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登入 聯絡我們
本頁 | 有關服務隊 | 四十週年 | 隊友動態 | 網站地圖
昔日文章 | 最新文章 | 環境生態 | 社會時事 | 特刊 | 網站介绍 | 興趣切磋 | 生活素質 | 文化探索

 

文化探索

文化節目
文化旅游
文化城址
認識文物
少數民族
有關文化
文化網址

 

 

 

麗江壁畫
資料整理區仕美

隨著統治者的喜好, 在麗江盛行的宗教此起彼伏交替的發展過程 , 直接影響了壁畫的興衰。麗江壁畫是对分布在丽江县各庙堂、寺观内的明代壁画的总称。壁画的创制时间始于明代初期,止于清中叶。早期 壁画地点有崖脚真武词、白沙琉璃殿、大研镇饭依堂、雪松村 雪松魔等;晚期壁画地点有漾西万德宫、白沙护法堂、大定阁、金刚殿、大宝积宫、束河大觉宫、寒潭寺、芝山福国寺等。丽江壁画主要集中在白沙村,故又称"白沙壁画"。

是明代木氏土司聘请汉、藏、纳西等族的画匠绘制的,分布在玉龙关的觉显寺、护法堂等十余处 。由于年代久远,现权存大宝积宫、琉玻 殿、大定阁及来河大觉宫四处, 因為其余均已毁圯。壁画共55堵,总面积139.22平方米,规模最大的是大宝积宫的12壁。其中一壁高2.07米,宽4.48米,共画人物600尊,人 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丽江壁画多系宗教题材,表现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的内容为主,用笔细腻,设色精丽,对比强烈,特点突出,是中华文 化艺术的瑰宝之一。


大宝积宫中代表性的壁画有四幅。绘于正壁(也称西壁)的《如来会佛图》,3.68米,宽 4.98米,面积为18.33平方米,是丽江壁画中最大的一幅,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幅。画中共有各种神佛形像 100个,表现主尊元量寿如来(即阿弥陀佛)聚集圣众说法的场面。正中盘腿端坐如来佛,上列十八罗汉,两侧画道教尊神,下列正中是喇嘛教三位护法神,外侧为四大天王。整个画面将汉传佛教、道教、喇嘛教神佛形象揉合在一起,成为一幅丽江壁画局部独特而又精致的宗教画。画面层次分明,色彩艳丽,人物生动,形态各异。其中作为整个画面中心的如来面带慈悲,架裟莲座,刻画细微,富于立体感;三位护法金刚身缠巨蛇,脚踩魔鬼,怒目张口,大有吞鬼吃妖的气势。

大宝积宫壁画,属佛教显宗题材的有3幅,即孔雀明王法会、如来说法图、观音普门塌故事; 属佛教密宗题材的有7幅,即大宝法五黄财神、绿度母、降魔祖师、金刚、亥母、百工之神; 另有2幅是道教题材,绘有天地水三官、文昌真武四天君、风雨雷电四神,还有藏文题记。

如來佛會圖

南無孔雀明王大佛母海會圖

觀世音普門品故事圖


大宝积宫北壁为"观音普门品图",高2米,宽4米; 正中绘端坐莲台的执法器观音,左右 侧 画人, 人遇水、火、盗、虎等场面。画中有三个旅行的人,各带包裹雨伞,一遇虎,另一遇盗;左侧画一犯人,赤膊带枷跪地,一差役揪住他的頭髮 , 另一差役举剑欲砍,旁有二吏,指点交谈,似主谋者;右侧画一人遇火;这些遇难者口念观音,逢凶化吉。 虎盗不敢伤人,差人屠剑自断,火堆变成浅水荷塘。右侧下部有一班百姓,向着正中观音或跪或立,顶礼膜拜。

观音莲座上有藏文题记。画虽是明显的宗教宣传,但从图中的官吏、差役、旅人和百姓身上,使人看到明代边疆社会生活的一些侧影。画的上部,有小观音八尊,亦各具神态,右上第三尊观音,倚手沉思,神态特妙。这些场面以山石云烟隔开,将它有机地组织在一个大画中 , 布局匀称,错落有致。

