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Hong Ko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Service Team
登入 聯絡我們
本頁 | 有關服務隊 | 四十週年 | 隊友動態 | 網站地圖
昔日文章 | 最新文章 | 環境生態 | 社會時事 | 特刊 | 網站介绍 | 興趣切磋 | 生活素質 | 文化探索

 

文化探索

文化節目
文化旅游
文化城址
認識文物
少數民族
有關文化
文化網址

 

 

 

絲綢文明
資料整理區仕美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紡織品的國家之一 , 是養蠶治絲的發源地, 歷代生產的絲織品, 以精湛的製作, 高超的技藝, 使中國一直在世界上享有 ‘東方絲國’之稱。

古代紡織品種類可分為葛麻織品 , 絲織品 , 毛織品和棉織品四大類。 

早在新石器時代 , 即是距今五六千年前 , 中華民族的發源地 – 黃河流域 , 就有了蠶事活動。中就掌握了栽桑 , 養蠶和利用蠶絲的原始生產方法。在中國封建社會中, 男耕女織的個體家庭一直是社會生產的基本單位 , 男耕而食 , 婦織而衣 , 是當時社會經濟情況的寫照。一夫不耕或受之餓 , 一女不織或受之寒 , 農業產品成為人民最基本之生活保障。

到商代 , 絲綢生產已初具規模 , 有較高的工藝水平 , 有複雜的織機和織造手藝 。殷商卜卦問桑蠶 , 祭蠶, 典禮十分隆重 , 可知蠶桑業與農業為一年的重要收成。王室更設有典管的女官 , 稱為女蠶 , 從而促進了絲織技術的提高 , 有平紋的絹 (質地緊密輕薄 , 細膩平挺的平紋類絲織品 ) 和平紋地起斜花的單色綺 (平紋地起斜紋花的提花織物 ), 並出現了用針刺的刺綉品。絲織品已作為商品在民間貿易中進行交換。

 

由於古代織綉品以絲, 麻 , 毛, 棉的纎維為原料 , 這類織物埋在地下不能長期保存 , 因此古代織綉品除傳世品外 , 很少在考古發掘中出土。商代出土毛織物較普遍 (新疆哈密五堡古墓中發掘 ), 有毛織長袍, 上衣, 褲, 毛布等。 織造較精密, 有平紋, 斜紋組織 , 還有以綉花和彩繪作裝飾, 以彩色織成條格紋。



見圖 – 商毛布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 , 中國考古工作迅速發展 , 古代織綉品才有重要的發現。在墓葬內更發現有刺繡和絲織物的印痕 , 這充分證明中國早在三千多年前, 已利用刺繡這種特殊技法 , 裝飾衣著, 美化生活。

方紋毛織物衣片 - 新疆克裡雅河遺址出土

早在商代已有較先進的絲綢生產技術 - 丝织工艺技术的发展,集中表现在丝织品纹样的演变,由平纹组织发展到斜纹组织,由平素织物发展到小花纹织物,进一步发展到大提花织物,以及由单组经纬丝织物发展到多组经纬丝的重经重纬织物和起绒织物,各个时期的工艺技术水平,从纱、绫、罗、绮、锦等几种代表织品中表现出来,其中锦最为华丽。

西周的絲織工藝有發展與提高 , 成功地織造了高級絲織物的代表 – 錦 (是經過練染中的熟蠶絲 , 用彩色絲線以重組織織成的多彩顯花織物 , 是古代絲織品中結構最為複雜 , 變化最為豐富的一種, 始於西周。錦字從金部 , 與帛組合 , 可知其制技繁難 , 其價如金 ) 。


圖 : 西周刺繡

春秋戰國時期獎勵桑蠶 , 發展桑蠶, 絲織品的品種數量增多, 如羅 , 細娟, 綺, 錦 , 繡等等 ; 諸侯國之間以布帛作為交往媒介。河南, 山東的美錦, 山東織造的薄質羅, 綺, 縞和精美的刺繡, 都著稱全國 , 有 ’冠帶衣履天下’ 之比喻。在河南信陽地區一墓葬出土處有‘紫色繡絹’二件, 以辮繡針法繡製 , 繡工精細。

 


