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塑与博古脊
資料整理區仕美
灰塑 – 一種源自廣東的古代建築裝飾藝術
又名灰批,俗称墙身画,是建筑装饰艺术之一,以石灰为主要材料,拌上稻草或者草纸,经反复锤炼,制成草根灰、纸根灰,并以瓦筒、铜线为支撑物,在建筑物上进行雕塑,塑上立体的花卉、鸟兽、人物、书法等,然后再加上五彩的颜色,即使经历几百年的风雨,依然璀璨生辉。它以明清两代最盛行,尤以祠堂、庙庵、寺观和豪门大宅用之最多。
在西方,做建筑灰塑比较早,古罗马就有庞培。庞培城的市内就有灰塑,将近两千年了。灰批和砖雕作为民族民间传统建筑装饰是同时发展,交替并用的。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灰批美化装饰也大大地发展了。佛山现存的清代与民国年间的旧式民居,还到处可以见到灰批艺术的作品。
灰批包括灰塑和绘画,主要对
- 房屋的卷脊(屋脊、牌坊、楼阁瓦脊饰物)、
- 看脊(走廊、过道矮墙瓦脊饰物)、
- 脊背(陶塑瓦脊下面的灰塑)、
- 单尾(山墙顶部八字形灰塑,又叫八字)、
- 俐瞧(门楼或门口背面的灰塑)以及
- 灯影(挂灯部位灰塑图案)等进行美化装饰。
灰批工艺较精细,过去多先用蜓壳灰后用石灰在建筑物上进行雕塑造型,表现形式有多层式“立体”灰批,有浮雕式“半沉浮”灰批,也有圆雕式单个造型“单体”灰批等。多层次立体灰批要求高难度大,以开边瓦筒、铜铁线作躯干、筋骨、肢架,用根灰和纸根灰进行单个物体立体造型,物别是对人物头部更要精雕细塑,然后,在壁上批塑出浮雕或通雕衬景饰物,最后把单个立体雕塑人物安装上去,组并成一幅立体画。它的特点是玲珑通透,层次分明,主题突出。
半沉浮灰批工艺简单些,方法是先在壁上打上铁钉,糊上根灰;用根灰进行半浮雕批塑模型而成。不管哪种形式的灰批,当浮雕造型完成之后,最后一道工序是彩绘,即在素胎灰塑物象上加彩,色彩要绚丽鲜艳醒目。灰批装饰多在建筑物高处,绘画线条要粗劲,色块明快,强烈清晰,特别注重仰视效果,人站在平地感觉舒服自然。
佛山祖庙两旁门、额的灰塑:“唐明皇游月宫”(端肃门上)、“桃园结义”(崇敬门上),东廊的“郭子仪视寿”,西廊的“哪咤闹海”等。此外,还有:“八仙”,“三英战吕布”、“刘伶醉酒”以及琴棋诗画等题材的作品。这些灰塑艺术造型生动传神,栩栩如生,色彩绚丽。
正脊两侧的垂脊饰有灰塑狮子等垂兽
在陈家祠内主要建筑物的正脊、垂脊上都装饰有这种形制复杂、风格华丽的陶塑和灰塑。
灰塑脊饰
瓦脊又称“花脊”,它是装饰在屋脊上面的各种人物、鸟兽、鱼虫、花卉、亭台楼阁陶塑。花脊分为正脊(正殿屋脊)和看脊(后廊顶脊)两种,都由几块雕塑接合而成,往往是一块就表现一个主题,一个故事,或一个主要人物。花脊所施釉色以深沉稳重的蓝、绿、褐黄色居多,因为花脊以天幕为背景,施用此类釉色能避免刺目耀眼的弊病。至今仍保留下来的佛山祖庙庆真楼前院的人物看脊“九龙谷”,雕塑的是杨家将大战九龙谷的场面。
陶塑、灰塑、彩塑和铁铸:陈家祠屋脊装饰整体采用"三塑"工艺。上层是陶塑,基座是灰塑。在广东建筑工艺中,陈家祠的花脊是规模最大、最精美的一部分。共有11条这样的陶塑花脊,有1800米的灰塑装饰, 规模之大,塑艺之精,题材之丰富,居全省民间建筑首位。灰塑内容则包括《三国演义》的章节、竹林七贤、公孙玩乐图等传说逸事以“镇海层楼”“琶洲砥柱” 等清代的羊城八景。
广州陈家祠瓦脊人物
陈家祠是集岭南历代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典型代表,以三雕(石雕、砖雕、木雕)、二塑(陶塑、灰塑)和铜铁铸、绘画装饰艺术著称,俗称陈家祠“七绝”。
陈家祠的11条陶塑脊饰,是广东现存最大型、
最华丽的清代传统建筑装饰。
灰塑中与陶塑的 "飞天鳌鱼" 相应的是则为首进大厅正面垂脊上的六对 "朱红独角狮",全身赤红,张口翘尾,状若凌空而下,神态逼真,气势雄伟。
在 "朱红独角狮" 下方,首进大厅的正面外墙上,则是"五伦图"、"刘庆伏驹图"、"百鸟图" 、"松雀图"、"梁山聚义图"和"有凤栖梧图" 等六幅大型砖雕。其中"刘庆伏驹图"及"梁山聚义图"每幅都宽4.8米,高2米,其规模及技巧,世所罕见。
灰塑工匠都是师徒相授,很多还是家族相承传。目前,灰塑传人已不多,这种工艺亟需抢救保护和继承。
广府会馆的梁脊灰雕
陶塑是最顶上的一行人物故事,灰塑则是其下类似浮雕的部分。灰塑比作浮雕只是类似,仔细看会发现,灰塑的立体感要强许多。 受材料影响,陶塑在色泽上比灰塑要鲜亮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