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登入 聯絡我們
本頁 | 有關服務隊 | 四十週年 | 隊友動態 | 網站地圖
昔日文章 | 最新文章 | 環境生態 | 社會時事 | 特刊 | 網站介绍 | 興趣切磋 | 生活素質 | 文化探索

 

文化探索

文化節目
文化旅游
文化城址
認識文物
少數民族
有關文化
文化網址

 

 

 

 

晚期的敦煌 III (五代到元代 - 約十至十四世紀 )
資料整理區仕美


五代以後 , 敦煌受到東西兩側的回鶻政權的牽制 , 與中原王朝的交流基本上被隔絕了。缺乏強大的中原文化的支持 , 在封閉的環境下 , 洞窟水平每況愈下。

晚期的飛天 , 繪製進入了衰落期 , 壁畫上美麗動人的天宮樂舞也隨之謝幕。因敦煌在絲路上重要地位喪失 , 五代藝術發展不及中原地區迅速 , 整體呈下降趨勢。這一時期的飛天畫進入衰落階段 , 造型為頭梳單髻 , 身著雲棠 , 姿容秀麗 , 眉宇含情 , 凌空飛舞 , 氣韻奔放 , 表現出嫻熟的工藝仕女畫的風範 , 惟畫風遠不及唐 代時富麗。飛天藝術泛於程式化 , 絶無創作精神。

五代時 , 上承晚唐遺規 , 出現了許多大幅經變和著名的五台山圖 ( 圖一 ) , 供養人畫像高大 , 與真人相仿 , 如此身份眾多 , 供養郡像 ( 圖二 )的出現是前所未有的。彩塑面貌豐潤 , 修眉細目 , 衣紋流暢。五台山圖是敦煌壁畫中幅面最大的作品 , 長13 米, 高3 米 , 在西壁描畫出了從河北道镇到山西太原方圓 250 公里的山川 地理 , 以及大大小小的寺院 , 城廊 , 橋樑等眾多建築 , 是研究古代建築史的珍貴資料。


圖一


圖二

另外 , 圖中畫出了社會生活塲景 , 如行旅者 , 坐神者 , 牽駱者 , 送供者等等 , 其中包括達官貴人 , 平民百姓 , 商人和樵夫 , 服形者等等 ; 這都是古代社會生活的形象歷史資料。

五代 61 窟 – 文殊堂

壁畫的內容以文殊 ( 圖三 ) 信仰為主題 , 是供奉文殊菩薩 , 但佛像已蕩然無存 , 只留下一條獅子的尾巴 , 使人想像到文殊菩薩坐騎獅子的形象。壁畫’有西方淨土變 ‘ ( 圖四 ) , ‘報恩變 ’ 等大型經變畫 , 有十二幅之多種類 , 每幅周圍又穿插數量繁多的情節故事 。


圖三


圖四

畫橫貫西壁 , 東, 南, 北三壁繪有眾多巨幅經變 , 南, 西, 北壁下繪有以佛傳題材為內容的屏風畫 , 用33 幅巨幅連屏檔詳細描繪了解釋迦牟尼 ( 佛袓 ) 從出生到苦修 , 成佛及涅槃的全部過程 , 是莫高窟表現佛的傳記最詳盡的一例 ( 圖五 )。


圖五

五代初期壁畫綫描仍保留有唐代的豪放和富於變化的特點 , 其後多為重複晚唐模式比較重 , 大 排塲作品 , 終不及魏隋的磅礡 , 雄厚 , 唐代的富麗奇巧 , 博大精深 ; 題材方面只有簡單的千佛像 , 無經變圖。雖有圖案美 , 已不見活潑的社會性。

宋代

宋代時敦煌仍因曹氐家族所統治 , 壁畫題材與唐代後期基本相同。 飛天造型缺乏活力 , 原因之一是連年戰亂 , 民不聊生 , 難喚起歡樂的情緒 , 更加是佛教密宗興起 , 崇拜彌勒佛和觀音信仰 , 在造像上少有飛天出現。

在曹氐家族管轄的敦煌地區 , 中原文化仍佔據優勢。曹氐推動了繪畫的技法和程式化 , 壁畫中飛天面相豐圓 , 神情持重 , 身材窈窕如少女 , 菩薩裝扮 , 斜披帔帛 , 飄帶飾有條紋。造型多以綫取勝 , 勾綫勁健流暢。宋代飛天的繪製 , 已進入了成熟的侍女畫時代 , 以綫描賦彩的人物壁畫為基本模式。

宋代繪畫中的仙女 , 一般表現兩種形象 , 一是天宮仙女 , 二是世俗社會中的美女 。仙女造型多取自傳世的嫦娥 , 洛神。世俗美女多以宮廷為婦 , 官宦小姐 , 歌舞妓女 , 閨閣玉秀為依據。仙女與美女的形象 , 在繪畫時也採用接近飛天的造型 , 塑造出各種輕盈嫵媚 , 巾帶凌空的樣式。因此仙女形象的飛天 , 至宋代已經形成完美的程式。


宋代76 窟 ( 圖六 )

飛天身卧彩雲 , 手持各種樂器和花盆。頭梳高髻 , 戴花冠 , 束繒帶 , 佩飾耳環 , 手鐲, 臂釧。腰下著寛腳長褲 , 飾有羽翼狀牙邊 , 飄帶用石綠表現向背兩面。眼睛壁畫紅弧綫突出眼珠 , 手指和腳趾多一道弧綫。雲彩的裝飾性很濃 , 但流動縹緲的動感不足。