圖: 紫色繡絹襌衣

战国织锦为二重或三重经锦组织,纹样多为矩形、菱形等几何纹为骨架,龍鳳 (見白羅繡龍鳳虎紋禪衣 )、麒麟、人物线条贯穿其中,颜色以棕、灰绿、朱红为主,缤纷华丽,生动的反映了楚文化的神奇浪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這時已應用斜織機 , 提高效率和提花技術。


圖: 龍鳳虎紋禪衣

秦汉時期是中國古代絲織手工業生產蒸蒸日上, 並且已達到比較成熟的時期。這時期的絲織產地東起沿海 , 西及甘肅, 南起海南, 北及內蒙, 覆蓋面相當廣。兩漢時, 隨絲綢剩餘產品的不斷增加 , 投入各地市場的數目也相應地不斷增長。织绣工艺,尤其是汉代,在继承战国传统的基础上,有著飞跃的发展。丝织品种更为丰富,有锦、绫、绮、罗、纱、绢、缟、纨等。 綺是平紋地起斜紋花的小提花織物 , 暗花織物在漢, 唐代都非常盛行, 是絲綢中的佳品。紗是經緯絲很纖細 , 組織稀疏 , 透孔輕薄的平紋織物。锦”是彩色的丝织物,“缟”是轻而细的绢。


   紅地雲珠吉昌太陽神錦 --- 青海都蘭吐蕃墓出土

汉锦是由两组以上经线与一组纬线交织而成, 通过不同色彩经线的交替显花使织物五彩缤纷。纹样以花卉、禽鸟、走兽为主题,配以几何纹、水波纹等,东汉时织锦多为铭文锦,在新疆的民丰、尼雅遗址中就出土了许多这种结构的锦,最负盛名的织物有"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万世如意’锦、"长乐明光’锦等等。汉锦有鮮明的特點 , 繼承戰國晚期風格 , 仍用各種吉祥動物紋和變體雲紋 (或稱為藤蔓紋) , 幾何圖形案等, 又大量應用吉祥語和各種鉻文 , 是當時思想, 文化和社會面貌的產物。


圖: ‘万世如意’锦袍 – 飾有 ‘万世如意’漢棣鉻文和變體卷雲紋的經錦


圖: 长乐明光’锦

漢代技術精良的織 , 錦 , 綾 (以斜紋組織為基本特徵的絲織品 ), 羅 (採用絞經組織使經线形成明顯絞轉的絲織品, 在商代已經出現 ) 和先進的染色技術 , 為刺綉的發展創造了充足的物資條件, 使它不再是王公貴族的專用品, 有錢人可以衣必紋彩, 促進了刺綉的廣泛發展 , 所以漢代的刺綉和織錦齊名。

漢代刺繡的針法,細膩流暢, 主要是運用辮子繡,它是以絲線圈套連接而成的,可以單向鎖繡表現輪廓,也可以圈排、並排鎖繡成面飾。辮子繡以長壽繡、信期繡、乘雲繡為代表,表現龍紋與雲紋、鳳紋與雲結合。它在漢代一直佔著主導地位。

龍鳳紋衣袖

圖 : 乘雲繡黃色對鳥菱紋綺料 –

乘雲繡是刺繡法一種 , 其他有信期繡 , 長壽繡, 雲紋和方棋繡,等等。這花紋圖案用辮繡針法刺繡 , 以變體雲紋為主 , 紋中出現鳯鳥的頭, 鳯身與雲紋相接, 有地方混為一體 , 意境活潑 , 優美, 富有浪漫氣息。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 – 錦為面 , 白絹為里。五組彩色經緯和兩組緯線交織而成的經二重平紋織物, 圖案紋樣瑰麗流暢

汉代丝织的制作工艺已非常精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曾出土一件素纱禅衣,衣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只重49克,不到一两重,可见极为精巧。

马王堆汉墓出土:素纱禅衣

絲織品和刺繡線的顏色多樣化, 正是這麼豐富, 使絲織品, 繡品達到了絢麗奪目的效果。

汉代毛織物的品種已很豐富, 有平紋, 斜紋的毛褐 , 有輕薄的毛羅和毛紗, 有通經回緯的緙毛等。 緙毛為平紋組織 , 以緯線織花紋時 , 一個花紋或一個色彩 , 都是來回織, 故稱 ‘回緯’, 這種技法到唐代移用於絲織品上稱為 ‘緙絲’。

