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貴州屯堡文化
區仕美資料整理

貴州屯堡文化來自六百年前明朝軍隊的一些軍旅文化,幫助認識布依族生活,文化及習俗承傳。

屯堡源于明初朱元璋的调北征南事件。朱元璋认识到了西南稳定的重要性,于是命30万大军就地屯军。这一屯,屯出了悠悠600年的 “ 明代历史活化石 ”。《安顺府志 —— 风俗志》载:“ 屯军堡子,皆奉洪武敕调北征南……散处屯堡各乡,家人随之至黔 ”。“屯堡人即明代屯军之裔嗣也 ”。在今天的安顺,许多大家族的族谱,记载均与史料相同。在漫长的岁月中,征南大军及家口带来的各自的文化与当地文化融合,经过六百多年的传承、发展和演变,“ 屯堡文化 ”因此而形成。

布依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绚丽多彩的服饰,独特的民居建筑、婚礼、节日文化等有着悠久的历史,质朴古来而神秘。布依族的先民,一般被认为是由“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

布依族:女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多穿短襟长裤,配有栏干花纹装饰,也有穿裙的。喜欢蜡染,领、肩、襟、袖、衣摆都镶有花边。地区不同,服饰也各有异。包头帕,盘围腰,妇女喜欢银饰等。男性式样简单,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包蓝色或白底蓝方格头巾。

從稻田耕作的农具及稻田模型, ‬说明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种植水稻的农业民族。汉王朝对古夜郎的开拓和封建郡县制度的确立,历魏、晋、南北朝,大姓势力日益强大,阶级分化日益加深,封建领主经济逐步形成。唐代,中原王朝在布依族地区设置了一些羁縻州县,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刺史,世袭其地。五代时,增设了“八蕃”土司。宋朝继续推行“羁縻政策”,分别授予当地首领以刺史、司阶、司戈、将军等职衔,分别划归四川路、湖南路和广南西路节制。元代置罗甸宣慰司(安顺地区属其地)、顺元路军民安抚司(贵阳地区)、都匀军民府(黔南州部分县属其地)、于矢部万户所(兴义地区)及泗城州军民府(黔南州部分县属其地)等。

常见的舞蹈有织布舞、狮子舞等,动作协调,矫健轻捷。乐器有唢呐、月琴、姊妹箫、锣、铜鼓等。铜鼓是历来受珍视的传统乐器,遇隆重节庆方能敲击,在丧葬和祭祀中须由鬼师敲击。工艺美术以蜡染素负盛名,色调纯朴,图案美观。编织品如荔波竹席和平塘斗笠,驰誉四方。

布依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或建于河谷平坝上。富有地区特点的“干栏”楼房,上层住人,下层圈牲畜和存放柴草。地戏面具,木雕的,笋壳绘的,竹篾编绘的,纸坯涂绘的都可制成


六百多年前明朝军队里的一些军旅文化,渐渐形成了今日的“屯堡文化”。其中,地戏就是屯堡人特有的民间戏剧,而与地戏紧密相连的,便是地戏演员所佩戴的地戏面具,也就是地地道道的“屯堡木雕”——“傩雕”,俗称傩面具,“脸子”。正面人物的面具多数线条柔和,面目和善、刚毅果敢,而反面人物则一般面目狰狞。可见,地戏面具的人物区分往往叫人一目了然。


面具就代表了神灵,带上面具后的人,便成为神灵的化身,将神的秘语带入人间,同时将人的追思上达天庭。傩面具也拥有这样的意义,因此匠人们在制作傩面具时常常十分庄重。制作面具的木料需要在吉日吉时砍取,族长还需要亲自烧纸放炮,作揖叩拜,以示诚心。雕刻面具时,也须得品行端正、技艺娴熟的匠人主刀。面具做好后还需要“开光”,赋予灵性,使之成为有生命力的神灵。 在屯堡,每户人家门前都会有技艺精湛的精美垂花门楼、都有木雕花窗户。有的人家更有使用雕刻出精美绝伦的“寿”字的木雕挂饰装饰墙壁,有的是雕刻成房瞻放在门口上方。随着木雕技艺的发展,还有龙柱、根雕等精美艺术品。


安顺一带多山多树,岩石以沉积岩为主。其石材薄厚多样,硬度适中。屯堡人选择石木为主要建筑材料,那是为生存而作出的明智决定。他们深知,军事镇压并未带来永久的和平,环顾左右,反抗之事不绝。仅从明到清,大大小小的“焚烧屯堡”事件就不下数十起。如此险恶的环境,选择坚固而又阻燃的石头来建房,不能不认为是屯堡人生存智慧的一种选择。

屯堡村寨平面布局以一条主巷道和多条支巷道,将各家各户连成片,形成城堡式的结构。各支巷道只有一个口通往主巷道,构成“关门打狗”之势。民居沿袭了江南三合院、四合院的特点,由正房、厢房、围墙连成一门一户的庭院。结合特定环境的需要而加以改进成全封闭式的格局,从燕窝式到城堡式到城堡碉连结体式。在各种式样的独立庭院中,天井不仅是家庭活动的场地,更是防止进犯敌人纵火的措施。屯堡人的建筑观念,把防卫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在房屋平面布局上,屯堡民居强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屋面覆盖的石板讲究美学的几何结构,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平稳和谐、包容宽纳的审美观念。其住房分配既讲究实用性又充分体现内外、长幼、主宾的儒家纲常伦理,从而制约和维系着家庭和社会的人际关系。正房是屯堡民居中的主体建筑。是敬神、祭祖、会客、起居的主要场所。分三间、五间、七间不等。其立柱有五柱落脚九个头和七柱落脚十一个头等,其头、脚数均为单数。


屯堡建筑的装饰,是屯堡人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古代文化精华的凝聚,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当年明王朝“征南”、为了戍边和稳定局势的需要, 还强制一些 “四坊”、“五匠”的手艺人移民到贵州定居。
“四坊” 即指豆腐坊、榨油坊、粉坊等,
“五匠” 即指木匠、石匠、砖瓦匠等。

这些手艺人来自经济发达地区,手艺高超。特别是石、木二匠在屯堡建筑上,技术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和应用。艺人工匠们以刀凿代笔,在石、木材料上,用大与小、方与圆、曲与直、长与短、粗与细、凹与凸的对比方式,或施以玲珑剔透的圆透雕,或施以凹凸迭起的深浮雕,或施以深浅有度的浅浮雕,或施以流畅线描的阴线雕,把生活中寓意着美好意愿的石榴、荷花、牡丹、桃子、蝙蝠、鹿子、蝴蝶、鱼、瓶子、如意、云彩、万字、金钱等,用象形、会意、谐音的手法,组合成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伦理故事或含蓄意向的 “物谜”图形, 以满足主人祈求家业兴旺富贵长寿的愿望。


窗花木雕五福捧寿蝙蝠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