧,要比上辈往生的人差一等。这是中辈往生的因行和果报。
下辈往生
不能像前面上、中辈往生的人一样修诸功德。还是应当发无上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能欢喜、深信、爱好,修学这个法门,毫无疑惑。以真诚的心回向发愿,求生西方极乐净土。
此人临终之时,见到佛来接引,感觉就像梦中的境界一样。他也能够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往生者端坐莲花上,可以理解为 “紫金台” 和 “莲花台”;中品往生者,或在已开莲花上,或在半开的莲花内;其下品往生者,全在花蕾内。
阿彌陀佛端在蓮座
諸樂的莊嚴極樂世界:有 七寶池、八功德水,池中蓮花大如車輪,微妙香潔、
奇妙瑞鳥、諸寶行樹 出微妙音 , 有諸大菩薩、
善人俱會一處
七寶池 - 西方净土中由七宝构成的莲花池。往生净土的人在该池莲花中化生。七种珍宝。佛经中说法不一,
如:《无量寿经》以 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 为七宝;
《大阿弥陀经》以黄金﹑白银﹑水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
八功德水 - 按佛经,八功德水。
一 澄清,异此方混浊。
二 清泠,异寒热。
三 甘美,异咸淡劣味。
四 轻软,异沉重。
五 润泽,异臭腐褪色。
六 安和,异急暴。
七 除饥渴,异生冷。
八 长养诸根,异损坏诸根,及沴戾增病没溺等。
具有八种好处的水,即
一、澄净,就是水澄清洁净,没有污秽;
二、清冷,就是很清净凉冷,没有昏浊烦燥;
三、甘美,就是水的味道,富有甜味;
四、轻软,就是水的性质,轻浮柔软;
五、润泽,就是滋润滑泽,有益身心;
六、安和,就是安宁和平,沐浴其中,安稳舒适;
七、除患,就是喝了这种水,不但可以止渴、还可以去饿;
八、增益,就是喝了水,或者在水中沐浴,可以增长人们的善根。
上述之八功德水,充满于极乐世界的七宝池 和 须弥山 与七金山之间的内海中。
须弥山(梵语: Sumeru) 意思是宝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古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山位于一小世界的中央(一千个一小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世界)。
蓮花 念佛人往生時,阿彌陀佛手上拿著一朵蓮花來接引,導歸極樂,這朵蓮花就是念佛人初發心時,在七寶池中所生的。
世間的蓮花,是凡夫所栽,根生於泥土之中,肉眼無法窺見;極樂世界的蓮花,是出世間善根所生,而非阿彌陀佛所種,其根生於金沙之中,更非肉眼、天眼所能窺見。世間或他方佛國念佛人,發心求生蓮邦,七寶池中即生蓮花一朵,微妙香潔之極。蓮花幽微如斯,能時時提醒我們一切時、一切處,都要放低姿勢,不可恃才傲物,目無餘子,更不應自以為是,誇示修行成果,而招魔事
蓮花生於水池,不與高原、陸地的繁花麗蕊爭艷,所以古人把有道德學問的隱士,喻為蓮花。這些隱士有道德、有學問、有能力。大多數的花是先開花後結果,蓮花開時,蓮蓬裡就有蓮子,不必等待花落,是因(花)果同時,這告訴我們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好比喜怒哀樂的習氣一現行,就有喜怒哀樂的種子落入阿賴耶識,現行與種子互為因果。我們念佛或觀像,就把佛像與佛號種在腦海中,臨命終時,要是能把阿彌陀佛的種子,喚起現行,自然就會到阿彌陀佛那裡。我們念佛是因,在因地藉著佛果地上的功德,引發我們因地中的清淨種子,這就是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因果同時。
世間的蓮花白天花開,夜晚花合。極樂世界沒有晝夜之象,但蓮花也有開合,因為眾生根有利鈍,悟有遲早,悟則花開,未悟則為花苞。蓮花的開合也有表法的意思,當我們起心動念,一心、真性隱沒,猶如蓮花閉合一般,不起心動念,真性現前,好比花開。
