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香港“荒廢小島”的複興之路
凱特·斯普林格(Kate Springer)

2017年 2月 9日
Image copyrightKATE SPRINGER

香港向來以寸土寸金著稱,所以很少有人能想到這裡竟然會有一座廢棄的小島。但在中環東北約25公里的地方,卻有一座小島靜謐地躺在西貢的角落裡,為往來的人們提供了回望歷史的難得視角。這個名叫鹽田仔的小島富饒而蒼翠,隨處可見廢棄的住宅。

幾百年前從中國北方遷居而來的客家人曾經定居於此。他們在這座荒島上安頓下來,通過修建鹽田來維持生計。事實上,鹽田仔在粵語裡的意思就是"小鹽田"。 100多年前,由於來自越南和中國大陸的競爭日益激烈,這裡的鹽田紛紛倒閉,多數居民轉而通過農業、漁業和養殖業謀生。


島上散落著廢棄的住宅
(圖片來源:Kate Springer)

在20世紀40年代最繁榮的時期,島上的居民大約在500至1,200人之間。但到20世紀60年代,越來越多的家庭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遷居島外,有的搬到九龍,還有的則搬去更遠的英國。

到20世紀90年代,最後一批村民離開鹽田仔。隨後幾年,島上空無一人,只留下一棟棟的房屋漸漸腐化破敗。

但對少數村民來說,鹽田仔卻有著特殊意義——這裡折射出香港鮮為人知的歷史和文化脈絡,不應被人遺忘。


客家人曾經定居在鹽田仔
(圖片來源:Kate Springer)

新的開始

如果幾十年前來到鹽田仔,你會發現這裡除了叢生的雜草、破敗的房屋和廢棄的棕土,幾乎空無一物。這正是科林·陳(Colin Chan)離鄉40年後重返小島時的親眼所見。

"我回來尋找失去的記憶。"科林說,"但卻發現小島已經破敗不堪,我很難過。我在這里長大,這是我父親和祖父的故鄉。"

科林·陳的先人們早在300多年前就定居島上。作為第八代村民,他7歲前一直居住在鹽田仔,後來搬到西貢,然後又到英國求學。

"我還記得小時候在山里跑來跑去。"他說,"我很懷念住在村里的感覺。在香港的其他地方體會不到這種感受——但這裡卻保留至今。"


小島的歷史遺跡隨處可見
(圖片來源:Kate Springer)

1999年,科林被選為村代表,開始了復興小島的終身事業。最初幾年,他的重點是與世界各地的村民們取得聯繫,找到與自己志趣相投的村民後人和志願者,以可持續發展的思路重建鹽田仔。

直到天主教會2003年冊封約瑟夫·弗雷納德梅茲(Josef Freinademetz)為聖徒,真正的複興工作才開始步入正軌——弗雷納德梅茲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傳教士,他曾於19世紀的頭10年與村民共同居住於此。消息一經傳出,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徒們紛紛將這裡指定為朝聖之地,而科林也希望他們來到這里之後能夠受到熱情的款待。

一座活的博物館

科林與另外10名原先的村民共同組建了委員會,然後籌資建設了遊客中心。 2004年,一個慈善基金會通過天主教會向他們捐款,希望修復島上的一座有歷史紀念意義的教堂。這座教堂由天主教傳教士始建於1890年,是整個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教堂之一。

這座簡潔優雅的教堂外牆塗成蛋白色,不僅安裝了彩色的玻璃,還設計了一個私密的祈禱大廳。幾排木製長椅正對著由金色和紅色點綴的簡約聖壇。 2005年,該教堂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傑出項目獎。


這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教堂之一
(圖片來源:Kate Springer)

受到認可的村民幹勁十足,他們定期用輪渡安排遊客登島參觀,還通過各種展覽來展示鹽田仔的獨特歷史。此外還修建了一條古蹟觀光路線,翻修了客家老宅,修建了一座家居用品和陶瓷博物館,甚至在教堂腳下開闢了一片有機農場。

"我希望小島看上去像是一座活的博物館。"科林說,"10年前,人們並沒有形成文物古蹟保護意識。他們當時只想著賺錢和建造高樓大廈,但現在開始重視文化遺產了。"

重建鹽田

在成功完成了一系列翻修工程後,委員會又把重點轉向島上的老鹽田。十幾年前還滿是污垢的田野如今已經變成功能完善的鹽田,還配有專門的遊客教育中心,向前來觀光的人們展示製鹽的詳細步驟。

2015年,經過修繕的鹽田因為保護了香港的工業遺產而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表彰。據估計,這片鹽田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


經過修繕的鹽田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表彰
(圖片來源:Kate Springer)

如今,這些被紅樹林包圍的鹽田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雖然這裡的產鹽量不足以構成一門生意,但作為全香港唯一一處可以使用的鹽田,它們卻充當了一條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懷舊紐帶。

"我很高興鹽田得以重建,因為這拉近了我與祖先的距離。"鹽田仔導遊、第八代村民羅莎·陳(Rosa Chan)說,"能夠再現我們家族幾個世紀前的勞作方式讓我感覺很充實。"

羅莎13歲之前一直住在島上,後來搬去九龍繼續學業。此後,她又隨同家人一起去了英國,直到退休。

"我回到香港後,感覺有責任盡一份力。"她說,"我第一次回來時,一切都已破敗不堪。這里當時雜草叢生,我的腿都被草刮傷了。"


鹽田仔展現了香港鮮為人知的一面
(圖片來源:Kate Springer)

羅莎年輕的時候,家人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離開鹽田仔,但對她來說,那段童年時光始終駐留在島上。 "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我才能感受到家的溫馨。"她說,"我喜歡捉螃蟹,喜歡釣魚——是大自然把我帶到這裡。九龍找不到這種感覺。"

如今,她雖然家住九龍,但每週都會來鹽田仔兩次,種種花草,帶帶遊客。這裡吸引了很多人前來參觀:雖然面積不到1平方公里,但鹽田仔2016年卻吸引了近3.4萬遊客,他們多數都是前來了解鹽田,探索古蹟觀光線路,在島上徒步旅行,或者乾脆找個清淨的地方冥想。

漫步村中,遊客們依然可以領略它曾經的風采。成排的古宅雖然有些斑駁,但配以客家風格的板岩屋頂和瓷磚外牆,依然不失美感。儘管村里的很多房子早已破敗不堪,但羅莎並沒有忽略這些殘垣斷壁。

"有人來到這裡時,我很願意向他們展示這些荒廢的房子。"她說,"因為它在向我們講述歷史,它是我們故事的一部分。"

請訪問 BBC Travel 文章BBC Travel 文章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