北窟中的八塔變繪有童子飛天 , 乘彩雲從天而降。童子裸身形 , 僅穿短褲 , 光頭或梳髻 , 手捧蓮花 , 花盆 , 法器 , 散花供養。

西夏

黨項族為北方遊牧民族 , 佔領河西後建大夏國。西夏統治敦煌共191 年 , 是敦煌建郡以來統治最久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西夏文化受到中原漢及遼, 金, 回鶻, 吐蕃等農, 牧文化的影響 , 有獨特的文字 , 同時也信奉佛教。西夏在敦煌開窟十多個 , 數量不多 , 以重修前代洞窟為主。供養人像中 , 特點是面孔較胖 , 寛額細眼 , 鼻隆頤滿。

西夏代表作以榆林窟為主 , 壁畫集中普賢 , 文殊等菩薩 , 有西夏青綠山水畫的特質 , 也是唐代文人畫的過度樣式。


榆林第十窟 - 飛天伎樂 ( 圖七 )

唯存窟頂西夏壁畫九佛藻井及西坡下沿畫伎樂飛天九身。背景為彩雲 , 珠寶, 花卉。飛天皆束高髻 , 戴寶冠 , 著天衣絳裙 , 手持各種樂器 , 有手鼓 , 拍鼓, 笛, 箏, 琵, 胡琴等。不僅樂器畫得非常寫實 , 而且連表演奏姿態也畫得真切 , 因此它所繪的伎樂飛天形象是珍貴的歷史音樂史料。

元朝

公元 1227 年西夏滅亡 , 河西全被蒙古佔領。十四世紀初 , 東西交通大開 , 絲綢之路又繁榮起來 , 往來商旅絡繹不絕。元朝對於佛教非常崇信 , 藏傳佛教尤其受到重視。密宗盛行於敦煌 , 成為敦煌寺院的主要教派。壁畫從內容到畫法都受到西藏文化深刻的影響 , 具有濃郁的神秘色彩。元朝所存壁畫極少 , 但都是非常精美的 , 以第三石窟及榆林第二十五石窟為代表。

第三石窟 - 位於莫高窟南區的北端 , 是一個小型洞窟 , 內容為密宗造像 , 主要題材是千手千眼觀音經變 ( 圖八 )。通過南 , 北壁相結合而畫出的 ; 千手千眼觀音經變站在蓮台上 , 兩側畫梵天女和婆羅門 , 東側畫帝釋天和梵天女。這幅千手千眼觀音有 40 隻大手 , 其餘的手排列成一圈 , 像一輪圓月 , 又像是美麗的光環。


圖八

帝釋天和梵天女均著漢裝 , 婆羅門變成一個謙恭的長者形象 , 與周圍的人物互相協調 。西側是護法金剛和吉祥天女 , 後者畫得精神飽滿 , 她頭戴花釵冠 , 穿雲風扇羽袖大帶裙襦 , 一手持花 , 一手揚起 , 頗有貴族的風度。護法金剛六臂分別執金剛鈴 , 金剛杵 , 輪 , 劍等法器 , 須發直立 , 圓眼大睜 , 頭上還冒著火焰 , 震撼人心。

東壁門北畫散財觀音 , 從她手中不斷流出象牙 , 金錢等物 , 下方有一捧盤接著。千手千眼觀音佛像中描繪衣裙巾帶時 , 如行雲流水 , 輕柔處也顯得流利瀟洒。人物的面容 , 肢體多用鐵線描完成 , 形成自然 , 豐滿而柔麗的效果。

北壁上方畫飛天兩身 ( 圖九 ), 一為黑髮 , 梳雙髻 , 頭上有簪花 , 雙髻垂於兩耳 , 高鼻大眼 , 身體較肨 , 繫長裙 , 飄帶繞體舒捲 , 手持蓮花。由於注重寫實 , 身體已没有騰飛之感。叧一身為金髮少女 , 頭梳雙髻 , 高鼻大眼 , 手托白蓮花 , 乘雲從空而降。兩身飛天不對稱 , 均見中亞兩民族臉形造型寫實。



圖九

榆林 25 石窟

北壁 – 彌勒經變 ( 圖十 )

彌勒經變是一幅佛說未來世界的暢想圖 , 表面佈局自然 , 內容豐富 , ‘迦葉獻袈裟 ’ , 剃度出家 ‘等情節分佈其中 , 具有濃郁的人間生活氣息。壁畫場面宏大 , 色彩絢麗 , 是榆林窟壁畫藝術之精品。

 


南壁 – 舞樂 ( 圖十一 )

觀無量壽經變中的舞樂演奏場面 - 舞伎擊竹腰鼓 , 翩翩起舞。八人組成的音樂隊 , 手持不同樂器 , 分坐兩側 , 樂韾同起。壁畫面起伏自然 , 富有節奏感和音律感。

莫高窟是中外著名的藝術寶庫 , 國際上還專門創了一門新學科 , 稱為敦煌學。莫高窟壁畫 , 南北朝時代, 以本生故事為主 , 壁畫面陰森恐怖 , 綫條粗勁豪放。隋以後漸漸以經變為主題 , 以 ‘ 西方淨土變 ’ 為最多 , 壁畫面富麗璀璨 , 綫條細膩優美。

 

資料來源 :

敦煌 – 紀念敦煌藏經洞一百周年 朝華出版社
敦煌石窟建築卷 商務印書館
敦煌本生因緣故事畫卷 商務印書館
敦煌飛天畫卷 商務印書館
藝術的敦煌 上海古籍出版社
游訪敦煌莫高窟 – 未湮沒的寶藏 上海古籍出版社

免責聲名| 個人資料|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