在西壁上的《莲花生祖师图》,西壁为"莲花生祖师图",正中画喇嘛教祖师莲花生,头戴七宝冠,合掌坐于莲台之上。座下立小天女2人,神态优美,四周为百工之神或
坐或立,或起舞,或骑马,舂米、坐船、打猎、纺织、捕鱼、打铁、砍柴等,可以是
一幅内容丰富的边疆社会生活画卷。

座下立小天女2人,神态优美,四周为百工之神,或坐或立,或起舞,或骑马,舂、
坐船、打猎、纺织、捕鱼、打铁、砍柴等,可以说是一幅内容丰富的边疆社会生活卷
。绘于西壁后面的《莲花生祖师图》,正中画的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祖师莲花生。莲花生系印度佛教密宗大师,公元 8世纪中叶进入西藏传教。画面上,他头戴七宝冠, 合掌坐莲台。座下两个天女,神态优美。四周绘百工之神,姿态各异,坐、立、舞、骑,舂米、坐船、打猎、木作、纺织、捕鱼、打铁、砍柴等等 , 是一幅展示代边疆社會生活的画卷。这种突破宗教题材的局限,采取较多的写实手法,反映了当时纳西族社会的一些情况,可谓丽江壁画的一大特点。

琉璃殿位于丽江县城北8公里处的白沙街,坐西向东, 建于明永乐十五年( 公元1417 年),重糖献出顶,面阔2间,呈方形。殿内残存壁画16隔,据说主题是以佛教药师经為佛教药师经为依据绘制的。残存画面还可辨认出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罗汉、護法等, 约作于明永乐年间至清中叶,早期作品朴实,晚期作品线条粗犷。

壁畫内容多以佛、道、喇嘛教密宗神像合为一处为题材,如中为释迦牟尼佛坐像,两侧则為道教神像,而周围又画的是密宗三金刚和四大天王像。三教合处的画面,體现着對各种繪畫流派兼收并蓄又独树一帜的绘制风格,描绘用笔严谨,色彩富丽, 造型准确。明顯吸取了东巴教绘画的粗犷、色彩对比强烈,线条均匀、笔法洗炼的特色。

壁画中除三教神像外,还绘有乐舞、木工、纺织、打铁、砍柴、捕鱼、宰猪等生活场景 , 又极富乡土气息和地方特点。在一幅以普门品经故事为题的壁画中绘有官吏、差役、刽子手,旅行者、罪犯等人物形象,--都体现出了明代真实的社会生活。麗江壁畫中所涉及的题材广泛,对飞跑的骏马、盛开的荷花、山木田野、鸟兽鱼虫等,画中都有描绘,并明显展示了画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情感。

就连慈航观音和飞天舞女也画得妩媚动人、活泼矫健, 少了些"佛法庄严"。壁画中描绘的宗教人物,并不是远离人间生活的偶像,而是以宗教为折光,融入了画师们的美学追求,或隐或现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丽江壁画的题材为宗教人物和传说 - 内地殿堂壁画多反映一种宗教,而丽江壁画在一個殿堂里,甚至一幅壁画里,常有汉地佛教(大乘佛教)、道教、藏地佛教 (喇嘛教) 三個神像並立的现象。这种多宗教、多教派的揉合,与丽江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分不開。麗江位于滇藏要冲,同时受汉、藏、白多种文化影响,又是民族杂居之地,宗教信仰比较复杂。所以,丽江壁画体现了"兼容并包"的特点。

麗江白沙壁畫構圖有近景, 中景, 遠景的層次變化, 透視感超過了敦煌壁畫 ;人物刻畫有道教,漢傳和藏傳神佛同在一幅畫中, 或聚而談論, 情緒欣然, 或舉或善仁, 栩栩如生 , 綫條以 “行雲流水法’為主, 圴匀而流暢, 堪稱壁畫一絶。世俗化生活的反映既有納西族東巴教的粗獷,有藏族喇嘛教的鮮艷 , 還有漢族佛教的莊嚴寶相, 成為各民族藝術交流與匯集傑作。

僧众(图)
黑底彩绘是丽江壁画的特点,更加增强画面整体感的同时,使颜色厚重而协调

壁画是由汉、藏、纳西等民族的数批画家共同协作完成的,它是滇西北人民的
共同创造,是各民族传统友谊的结晶,是一分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

 

 

免責聲名| 個人資料|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