在極樂淨土中,有重重無盡的蓮花,光色不同,大小不一,蓮花的光色與大小,端視念佛人修行功力的深淺與勤惰,這種「主伴相參」之相,表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西方世界蓮花不但光明遍照,而且香氣普薰,無遠弗屆,所以那個世界亦名「香光莊嚴」。我們世間的寶石雖然有光,但沒有香氣,極樂世界的香,誠如蓮池大師所說:「不可思議,香中之香,無與倫比」。我們念佛、禮佛或念經,偶爾會有感應,聞到異香,若見不到光明,或聞不到寶香,是自己有業障,而非香光達不到世間。如果自心清淨,「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只要有一分相應,在一剎那中就會見到光,聞到香。所以我們一定要認真修學,老實念佛,生到西方,蓮花化身,就具足五分法身香。這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在我們念佛、念經時,不但具足,甚至一切佛法,悉皆具足。因為一句佛號就賅羅八教,圓攝五宗,統攝一切佛法的綱領,這也是我們自性中無量波羅密的寶香。
念佛也是為了修定,開顯本性,怎能說是愚人呢?六祖說:「何期自性,本來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則青色青光,黃色黃光等,不論色與光都是清淨自性變現出來的。色比喻自性的本體,是清淨寂滅的;光是作用,有「照」的意思。花的光色不二,青色有青光,黃色有黃光,就是顯示我們自性的性體寂照雙融。宇宙萬法無量無邊的體相與作用,也都是從自性中變現出來的,所以沒有「寂」,則「照」不能起作用,好比千江水有千江月,如果江水波濤洶湧,月亮是無法影現在江面的。
蓮花微妙香潔,表示自性具足一切善法,自性清淨就現一真法界,迷惑顛倒就現十法界,現六道。目前我們雖沒有離開娑婆世界,若具足信願行,身心清淨,念念唯有阿彌陀佛,這時世間所有變化,一切因果,自然明白通達,就好像我們已經在蓮花中坐臥經行。所以說心淨則土淨,八萬四千法門,無非修清淨心而已。
敦煌220 南壁
畫面正中蓮池上,慈祥莊嚴的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端座於蓮台之上,諸多的脅侍、供養菩薩或坐或立在蓮池中,佛、菩薩身後殿宇交錯。碧空中十方諸佛菩薩乘祥雲而來,飛天散花,彩雲飄動,花雨繽紛,各種天樂不鼓自鳴。
大型歌舞的極樂世界
七寶池中,碧波潾潾,蓮花盛開,化生童子自蓮中出,或禮佛聽法或歡悅嬉戲。蓮池前欄楯之下平台上,有兩廂眾樂伎席地坐於方毯之上,手持各種樂器,聚精會神地盡情演奏,兩位舞者在平台中央似在天籟仙樂的導引下,踏著歡快的節奏,急速旋轉起舞,大有〝 舞腰困裊垂楊柔〞,〝 飄然轉旋回雪輕〞之優美身姿。舞者身後平台上的各種吉祥之鳥,有白鶴、孔雀、鸚鵡、共命鳥,似乎也在絃歌聲中震動雙翼, 發出雅音。周圍的佛菩薩也來讚嘆此〝 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美妙景象。
依經文內容, 在西方淨土中最重要的場所便是蓮池,也是淨土行者往生之處, 在蓮池中的蓮華之上,往生者必須捨棄一切,而直接坐在蓮花之上, 故圖中畫一佛五十菩薩圖之外,還畫了化生童子, 若是被包在透明而未開的蓮花之內,應是無量壽經所說的 ‘胎生’,是三輩之中的下輩, 至於未包在蓮花之化生童子則屬於中輩,而五十菩薩則屬上輩。
220 窟中南壁有淨土變相一壁,全圖是由中景的寶池和左右樓閣段,前景的舞樂段,後景的樓閣和虛空段等,三段組成的。中景的寶池正中阿彌陀佛坐在盛開的蓮花上, 兩旁的觀世音、大勢至侍菩薩則立在蓮花上,其左右兩端是以圓橋相接的寶樓閣。 前景則是一群或坐或立的化生菩薩群, 正在嵌花裝飾的舞台上舞蹈著、奏樂著。後景的虛空和樓閣,和中景的樓閣是相連的。寶地兩側各有一立佛和眾多菩薩,表示佛國裏有眾多菩薩。
中景正中的部分,其構圖造形,是以寶池為中心,其佛菩薩的華蓋、光背、造形、坐立姿十分類似敦煌三三二窟,佛座前蓮池上的被包圍在透明花瓣的化生童子也更相似。若化生童子是畫在盛開的蓮花之上,是依觀經所述的九品往生者。
菩薩侍立左右
阿彌陀佛的頭頂有雙樹華蓋,華蓋上方及左右有自天空飛下的佛及菩薩,天空上又有不鼓自鳴的樂器。接近寶池中的七寶地上有孔雀、共命鳥及仙鶴展翅起舞,一派歌舞昇平的氣象。舞者身後平台上的各種吉祥之鳥,有白鶴、孔雀、鸚鵡、共命鳥,似乎也在絃歌聲中震動雙翼, 發出雅音。周圍的佛菩薩也來讚嘆此〝 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美妙景象。
在舞樂段和寶池相連的平台上所畫的鳥,則應是《阿彌陀經》所述的:
「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 (妙声鸟, 能颂
佛经)、共命之鳥。..」
迦陵頻伽
共命之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