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尼雅 · 考古 · 故事——中日尼雅考古30周年成果展》
區仕美資料整理


此次成果展展出新疆尼雅遺址出土的珍美文物300餘件(組),炭精刻「司禾府印」「延年益壽大宜子孫」錦雞鳴枕等, 並首次還原展出8號墓地,再現中國古代新疆尼雅歷史文明的深厚積澱和滄桑變化。展出分為「尼雅考古 風雨百年」、「精絕勝跡 綠洲文明」、「輝煌成就 砥礪前行」三個部分。尼雅遺址遺蹟類型構成多樣,文物數量可觀,種類豐富,保存較好,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出土了包括精美絕倫「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在內的奢華錦繡等國家寶藏。



尼雅遺址夫妻乾屍


1995年出土的 “精绝国” 王族男女合葬干尸、中日联合考察队介绍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日兩國考古學家聯合對尼雅遺址進行了發掘,專家先後9次進入遺址考察,揭開了尼雅遺址神秘的面紗,再現了古代尼雅的繁榮景象。經考證確定,尼雅遺址是《漢書 · 西域傳》中所記載的絲綢之路南道上,今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緣,一處聞名於世的重要綠洲城邦——「古精絕國」聚落遺址。尼雅遺址是新疆首個評獲「全國十大考古發現」的綠洲城邦聚落遺址。

出土的乾屍總數已經至少30具以上,這些對於分析當地居民的飲食生活、健康疾病、死因等都要重要價值。但是在這種乾屍要長久保存也是一個問題。乾屍極為脆弱,在極度乾旱的環境中保存尚可,但環境稍微變化,就開始開裂、霉變。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為國家一級文物,1995年出土尼雅古墓群8號墓葬,為古人射箭所用護臂,其用鮮艷的白、赤、黃、綠在青色的錦緞上織出漢代典型圖案:雲氣紋、鳥獸、辟邪和代表日月的紅白圓形紋。該文物自1999年展出後,鮮少在展覽中出現,此次是其第二次亮相新疆博物館。

展覽選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司禾府印、「延年益壽大宜子孫」錦枕、蠟染藍白印花棉布等為尼雅遺址出土的珍美文物。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1995年民豐縣尼雅遺址1號墓葬出土)
(自治區博物館供圖)

1995年10月,在清理到一個東漢末至魏晉時期的男女合葬墓時,考古人員發現了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護臂,這塊織錦出土後不久即被定為國寶,2002年列入首批64件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該文物是古時射箭用的護臂,護臂所用面錦色彩絢爛,紋樣神奇。圖案為雲氣、瑞獸、吉祥語、星紋的精巧設計,在祥瑞雲氣紋樣間,有序織出「鳳凰—鸞鳥—麒麟—白虎」等瑞獸圖案,並依次織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吉祥小篆文字及圓圈紋表現的「五星」圖案;織錦織造以白、青、黑、赤、黃五色絲線見出,對應「五星」的吉祥語和星紋設計,表達祈佑祥瑞的寓意。這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真跡近20年來首次與烏魯木齊市民見面。這件織物出土時和弓箭、箭菔等放在一起,起初考古人員曾認為它 可能是和成套的武器一起使用的,然而,國家文物局專家王亞蓉教授 後來提示,這件織物應該是拉弓射箭時使用的護臂。

通過展出的300餘件(組)尼雅遺址出土的珍美文物,以真實生動的講述、簡約質樸的展陳,再現中國古代新疆尼雅歷史文明的深厚積澱和滄桑變化,讓廣大觀眾了解、感受漢晉時期絲綢之路上的精絕國的繁榮富庶。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出土於尼雅古墓群8號墓葬,這座墓葬曾被學者認為是精絕國的王族墓葬,墓中葬有男女各一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在男性墓主的一側小臂上。此次「尼雅考古30周年成果展」,新疆博物館 將完整再現8號墓葬男女墓主 及「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的出土情景,是第一次展出8號墓葬」。


尼雅遺址發掘現場翻拍

 

