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饶宗颐 荷花 對 莫奈 睡蓮

區仕美整理資料   

《睡蓮》(法語:Les Nymphéas )是法國印象派畫家莫奈 ( Claude Monet) 所繪的系列油畫作品,總共約有250幅。這組繪畫作品主要描繪的是莫奈在吉維尼花園中的睡蓮,創作花費了莫奈晚年的大部分時光。《睡蓮》組畫是莫奈晚年作品的一個成熟系列,也更進一步成就了他印象派大師的名號。油画倾注了莫奈极大的创作热情,他对于光和影的运用在该作品中达到 ... 事实上,他让河流在吉维尼——他的著名的荷花池塘区域,呈现出史诗般的景观 。

莫奈是开创动态意境 的先行者。他安详,经典系列的睡莲画,用自己的梦幻般的氛围 和生动的色彩,为抽象艺术家 提供了颇具震撼力的全球灵感。 莫奈一生共留下500多幅素描和2000多幅油画。但其作品在中国人中知晓度最高的要算《睡莲》系列。莫奈一生画的睡莲作品有数十幅之多,很多都属于组画,所谓 “组画”,就是画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对同一物象,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画作。区分它们的,仅仅只是大师对光与色的瞬间捕捉。这是莫奈晚年作品中的一个特色。其中巨幅《睡莲》组画始于74岁高龄,持续12年直到86岁去世为止。 这是一部宏伟史诗,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灿烂的 “第九交响乐”。 [《睡莲》系列作品,从1897到1926年,莫奈总共画过181幅 。


莫奈于1903年 创作的《睡莲》收藏于巴黎的玛摩丹美术馆

有人说: 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话是苏东坡说的, 说的是王维。非常精准的触摸到,并道出了诗歌与回绘画的关系。纵观饶宗颐先生其各个时期的画作,无论是题材还是风格,大抵都与其学术领域和学术成就相关,表现出了学艺融通的绘画特色。唐代王维的“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文人的特质亦成格局,及至苏轼、文同,诗书画三位一体而有了文人艺术的发展方向。饶宗颐先生 在古训之上而有“著等身书,写各种画”。


蘇東坡 遍訪名山禪院

饒宗頤才華是近 宋代蘇軾, 因蘇東坡不僅是文、史、詩、詞等等,都能「新天下之目」,他的書法,為宋四大家之首,繪事開文人畫之先。而更像饒宗頤的是,他的畫為其書名所掩,他的書法為其學術上之光芒所掩。

饶先生从12岁开始研习山水 及 宋人行草, 并能够抵壁作大幅山水及人物,与书画结下不解之缘。


饶宗颐,荷花四条屏|纸本设色|每屏138cm×34cm 对联每幅138 cm × 34 cm
1992年/1999年/2010年


荷花(水墨)巨幅2011年饒宗頤(國家博物館藏)

素有“饶荷” 之誉的饶宗颐先生的荷花,论幅面有巨幛,也有尺幅,但不管是水墨,还是设色,所表现的荷花精神,尤其是荷花与他学问中的敦煌学、佛学、禅学都有着重要的关联。饶宗颐先生 常常配以对联,《荷花八条屏》(2009年)以对联 “竹雨松风荷月,茶烟琴韵书声”,传达了文人的意趣,超越了物的对象。荷花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饶宗颐先生的绘画世界中,得到了尽情的表现。他经常不满足于传统文人的方式,不断变换语言和形式而求得自我风格的展现。

同时,他还以传统文人的习性,通过文人所钟情的内容来构想新的画作。如 《五湖秋色》(2014年)在荷花荷叶间 画五把不同造型且不同颜色的茶壶,而这之中不同的颜色与不同的造型正是“五湖”所内涵的多样的特色。

饶宗颐先生 像清代以来的诸多文人那样,把文人把玩的钟鼎制成拓片,由此画出 “清供图”。《多乐长年》就是在鼎的拓片上画荷花荷叶,古色古香,文气勃发。 与之相关的是,饶先生对远东学院所藏拓片的整理和研究,以及1981年出版的《远东墓志:远东学院藏拓片图录》,都可以表现他与器物拓本之间的学术关联。


《多乐长年》鼎的拓片上画荷花荷叶

在文人画的各种题材中,作品所表现的文人的生活方式也是重要的内容,文人的怀古,寻古、鉴古,发思古之幽情,常常出现在画面中而表现出特别的文化内涵。在饶宗颐先生一生多样的学问中,敦煌学的成果最为耀眼。

1978年,出版了《敦煌白画》, 原書(白描畫譜) 在30多年前以中文、法文兩種文字出版,到今已難見到。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特將此書重新編印,分成中文、英文及日文三種版本。英文版本由杜英華小姐根據法文版本翻譯,日文版本蒙香港國際創價學會協助翻譯。敦煌白画为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非常少见的古代白描画资料,与敦煌石窟艺术关系密切,也是敦煌艺术的最原始材料。從敦煌卷子中的白描畫譜(水墨線條畫稿)入手,專論唐代的畫稿,為研究中國繪畫史,特別是唐代人物畫的領域上第一部著作。此外,饒教授本人的敦煌人物畫的創作,其筆法亦多源於此。

