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敦煌壁画
區仕美資料整理

敦煌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古代神话,供养人、装饰图案。金碧辉煌,绚丽夺目。供養人像是指出資開窟造像,供養佛菩薩的佛教徒,因表現侍佛功德而繪製自己的肖像。壁畫也描繪出種種現實生活的面向, 例如嫁娶, 迎佛。 敦煌壁畫中的山水畫遍佈石窟,內容豐富,形式多種多樣

莫高窟中唐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胁侍菩萨

 第199窟始建于盛唐,西壁开一 顶帐形佛龛。龛外南侧盛唐所画观音菩萨一身,现已变色不清。龛外北侧的大势至菩萨是中唐补画的。此菩萨形体大过真人,头戴宝冠,面相丰满,石绿色双眉,蝌蚪形胡髭,神态慈祥,面露微笑,一手托花盘,一手举前胸,足踩大莲花,体态端庄身上的天衣,长裙,披巾描绘线条流畅,赋彩淡雅。颇有吴道子落笔雄劲而傅彩简淡的意味,是中唐吐蕃时期出现的一种新风格。


供养菩萨1-晚唐14窟


河西歸義軍節度使曹議金為當時敦煌的最高行政長官,曹氏家族在敦煌開鑿了數個洞窟,以供養人的形象出現在壁畫中。

莫高窟記錄了眾多供養人的像、畫和題記,僅漢文題記就有1,570條,供養人身分有王公貴族、各級官吏、戍邊將士、畫工塑匠、寺院僧尼、來往商旅及平民百姓,其中包括一些歷代的統治者。敦煌在正史中記載的很簡單、潦草,內容豐富的供養人題記,記錄了敦煌世世代代的大族組成的統治網,是珍貴的歷史資料。

唐朝以前,供養人的像多數比例小,以表示供養人對神佛的虔誠,唐朝以後,尤其在五代時期,供養人的像越來越大,最後跟佛像一樣大了。 如五代98窟為曹議金功德窟,共畫供養人169身,從曹氏家族內親張議潮、索勛、外戚女婿于闐國王李聖天、回鶻公主等,還有節度使衙門大小官員及曹氏姻親、曹氏家族祖宗三代、兒女、子婿等,按輩份依次排列,而且有一批等身大像,超身巨像,比佛、菩薩畫更為顯赫,而且依次排列繞窟一周,畫像場面宏偉,似乎不是在供佛,而是供人,供奉曹氏家族。


比丘及鲜卑供养人第285窟(西魏)

《簪花仕女图》是一幅长达 180 cm 的人物画长卷,作者以工笔重彩的手法描绘贵族女子的悠闲生活。画面共绘五名贵妇及一名执扇的随从侍女,其形态丰腴贵气、云髻高耸、身着华衣,呈披纱曳裙之姿,脸施浓晕蛾翅眉更是妩媚动人,人物刻画端庄柔美,画面敷色浓艳和谐,另无数观画者为之倾倒。


周昉《簪花仕女圖》


虢國夫人游春圖


都督夫人禮佛圖


女剃度图  第445窟北壁


17窟——近侍女

山水畫是中國畫的一個重要分支,從隋朝就開始出現山水畫,山水畫強調「平遠」、「高遠」和「深遠」更甚則以闊遠,運用散點透視法,平遠如同「漫步在山陰道上」,邊走邊看,焦點不斷變換,可以畫出非常長的長卷,括進江山萬里;高遠如同乘降落傘從山頂緩慢下降,焦點也在變換,從山頂畫到山腳,可以畫出立軸長卷;深遠則運用遠近山的形狀深淡對比,畫出立體,山谷深邃的效果。

從古代起,中國的山水畫的特點是必須有人或建築出現在畫上,這幅畫才顯出生氣。
從唐朝開始,中國的山水畫開始分為南、北兩派,北派的創始人是唐代畫家李思訓,他畫中重用色彩,濃墨點苔上也用鮮亮的石青敷色,非常適合表現北方陽光燦爛、峭壁高聳的山峰。

山水畫流派畫風的傳統劃分方法:
• 青綠山水
• 淺絳山水

传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山水画史上第一幅完整独立的山水画卷,同时开启了青绿山水之端绪,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唐代李思训‭ (‬以唐宗室畫家) 、李昭道父子‭, ‬ 為代表青綠山水畫崛起。‭ ‬趙聲良在研究中發現,唐代是中國山水畫發展的第一個興盛時期,但盛唐山水畫的真跡, 卻幾乎沒有流傳至今的; 敦煌200多個唐代洞窟中的山水畫, 填補了中國畫史的一大缺憾。

漢代到隋唐五代,中外文化交往十分頻繁,印度宗教藝術也隨着佛教傳入中國。此時印度正值空前繁盛的笈多王朝,日益昌盛的印度教與佛教交相輝映,宗教藝術則吸收了吠陀雅利安人自然的寫實技巧,土著達羅毗人熱烈的生殖崇拜,豐滿複雜色彩繽紛。在敦煌壁畫的研究中,專家還發現壁畫所用顏料大部分來自進口寶石如青金石、銅綠、密陀僧、雲母粉等等。這些顏料在當時主要應用於西亞的宗教繪畫。

在魏晉南北朝,山水畫元素作為人物畫的點綴,被排列在主人公周圍,支離破碎,缺乏山水畫的整體性。直到到唐代出現經變畫,在宗教藝術上給了山水畫充分的發揮空間。


敦煌莫高窟第217窟南壁 (盛唐) , 表現《法華經化城喻品》整幅青綠山水

號稱「最懂中國傳統畫」的美國教授高居翰發現,李思訓式的青綠山水是一個「極端明確的世界」:線條幹凈利落,雲朵輪廓分明,林木株株,「這樣清楚而準確的氣氛似乎暗示着我們,物質世界是可以用人的智力來分析的。唐代人物畫里的,對人文主義理想的堅定信仰,甚至也反映在山水畫里。」

趙聲良認為,中國宋以後的山水構圖,很多其實在唐朝已經就有了,包括對畫家對透視的研究,「我們看《明皇幸蜀圖》)畫面有一邊有很高的懸崖,另外一邊肯定要空出來比較矮的比較平緩的山坡,這樣來表現一個深度,這就是西方人講的透視。


明皇幸蜀圖

除敦煌以外,盛唐式的青綠山水的作品幾乎完全湮滅在歷史炮灰里。「因為宋朝以後,那些畫家們不可能畫出唐朝的青綠山水了,為什麼呢?因為材料不一樣。唐朝壁畫必須是很厚重的顏色塗上去,所以形成青綠山水。

中国自古以来就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绘画中往往把人物放在一定的山水背景中来表现,寓情于景,也是文学艺术中最流行的手法。


青绿山水-莫高窟第217窟-盛唐

 
作为经变画的背景,这里描绘了春意盎然的景色,体现出唐代青绿山水画的特色。画面中有危崖耸立,有曲折流淌的河流,两峰之间瀑布用泻而下,山崖上青藤蔓草悬垂。近景中桃李花开,春光明媚。在两组山崖之间还画出一行大雁飞向远方,不仅表现出山水的纵深感,而且使静止的山水显示出活力和生机。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