三國 , 兩晉, 南北朝 (三百七十多年), 是中國歷史上政局動盪的時代。由於南北文化交流發展 , 織繡工藝生產中心由北方移向南方。六朝时期的织锦,以四川生产的蜀锦为著名。六朝时期的织绣纹样,在继承汉代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变化,它改变了汉代云气纹高低起伏的不规则变化的格式,构成了有规则的波状骨架,形成几何分割线,而更加样式化。

织锦的花紋圖案題材更廣泛 , 除漢代經常應用的牛, .象, 鹿等動物和幾何紋, 雲紋外, 還出現了更接近生活的樹紋, 人物 , 駱駝, 羊等, 以及新穎的聯珠紋。

圖: 北朝‘樹紋蜀锦’ – 全幅只用四色經線 , 竟出現鮮艷多彩的效果

公元六世紀, 波斯錦已經傳入中國, 在這期間, 波斯藝術極大影響了中國的染織圖案。隨著佛教的傳入, 更多的與佛教相關的題材也用於絲綢圖案。 它經常出現生命樹的紋樣, 作兩動物對稱時的中心軸, 是一種古老植物崇拜的遺存。 生命樹出現在中國絲綢的最早實例為北朝時的羊樹錦。 綠色的植物類紋樣在魏晉朝出現後, 為絲綢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最早傳入是葡萄紋樣, 其後有忍冬 ( 又稱金銀花, 是一種久服輕身長年益壽的植物, 產於地中海 ) 紋樣。

圖: 對雞對羊燈樹錦

南北朝時期刺繡作品出土漸多, 主要集中於絲路上的新疆, 甘肅等地。 這時期的藝術花紋圖案, 具有塞外風味和西域特點的葡萄, 蔓草, 忍冬, 蓮花等花紋流行起來。各種動物紋和幾何紋, 處理嚴謹合理, 具有韻律感。受外來影響的联珠纹逐漸出現 ,它源於西亞, 是一種骨架的紋樣, 由大小基本相同的圓形几何點連接排列, 形成更大的几何形骨架, 在這些骨架中填以動物, 花卉等各種紋樣。

圖: 刺繡佛和供養人像

隋代的染織,有專門的管理機構。隋煬帝時,少府監下設有司染署和司織署,以後併為織染署。絲織的生產以河北定州為中心,四川的蜀錦仍是著名的產品。隨代的絲織遺物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中有出土 , 具有隨代時代特色的是套環紋和「貴」字紋。由於社會安定, 經濟繁榮, 貴族生活奢侈, 對高級生活消費品需求劇增 , 促進織繡工藝的高度發展。生產數量之多, 品種之全 , 圖案之優美, 技術之精良, 都超過歷史水平。

唐代的絲織生產,改變了唐以前北方為生產重心的布局,在南方地區也得到較大發展。唐代由於在經濟上實行租庸調制, 主要是徵收絲織品,向政府繳納絲織物;同時絲織品也具有貨幣的職能,作為貨幣流通。唐代的织绣工艺十分发达 , 官府设有织染署专门管理生产,分工很细。

唐代絲織的種類很多,製作精美 , 而以织锦最著名,一般称为"唐锦"。。它主要用緯線起花,即用多種色彩的緯線以織出花紋,這種緯線起花的織錦,稱為「緯錦」,以別於戰國以來用經線起花的經錦。這種緯線起花的織錦,不僅可以使色彩豐富而華美,而且也能使花紋線條流暢而富於變化 , 这种结构的组织较经锦在色彩及图案的发挥上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 能织出复杂的装饰花纹和华丽的色彩效果。

在新疆、青海等地出土的纬锦有兽纹锦、花鸟纹锦等,主题花纹为牡丹团花,四周簇以四组对称的花簇,间以飞翔的衔花绶带鸟、鹦鹉、蝴蝶、如意云朵、山纹等,纹样表现真实自如生动,画面富丽堂皇。唐锦在传统的图案花纹基础上又吸收了外来的装饰纹样,所以它具有清新、华美、富丽的艺术风格,唐锦的装饰花纹有:联珠纹、团窠纹、对称纹、散花等。  