饶宗颐先生是对敦煌白画进行系统和专题研究的第一人,其通过对法藏敦煌白画的考察和研究,进而探讨了 “白画源流与敦煌画风”,以敦煌白画为基础,结合中国古代白画资料,丛 “白画与敷彩”、“素画与起样”、“粉本模拓刺孔雕空与纸范”、“敦煌之画官与画人“、
”敦煌画像与邈真图赞”、“敦煌画风与益州” 等方面加以讨论,帮助读者对敦煌白画的渊源关系、发展脉络及其在绘画史上的地位, 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该书可以说是对敦煌白画研究的集大成之作。

饶宗颐先生说,所谓 “ 禅的世界,几乎是诗的世界。” 禅僧和诗几乎是分不开的,这在中国诗歌史上可以找到很多例子。在禅与画方面,饶先生说,“画家有时亦可运用禅理去建立他的构图方案。”充满禅意的饶宗颐的画,在学问基础上所表现出的空灵和禅定是其贯穿各种题材中的常态,是无意的流露。他有时也专注于禅意的表现,成为他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的类别。

1985年,以白描写纸本立轴《树下观音》图,这是一幅六臂观音图,线条流利,观音动势自然而庄严,飘带风动,古树繁密,形成疏密有致的对比效果,表现了佛教清凉世界的光明境界。

树下观音 圖

「以敦煌白畫筆意,合元人墨法」,寫《松竹如來》(2000年),同樣是饒宗頤先生的另外一種想法。所謂的融通,還包括在專業方面的由此及彼,觸類旁通。

在敦煌和西域地区的考察中,饶宗颐先生不仅画了一些关于 “西北宗” 的画,表现了他对西北山水的特别感觉,还在研究敦煌书法和壁画的基础上,挖掘敦煌白画资源,寻找壁画中感兴趣的内容,创作了一批属于他自己的敦煌题材的作品。饶先生以敦煌壁画 为原始素材,选取其中的形象作为独立单元,用白描法画出形象,往往使用金墨勾线。或成为线描,如取莫高三百一十四号隋窟藻井上的菩萨造型而成的《莲座菩萨》(2006年);或配景,以表现佛、菩萨与现实人间景象的关系,如《无量寿佛》(2008年),以及参照 “敦煌盛唐思维菩萨画像” 而成的《思维菩萨》(2008年)。

思维菩萨

《思维菩萨》是饶宗颐先生于2008年创作的作品,深受敦煌壁画的影响,画面中的 “观自在菩萨”,中流自在,在水的中央,说明有定力,有智慧,有忍耐,有六个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佛教认为行者到达彼岸不二法门),就要保持一种自在的心。又嵌入了独特新意。用白描法把深厚的书法功底用于具体画法,线条稚拙,意蕴书卷,有“力透澄心纸”之感。

此画风在其它作品中同样表现,如:《蒲甘佛像》(1995年作),“尘沙浩劫,矗五千窣堵,隙驹如溜。秋草尝寻人去后,犹似火云烧候。”图中所画缅甸历史古城、佛教文化遗址蒲甘,画面中石壁上的佛造像安详静谧,绿色调的石壁以赭色勾出石缝,古朴而有生机。


莲座菩萨,纸本设色,2006年。 《无量寿佛》 中国画
莫高窟三百一十四号,隋窟藻井上 纸本设色 132.5 × 65 cm
菩萨画样,以白描法写之 2008年 中国美术馆藏


饶宗颐先生《布袋和尚》


饶宗颐先生《朱荷》,作于2000年

“不染世间法,如莲花在水。” 饶公与莲花之缘,贯穿其一生,莲花之香远益清,天然无华诸品质,不正是饶公心境的真实写照吗? 在纵览历代文人山水画后,饶公对明代文人尤为推许,他认为: “其时,文人崇尚书、画、诗三艺兼备。 他们大都以山水的园林,以翰墨为娱戏,以文章为心腑” 。 饶老以此为津梁,在山水画作了很大探索,他的山水画不同于 “四王” ( 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 的繁密厚重,或石涛,八大清逸脱俗的一路,而是致力于改革创新的 带有禅哲明道的新 “士夫画”。饶老常常将苏东坡晚年妙悟所得的 “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禅理注入画境,达到一种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的更高境界。


花卉四条屏

《花卉四条屏》(2014年作)用 “长乐安宁”、“安康如意”、“青云直上”、“美意延年”题画,并配以 “花鸟乃多情好友,诗酒真无量福缘” 的对联。以翰墨为娱戏,以文章为心腑。造型上在似与不似之间凸显出士夫气,笔简意赅,遵循 “不似古人则无古,太似古人则无我” 的理念,展现了一个具有传统艺术涵养的文人所具有古典情怀。
饶宗颐先生 新文人画风艺术成就的特点,其非画家画、非书家书的表现。从艺术形式上来看,饶宗颐先生的绘画诗书画三位一体,形成了 画中有诗、诗中有书、书中有画 的特色。并且巧妙地运用题跋,不拘一格,常常将题跋作为画的一部分,构成了饶画的独特意趣。 在手法上,参合诸家笔意,灵活多样。其水墨的表现以 “简” 为特色,反映文人趣味。其白描人物、佛像、动物等多种形象,线条稚拙,老而弥坚。多种技法混搭。在色调上,大胆运用色彩和金墨,表现手法融入了现代的元素。
在画风上,以书通禅, 蕴含禅哲, 形成超然高脱的禅哲明道新 “士夫画” 文人画风。

 

http://www.sohu.com/a/241913219_100165300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