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登入 聯絡我們
本頁 | 有關服務隊 | 四十週年 | 隊友動態 | 網站地圖
昔日文章 | 最新文章 | 環境生態 | 社會時事 | 特刊 | 網站介绍 | 興趣切磋 | 生活素質 | 文化探索

 

文化探索

文化節目
文化旅游
文化城址
認識文物
少數民族
有關文化
文化網址

 

 

 

『心經簡林』計劃--《心經》墨寶大型木刻
資料整理區仕美

心經簡林』聳立於大嶼山昂坪鳳凰山麓 , 是國學大師饒宗頤200多字的墨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給摹刻在38根8至10米高的木樁上。 由於整篇書法分別刻於多條木柱上,以大型戶外木刻的方式展示,近似古時書於竹簡,因此名為「心經簡林」。

心經簡林於2005年竣工,豎立於大嶼山昂坪,鄰近天壇大佛、寶蓮禪寺和即將落成的全新旅遊點「昂坪360」。木柱全數共38條,每條高約8至10米,配合山形地勢來安放,並依經文順序排成「∞」字,象徵「無限」、「無量」,以示宇宙人生變化無定的道理。在山坡上最高位置的一條木柱沒有刻字,象徵「空」的《心經》要義。

「無限」的數學符號(「∞」)佈局,代表生生不息、無窮無盡。每根木樁的高度和位置,均依照天然山勢排列,以配合大嶼山的自然地貌, 融為一體。

李焯芬教授表示:「『心經簡林』計劃是一項展現饒宗頤教授的藝術成就的藝術作品,香港大學非常榮幸,可參與協助推行該項計劃的工作,並就文化、藝術、雕刻及環境等方面提供意見。」

李教授指出:「我國早期文字均以竹簡雕刻;把《心經》雕刻於木樁上,可達至『竹簡』的效果。木刻具靈巧性和精確性,有助彰顯饒宗頤教授在運筆用墨的妙趣及個中的神髓,並反映我國文化歷史的源遠流長。」

至於選材方面,以位於大嶼山陰澳的貯木場的硬木原木材作「木簡」之用,因為硬木既能凸顯木材的天然質感,也適合作雕刻之用。同時,陰澳的貯木場多年來存放很多巨大硬木原木材,早已被視為大嶼山,甚至香港的天然景緻,故此,就地取材以展示《心經》書法,特別能彰顯該件藝術創作與本港的連繫。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無上咒 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 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心經》所闡明的是「空」的思想,說明一切均由種種條件(或因緣)和合而起;條件具備則有,條件不具備則無。空,也說明了所有觀點的相對性。領悟了這「空」的智慧,便知道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均變化無常,只要改變因緣,一切都可以改變;也體會到凡事不必過於執着。這樣,就能超越一切苦惱和厄困,達到「心無罣礙」的境界,得到絕對的安寧與快樂。同時,明白了一切是因緣所生,就會珍惜和善用因緣,以達自利利他的理想。

自三世紀至今,《心經》共有21種漢譯本,其中以玄奘所 譯的版本最為流通。《心經》在中國、日本和韓國廣泛流行;逾千載以來,每日均於東亞僧侶及信眾之間傳誦。

「心經」的全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儒、釋、道三教的至尊寶典。在雕刻《心經》的選材上,一度有不同的建議。因為將佛經刻在石上是古今常見的形式,不過要在香港選擇有整塊大石壁的適當地方並不容易,即使是找得到,但香港的石質多數鬆化,潮濕多雨的氣候更易加速風化,並非理想的雕刻材料。

將《心經》書法刻在巨木之上,可謂全球首創。饒公最終提出「簡林」的創意獲得認同,而所有木材經過現代化納米防菌處理,可完全避免蟲蛀、霉菌等侵蝕,可保存以百年計。這些來自的非洲的花梨木,根根高達十數米,重者達七噸,要分由直升機和改裝過的機車才能運送到山坡上安嵌。木柱「天然去雕飾」,未經刨光工序,鋸平的一面刻上不同的經文,文字也沒有上漆髹色,每個字都「入木六分」。

在木質堅硬的花梨木上進行摹刻,每字深達六分,還能刻出原文字的每個細微處,並表現到原來的書法神髓殊不容易,顯示雕鐫者的功力以及對書法藝術的掌握,饒公對三位本地雕刻藝術名家的功力大表讚賞,認為真正刻到「原大」。

《心經》內文共二百六十個大字 , 分別刻在其他三十七根原木上,連同經名、落款和兩個印章,總共二百八十四字。每根原木少則刻上四個字,如「心無罣礙」、「不增不減」;長不過十個字,如「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等。

借此機會可 細 嚼 饒公的人生哲理之一: 他選擇了中國書法。饒公說:「人雖渺小,但心胸境界可以無限開闊,能臻宇宙般無盡偉大!人本來就是一個小宇宙,運筆寫字時,收攝心神,寧靜下來,與天地合一,精神意境自然回歸到大宇宙之中。」再者 , 饒公將人的生命比喻為蠟燭,「火氣」大,怒忿多,燒得紅紅旺旺的,很快便熄滅。倒不如寧靜祥和,便能像青青的火苗,長久燃燒。.........

「 心 經 簡 林 」 圖 片
摹 刻 工 作

已 完 成 摹 刻 的 木 樁

摹 刻 工 作



免責聲名| 個人資料|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