五星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東方」是我國古代星占術中特定的天穹位置,「中國」指的是黃河中下游中原等地,是一個地理概念。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是指出現五星共見東方之天象,則於中國地區的軍國大事有利。由於五大行星周期性圍繞太陽公轉時間不同,五星會聚出現的概率甚少,所以,出現這一現象具有重要的意義。

由於中國古代的星占和天文曆法由皇家史官專門掌管,而且中央王朝對曆法和天象擁有絕對的解釋權,所以,能夠使用這些星佔用辭作為織錦吉祥語的,只能是皇家織造官府——織室,而吉祥語織錦,也多用於政治色彩極強的封賞賜贈。此織錦由於其特殊的設計思想和祥瑞內容,加之特殊的祈願目的,其設計織造應該是漢晉皇家織室、服官生產製作的,而它的使用可能也存在極為特殊之處。護膊不是一件完整的蜀錦作品,而是幾千年前人們綁在手臂上的一小片蜀錦織物。
這八個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是漢隸文字,漢隸二字聽起來很古老,其實和我們現代的簡體字的字形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在這塊漢代織錦誕生後的2000多年之後,只要是認識漢字的人,都能準確讀出來。世界上其它古文字,比如埃及的象形文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現在這些地方的人們使用的文字已完全不一樣。這也是為什麼中華文明雖歷經滄桑,卻綿延不絕,是世界歷史上最古老,而又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

在古代,許多軍國大事都是由五大行星的星占來決定的。人們認為,如果五大行星同時出現在東方天空中,則對中原王朝有利。於是才有了上面漢宣帝的歷史記載。
在墓葬中還發現了另一塊蜀錦碎片,上面寫着「討南羌」三個字。考古學家們推測,這應該是同一片織錦 (兩塊織錦可以和綴為一) ,所以這條錦緞其實寫的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討南羌」。由此史學家們推斷這塊織錦很可能是西漢宣帝時期, 為了慶祝趙充國討羌勝利而造的。《漢書·趙充國傳》有一段關於此的記載:「今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蠻夷大敗。太白高出,用兵深入敢戰者吉,弗敢用兵者凶……」。

這句織錦文字的產生,無疑是漢王朝為了祝祈討羌大事在政治上、軍事上的順利成功,而將天象占辭與「討南羌」之宏願結合起來,以圖祥瑞的實際見證。與這條吉祥語可能有聯繫的歷史,是《漢書·趙充國傳》記載的西漢王朝的一次討伐西羌的戰爭:「今五星出東方,中國大利,蠻夷大敗。太白出高,用兵深入敢戰者吉,弗敢戰者凶。將軍急裝,因天時,誅不義,萬下必全,勿復有疑。」可見當時的天文星占對漢帝國軍國大事的決策影響巨大。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織錦上文字、星紋和象徵祥瑞的雲氣紋以及鴕鳥、仙鶴、獅虎紋,辟邪紋等祥瑞動物紋樣的和諧聚匯,可以說是古人將期圖大吉、大利的思想和理念進行社會化、世俗化、藝術化的一個突出的例子。

早在上古時期,相傳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養蠶繅絲,華夏女兒從此告別了衣不蔽體的生活。後來,在以周代為起始的各個朝代墓葬當中,也出土了各種樣式的錦。隨着錦的傳播和普及,錦便出現了地域特色,成都的蜀錦,蘇州的宋錦,南京的雲錦,還有少數民族的錦,比如廣西的壯錦。

錦的生產工藝要求高,織造難度大,是古代最為貴重的織物。就蜀錦而言,織就一片蜀錦全套工藝需要120多道,據說目前全國只有一位蜀錦傳承人賀斌掌握蜀錦全套手工技藝。他能讓近萬根經緯線來回交織,被西方人看做是「超強黑科技」。



精絕國


精絕遺址


南宋《佛祖統紀》之《漢西域諸國圖》(中國國家圖書館藏)

