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抗日勝利六十週年紀念特刊
 


參考資料 > 德國如何對待歷史 > 前言

2003年鳳凰衛視風雲對話主持人阮次山先生在他的節目中邀請了法國與德國駐中國大使同時接受訪問, 解釋了為什麼兩地是世仇, 而且二戰時是敵對的國家, 能夠在40年前高瞻遠矚地簽訂了<愛麗舍條約>。 不但解開了歷史的心結, 還進一步全面合作, 推動歐洲事務的發展。 他們指出: ”這不是我忘記了戰爭帶來的創傷, 而是要正視發生的一切, 去承擔責任, 去找尋挽救的辦法, 以考慮未來的路, 這是對過去負責。”

2005年6月, 阮次山先生訪問了奧地利總理, 其中有談及中、日關係的部份。首先奥總理坦率地指出當年奧地利也是希特勒屠殺機器的一部份。他們為此作出了道歉。他指出這是很重要的, 因為人們需要放下歷史的包袱。

他更進一步指出, 對待歷史罪行, 國家領導人承擔責任, 起帶頭作用, 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存在多年的陰影不可能在很短時間內或一句說話就烟消雲散, 而是要一个漫長的過程, 需要雙方的耐心。但未來的道路比過去的更重要。

“德國人在波蘭人心中”文章內, 介紹了德波之間的冰牆是如何溶化的。兩國政府更在1991年建立了”德波青少年事業”組織。每年資助超過3500個青少年會見, 讓他們交往並了解過去。使他們集体承擔共同的記憶, 銘記歷史, 學會寬容, 以確世代永久和平共處。


 

 

 
聯絡我們 | 投稿 | 免責聲明 | 個人資料 | 發表意見 香港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 Copyright 2004, HKCSSST