圖 : 聯珠對雞紋錦 – 花紋簡練, 形象生動



圖 : 聯珠對鳥對獅’同’字紋錦 – 動物個性鮮明又相映生輝, 代表中西交融的藝術特點

唐代绫织业 (暗花織物, 是晶瑩耀眼如冰, 手感輕薄, 柔軟, 有花紋的絲織物 ) 也很发达,绫是在斜纹地上起斜纹花的组织,到魏晉時期逐漸多起來。绫與錦齊名, 費工難織, 值格昂貴。 唐代織绫不僅名目多, 地域且廣, 幾乎遍佈全國。纹样有水纹绫、方纹绫、鱼口绫、方棱绫、花口绫、十样花纹绫等十余种。绫是唐代一种名贵丝织品 , 官员所穿的官服就是以不同级别的绫作为衣料的,从其所穿的官服质地可知其官职大小。

缭绫,是唐绫中较费时费工的一种织品,产地为今浙江省绍兴地区。

白居易在《缭绫》诗中说:" … 織為雲外秋雁行 , 染作江南春水色。 …..异彩奇纹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 其织工之精妙与色彩之绮丽,跃然纸上。

民间的织绣生产几乎遍及全国,而且产量很大。唐代织绣工艺努力追求华丽的色彩效果。唐代刺绣向著更精致的方向发展,因为它的基础太普遍、太深厚了:在男耕女织的社会制度下,千千万万的女孩子都要学习"女红",都要掌握刺绣。如此,那些住在深宅大院的有钱人家的小姐们,刺绣便成为她们消遣、养性和从事精神创造的唯一活动,渐渐形成了"闺绣"。


唐代刺绣除繼續绣製衣服等生活用品 , 並廣泛應用於宗教藝術上, 绣製佛像, 佛經。 由於要表現的內容對象擴大了, 更促使了刺绣技法的提高。

圖: 刺绣釋迦說法圖 – 內容複雜, 構圖巧妙, 主題突出, 整個畫面人物眾多, 形象各異, 用色富麗, 具有層次感, 此件為現存唐代最大型刺绣作品。

唐代的印花丝绸,花色也很多,印花加工的方法,除腊染、夹板印花、木板压印等方法外,还有用镂花纸版刮色浆印花及画花等多种方法。唐代的薄纱,也织得很好。当时的贵族妇女,肩上都披着一条“披帛”,大都是用薄纱作成的。另外还有一种用印花薄纱缝制的衣裙,也是当时贵族妇女们很喜爱的服饰。

 

圖: 綺羅纖縷見肌膚

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起于长安,越过渭水流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依其自然特点,可分为东段、中段与西段。古长安(西安)是中国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山东为主要产地的大量丝绸源源不断地输入长安,运往国外。丝绸之路东起中国,横跨欧亚大陆,穿越现今乌兹别克、哈萨克、阿塞拜疆、乌克兰、俄罗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意大利、埃及等10余国,连绵万里,流传着中外人民的友谊佳话。

在丝绸之路上,世界各种宗教相继传入中国,尤其是佛教影响最大,产生了闻名于世的敦煌文化。西域与中亚的良马进入华夏,苜蓿、葡萄、石榴、胡麻、胡桃、胡椒、葱等植物引入中土,印度的香料、象牙、棉花,罗马的琉璃受到欢迎。而中国西传商品除丝绸外,还有纸张、茶叶、钢铁、瓷器等物品,尤其是中国造纸、印刷、火药制造技术也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向西方的。

丝绸之路是伟大中华文明的体现,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丝绸之路,是指中国古代尤其是汉唐时代自长安经河西走廊,过天山南北,再由中亚西行至地中海东岸和罗马等地的以运输中国丝绸为主的陆上交通大道。众所周知,中国的蚕桑丝织技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之一。汉代之前,就有印度和安息人奔走于东西方之间贩运丝绸到中亚和欧洲各国。

西汉武帝时代,随着匈奴远避和张骞的出使,汉朝沟通了与西域和中亚诸国的联系,丝绸之路正式开通。此後,中国西汉王朝不断派遣使节西行,满载丝绸的中国骆驼商队开始出现在丝绸之路上。隋唐时代,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期,西运丝绸的骆驼商队更是络绎不绝,丝绸之路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唐朝之後,由於中国西北地区和中亚的战乱和割据,由于蚕桑丝织业在西方的传播,丝绸之路逐渐衰落,被蓬勃发展的海上交通航运所取代。但丝绸之路带来的文化硕果却是永放光芒的。

免責聲名| 個人資料|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