《大唐西域記》:「媲麽川東入沙磧,行二百餘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在大澤中,澤地熱濕,難以履涉,蘆草荒茂,無復途徑,唯趣城路僅得通行,故往來者莫不由此城焉,而瞿薩旦那以為東境之關防也」。殘缺史料僅記於此,精絕國從歷史的舞台上消失了。上世紀90年代出土了一件文物,暴露出了一個秘密,揭露出了中國與精絕國之間的一個關係。這件文物也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它就是——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織錦色彩絢爛,文字激揚,紋樣詭秘,意蘊神奇

如今的精絕國是一處沒有人煙、沒有水、沒有綠色的死亡世界,只有在流沙中搖搖欲墜的古代房屋、佛塔,還有那在黃沙中時隱時現的木棺和白骨,直到這裏出土了神秘的國寶級文物——「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尼雅文明,一個繼瑪雅、龐貝文明之後,成為又一個人類文明史上無法探尋的黑洞。

兩塊寫有字跡的木板

斯坦因發現木板上的文字是早已消失了的古代文字——佉盧文,這種文字是公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時期的文字。

佉盧文最早起源於古代犍陀羅,是公元前3世紀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時期的文字,最早在印度西北部和今巴基斯坦一帶使用,公元l-2世紀時在中亞地區廣泛傳播。公元4世紀中葉隨着貴霜王朝的滅亡,佉盧文也隨之消失了。

出土的佉盧文木簡中也發現了這樣的條款:" 砍伐活樹,罰一匹馬,砍伐樹杈,罰母牛一頭。"精絕國開始用法律手段保護水源和樹木,可見環境已經惡化到必須通過法律強制保護的地步了。
斯坦因發現尼雅遺址, 位於尼雅河末端已被黃沙埋沒的一片古綠洲上。古遺址散處掩坦在古尼雅河谷的沙丘鏈之間,以佛塔為中心,呈帶狀南北延伸25公里,東西佈展5~7公里。在這片狹長區域內,散佈着規模不等、殘存程度不一的眾多房屋遺址、場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園、畜圈、渠系、池塘、陶窯和冶煉遺址等。

斯坦因從古城中搜集到的764件佉盧文木牘、58件漢簡及其他如漢代銅鏡、銅錢、樂器、弓箭、玻璃器、水晶飾物、木雕、絲毛織物、地毯、漆器殘片等珍貴的文物共裝12大箱,運往倫敦。尼雅的劫難就此開始。尼雅遺址不僅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一處重要遺址,它同時向人們展示被斯坦因稱為 "死亡之海" 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所存在的一個悠久、古老、光輝燦爛的沙漠古代文明,尤其尼雅河三角洲的考古文化將會揭示大沙漠環境變遷和歷史文化的諸多謎團。

1931年,斯坦因第四次來到尼雅,他背着監管人員不得動土的指令,讓隨從從廢墟中挖掘出26枚漢代木簡,木簡用當時中原王朝通用的書寫形式。從编号N12的遗迹中获得四枚汉文木简,包括一枚 “ 漢精絕王承書從 …… ” 简,是汉代公文的格式,這7個字直接清楚地肯定了木簡出土的廢墟, 確實就是漢書精絕王的住地,尼雅就是《漢書·西域傳》中的精絕國, 属於汉西域都护府之下。



藤器 青銅器 絲織品


雞鳴枕

 


沙漠王子的弓箭

 


沙漠王子和王妃的合葬


精絕國,國王駐精絕城,距離長安八千八百二十里。人口四百八十戶,三千三百六十入,其中勝兵五百人。設置有精絕都尉、左右將軍、譯長各一人。北距西域都護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距戎盧國四日的行程。地形閉塞,交通不便;向西通扜彌國四百六十里。「勝兵」大約可以理解為具有軍事能力的男子。

關於精絕的記載卻也大致只有這些簡單文字。這個沙漠綠洲王國令人感到嚮往的原因,是因為後世的考古發現了大量屬於它的遺物,尤其是那些數量巨大的文書,記錄了這個古代綠洲社會曾經發生過的生活。在尼雅廢墟的流沙中,可以看到保存完好的民居、畜舍,房蓋雖然被風吹落,可高大的房柱卻依然屹立在流沙之中。



刺绣皮底矮靴


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排列:
1. 漢晉「無極」錦(中國絲綢博物館藏)。
2. 北朝龜背紋錦(中國絲綢博物館藏)。
3. 魏晉人物獸面鳥樹紋錦(新疆營盤出土)。

 

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排列:
1 北宋飾緙絲邊緣絹棉袍(新疆喀什麥蓋提縣採集)。
2 東漢絲質繡花粉袋 (新疆民豐縣尼雅遺址1號墓出土)。
3 北朝牽駝紋錦緣馬面(中國絲綢博物館藏)。
4 東晉彩色絲履(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305號墓出土)。
5 北朝木頂錦帽(中國絲綢博物館藏)。
6 唐套環寶花紋綾風帽(中國絲綢博物館藏)。
7. 北朝「大王出由」錦枕套(中國絲綢博物館藏)。

樓蘭附近的營盤和尼雅也發現過大量的絲綢文物,尤其是尼雅墓地,十幾具棺木裏面發現了大量的漢代織錦服裝。根據專家研究,這系列墓主人裏面很可能包括精絕國王。這裏面發現的大量漢錦很多屬於東漢和魏晉時期,一般稱為「雲氣動物紋錦」,這是在早期東周織錦圖案上發展而來的,但更加自由多變,在各種雲氣造型中間穿插有神氣的動物紋樣,並且還有帶有吉祥意義的漢字。
1959年,當時的考古學家在尼雅墓地短暫挖掘過一次,挖掘出一件漂亮的雲紋服裝,沒有動物,裏面穿插了漢字「萬世如意」,所以叫萬世如意錦,這和史書記載的「雲錦」有所類同;之後在樓蘭出土的很多錦上面也有各種形狀的雲紋,有團狀,也有小朵狀,裏面穿插有神奇的動物,應該是漢代求仙理想的反映。在動物之外,也有文字出現,比如斯坦因帶到印度新德里的一件雲錦, 相對完整,存放在新德里博物館,是因為當時印度資助了斯坦因到中國的考古,所以也有部分存在了那裏。

萬世如意錦


“德”“宜”“子”“生” 铭文锦帽

 


红地晕裥缂花靴

靴子是西域居民的传统衣式。1995年,尼雅1号墓地3号墓出土的一双红底晕裥缂花靴的样式十分独特。靴子长29厘米,高16.5厘米,用皮、绢、毡等多种材料缝制,靴面中央的白底上织并蒂花卉图案,起到了锦上添花的装饰效果。靴子构思巧妙,形制新颖独特,是新疆古代鞋靴中的精品。

精绝居民的着装习俗散发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无论男女都戴各种帽子,有时也扎头巾,头梳辫发,内穿夹衫或夹袍,外著长袍,用各色织带束腰,下穿长裤,脚穿各种质地的袜子、皮鞋、皮靴、毡靴和丝履。為了防风防沙,衣服采用立领,领部两端还缀有几条系带,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女子服饰更注重内衣的变化,内着襦、衫、袄,下穿长裙,这些都体现了汉晋时期西域服饰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出一定的地方特色。当时精绝人的服饰受中原丝绸服饰的影响,在原有的皮革、毛织物的基础上,增加了棉布和丝绸,服装款式、色彩和纹样日趋多样化。特别是中原的丝绸文化影响了西域服装,古墓中出土的带有汉字铭文和中原风格图案的丝绸服饰和面料,都反映了这一特点。

以精绝國為代表的西域服饰是各族人民审美的产物、心灵物化的形式。与中原温文尔雅的服饰相比,西域居民的服饰表现出粗犷与剽悍。与此同时,西域居民也十分重视服装的装饰性,无论是袍、裤、裙、襦,还是鞋、靴、袜,他们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镶饰。尼雅古墓中还出土了各种化妆和梳妆用品,还有各种女红用具、项饰、戒指、耳饰等,这些都显示了汉代西域服饰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